铁道兵文苑

我的往事(73):军营寻踪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正是漫山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踏上了军营寻踪之旅。那是50年前,我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58分队(后勤仓库连)。部队先是在陕西省安康县修建襄渝铁路,后移防河北省滦平县修建沙通铁路。当年11师师部驻地在滦平县城,53团团部驻地在滦平县虎什哈镇,58分队驻地在虎什哈镇岗子村。​

  50年过去,难忘军旅青春岁月,无悔从戎奋斗年华。当年背上了行装扛起了枪,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劈高山填大海,在锦绣大地上编织铁路网。自从脱下军装退伍回到地方,多少年总是难忘我的好战友,多少回魂牵梦萦我的大军营,这回终于有了这次滦平、虎什哈、岗子军营寻踪之旅。​

  我们从北京自驾出发,沿京承高速、大广高速一路往北170余公里,当日直抵滦平县城。入住滦平庄普酒店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一路打听赶到原铁道兵11师师部驻地,当地人现在把这一片区统称六一,或叫六一胡同。现在这里一点也看不出来曾是铁道兵11师部的营地,原来的军营已经面貌全非,片瓦不留。这里已经是县城比较繁华街区,有商店、写字楼、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原师部对面的招待所也早改建成宾馆,只有师部大院后面的家属院还仅存半截石墙的根基。但是问起县城六七十岁左右的老人,都还知道当年铁道兵曾经驻扎过这里。一位已经从县政府退休的老同志听说我是来寻访铁道兵11师军营故地,连连夸赞铁道兵为滦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说,你们铁道兵50年前修建的沙通线现在依然南来北往,畅通无阻,发挥着钢铁大动脉的重要作用,铁道兵的工程质量真是杠杠的啊!​

  离开滦平县城沿滦赤路(G335国道)行驶38公里,就到了原53团团部驻地虎什哈镇。中途经过原58分队(仓库连)的驻地岗子村。

  仓库连在岗子村的原址原仓库连的营房和库房已经荡然无存,岗子村后面是汽车连的营地,仓库连对面隔着小河沟是三中队的营部,也都没有留下当年军营的蛛丝马迹,村民在原仓库连的原址盖起了一排排红砖瓦房,岗子村现在也改名叫龙岗街了,听起来有点城市街区的味道。还能辨认出仓库连位置的只有原仓库连门前马路边的那排高大的白杨树了。当年正是这排白杨树见证了仓库门前热闹非凡的车水马龙,仓库连每天进进出出装卸库料的车、汽车连每天开往各连施工现场的车,还有仓库马车班的大马车,都要从这排大杨树下过。这排大杨树和仓库门前的哨位面对面,曾和我一起站过岗、立过哨,为我遮挡过酷暑的烈日和严冬的寒潮,还有滚滚车轮扬起的沙尘。如今这排杨树更加高大挺拔,一阵风儿吹来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对我诉说着仓库连的军营故事和岗子村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化。

  仓库连门前一排大杨树依旧当年从仓库连去团部都是沿着门前的这条马路往西。村民说现在这条路到潮河漫水桥大约是当年1中队驻地位置就过不去了。于是我们返回G335国道继续前往虎什哈。​53团团部原在虎什哈镇最西边紧挨着马路边,原来的马路已经扩建成G335国道,将团部包进镇里,团部旧址已经是虎什哈镇比较繁华的街区了,镇上现在有商场、超市、餐馆、宾馆40余家。团司令部、政治处、后勤部的几排砖瓦结构的平房还在,我在团政治处宣传股报道组助勤的时候,曾和宣传股苏干事在东侧的平房同住一室,我们想去住过的房间看看,无奈大多数房门都是“铁将军”把门不得进入。​

  53团团部旧址住在原司令部军务股那排平房的居民见我们在此寻寻觅觅多时,便问我们找谁?我们说明来意,他非常热情地告诉我们,这里都是原铁道兵团部的房子,团部大礼堂已经拆了,只留下半截墙垛。铁道兵搬走后,团部的平房由镇政府转卖给镇上的居民做住宅。现在大多数住户都在县城买房搬去县城住了。

  离开团部,我又去了虎什哈车站,路经潮河河滩,我依稀辨认出当年53团文艺宣传队在河滩的一排平房位置。团文艺宣传队是从各连抽调的有文艺特长的战士组成,自编自创短小精炼的文艺节目到连队演出,丰富军营业余文化生活。我也曾在团宣传队助勤过半年。当年部队刚从陕南移防到塞北,又正是冬天,我曾编写过一个防寒防冻的相声节目,和宣传队黄德才班长一起演出,我逗他捧,应时应景,颇受欢迎。当年团文艺宣传队的平房已不见踪影,过去荒芜的河滩已经是一片蔬菜大棚。​

  53团4中队修建的虎什哈车站,现在是国铁集团北京局的一个四等小站,从G335国道去车站的路还是碎石路,站内客运有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每天只有一趟从北京昌平北始发到承德的4471次列车在虎什哈停车2分钟供旅客乘降,其他时间车站旅客空无一人。车站货场装载车正在作业,堆积如山的铁矿粉是虎什哈镇的最主要工业产品,据说年产外运50多万吨。​

  从虎什哈车站出来,正好看到长长的一列集装箱货物列车从53团4中队修建的沙通线潮河大桥上通过。五十年过去,耸入云端的一排桥墩像列队整齐的钢铁战士,高高地托举起雄伟壮观的铁路线,一列列火车恰似钢铁巨龙一般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潮河上腾飞而过,为沙通铁路沿线人民群众送去幸福安康,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出更大贡献。​

  此时此刻,我忽然明白了,眼前的这条畅通无阻安全的钢铁大道,这南来北往疾驰的隆隆列车,这顶天立地巍峨挺拔的雄伟大桥,这钻山入地不可阻挡的深邃隧道,不正是我所追寻铁道兵永不磨灭的辉煌踪迹!军营虽不再,丰碑永世存!正如滦平县政府那位退休干部所说:铁道兵虽然离开了滦平,但他们修建沙通铁路的丰功伟绩永存!滦平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正是:军营寻踪踪难寻,旧貌已换颜色新。钢铁大道今犹在,不忘当年架桥人!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