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散文《秋叶印象》



散文《秋叶印象》


作者:宋吉元




 


 

  深秋初冬的北京,是色彩斑斓的世界。

  在北京旅游观光,人们给编了个顺口溜,叫“春看花,秋看树,夏冬时节看建筑,一年四季赏文物……”。北京的春花美,美得让人目不暇接,但要和北京的秋树比起来,却又逊色了几分。毕竟不是每种植物都同时开出鲜艳的花朵,而秋树,则几乎在同一时间,像约定好了似的,每一棵树都展示自己独有的叶色和姿态,即便是相邻的、同一品种的树木。北京的秋叶美,美在自然之间。只要你走出家门,无论你在街边溜湾儿,或徜徉于林间小路,或在公园古迹中观景,亦或是爬山跃涧,各种颜色的秋叶便穿着盛装向你扑面而来。这时,人们都不由自主的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所作的不朽诗篇《山行》中的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叶红得像鲜花,诗人便有了千古名句,可北京的秋叶,你放眼望去,姹紫嫣红,鹅黄翠绿,像天上的彩虹铺在了大地路边,河湾山川,让人置身于色彩的世界里。每个人观赏秋叶,都有不同的喜好和感慨,以至于让我找不到更好的语言形容它,更好的诗句赞美它。我记得人民艺术家老舍说过的一句话:“北平(京)的秋天是天堂”,真是形象的高度概括。





 

  观赏秋树的彩叶,香山是北京的第一个去处。“香山红叶”太有名气了,这个季节来北京旅游不去香山观赏红叶,就像没爬长城,没看故宫,没游颐和园一样遗憾。同样是观看秋景,“香山红叶”与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墉叠翠”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少了几分雄浑,却多了几分灵秀。去香山看红叶,最好还是爬山。山路虽然有些陡峭狭窄,但是在爬山路上可以近距离欣赏秋叶的美,领略诗人“天气晚来秋”的心境。每到达一个高度都能看到不同的颜色,红枫黄枦,火炬山杏,冬青山榆……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灌木和乔木,还有更多的草蒿。树叶大若手掌,小的如鸟卵。草叶宽的盈寸,窄的似游丝。蒿草所结种子大的似豆粒,小的如米粟,所有的植物的颜色都在变化之中。目光所到之处,植物不再是夏季生长期时的绿色,而是变得丰富多彩,对色彩再挑剔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直到这时才知道“赏心悦目”这个词语那种冲撞心灵的含义。近些年,香山修建了登山索道,游人少了攀爬之苦,可选择步行上下山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在已经多次拓宽的登山路上,上、下山的游人摩肩擦腫,不时的驻足观景,指指点点,拍照留影,也成了香山红叶林中的独特风景。爬到山顶,游人们散开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景致,这时才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远远望去,山峦起伏,层林尽染,点点簇簇 ,片片层层,赤红、金黄、苍绿、丹橙、青紫等各种颜色,如片片彩霞,似团团仙雾,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人在画里游,景色入心中,真是“看不完山中美景,道不尽岭上风光”。人们在这般仙境中观叶赏秋,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喜欢清晨爬香山的人,如果有幸遇到晨曦和彩霞,那种由地面美到天上的景象,真叫人恨不得肋生双翅,凌空翺翔了……

 


 

  在北京,“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适合赏秋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一个小山村,一道小河湾,一座小山崖,一处小峡谷,都能欣赏到与众不同的秋光美。

  其实,不去爬山跃涧,登高望远,也能欣赏到迷人的秋色。我居住的是个天井式布局的小区,周边的高楼圈出了一大片绿地,栽种了很多树木花草。每到深秋时节,从住宅的窗户向外鸟瞰,赤橙黄绿紫尽收眼底, 微风吹来 ,树丛摇曳,彩叶沙沙,树影婆娑,间有飞鸟盘旋,仿佛是置身于哪个公园融入了自然之中。清晨,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在小区里的圆盘广场练拳舞剑,广场周围的树中有几棵枫树。每天都看着它的五角叶子由绿色渐渐的变黄,又由黄色渐渐的变红,一棵枫树的叶子同时拥有了绿、黄、红和三种颜色之间的渐变色,真是美不胜收。练拳的朋友们纷纷拍照留影,每个人不由得心中都增加了几分快乐和欣喜。
 



 

  近些年北京的绿化增加了许多新树种,如梧桐、雪松、龙柏等。但为北京的秋色增光添彩贡献最大的树种便是银杏树了,这也许是我的偏爱吧!银杏,是我国独有的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树种,圣洁高贵典雅,卓而不群,是我对它的评价。印象中它好像生长在古刹名寺里,雍和宫里的银杏树让人难以忘怀,橝柘寺里的银杏树龄已一千七百多岁仍生机盎然。现在,在北京的大街、公园,绿化带、穿街小巷,有了许多银杏大道和成片的银杏林。一场秋雨,几阵秋风,原本是绿影婆娑的银杏树叶悄悄地由绿变黄了。明黄色的、长得很像海贝形状的树叶闪着润润的光泽,随着微风翩翩起舞,即使是脱落,也是像蝴蝶般的飞到地面。当树下的绿地上铺满了金黄色的叶片,树枝上还有许多恋着秋色的叶子不肯离去时,冬前的一场雪不期而至。金黄的银杏树叶上半遮半盖着片片、簇簇、点点 的白雪,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堆金砌银的地面上,泛起迷离的金光银光,银杏树依然是舞意翩翩……那一年的那一天清晨,本来去寻找拳场扫雪工具的我,无意间发现了公园里平时没有引起注意的银杏林竟有这般光景,一下子便被惊呆了——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景色啊!这里不是人间,分明是佛门仙境!直到这时,我才恍惚间略微明白了佛门选择银杏树、清朝皇家专享明黄色的缘由。

 

 

  如果你仔细看看,到秋天树叶变的五颜六色的,都是阔叶乔木和灌木,四季长青的松、柏、杉树等针叶树,在秋天里变得苍翠,成了陪衬“红花”的绿叶。姹紫嫣红、鹅黄丹橙,有了苍松翠柏的相伴,才显示出醉人的娇美。我以为,秋天的红叶和仍然绿色的松柏,就像白雪与梅花相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样,都是各揽胜场。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每逢秋季,便发思古之幽情,叹人间之冷暖,但大都是悲秋、悯秋、叹秋,极尽秋之萧瑟。然而,唐代“诗豪”刘禹锡一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开创了人们赏秋、赞秋、咏秋的先河。千年以后,一代伟人毛主席写出了“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不朽名作。正是这种千古之豪放,让我们对秋色的欣赏有了极大的升华。

 


 

  秋叶的豪情绽放,是面对寒冷前的最后一次灿烂。秋叶美,美的鲜艳,美的壮观。面对这无限美景,了解、亲近、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愿望由然而生。每处风景都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珍贵资产,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色彩斑斓的秋叶多么像人生的晚年,岁月的积淀,让我们老而弥坚,正值这盛世华年,此时不绽放,更待何时?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些美得令人心醉的秋叶,便在一阵阵北风中“删繁就简”,叶落归根,但是它们没有遗憾。虽然是“无边落木萧萧下”,却还有“不尽长江滚滚来”。它们来于自然,又回归自然,化作泥土,蕴育着明年,一年又一年……

  ——宋吉元 于2021年10月28日夜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