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军人的伟姿 战将的风范——印象中的老师长孙福喜

 

  军人的伟姿 战将的风范
 

  ——印象中的老师长孙福喜
 

  文/铁13师万广水

 
 

  老师长孙福喜曾是我服役的老部队铁道兵第62团的首任团长。

  新兵训练结束,我分到62团,在机关在连队都听说过许多老团长的故事。但我见到老团长却是在抗震抢险的战场上。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53.8秒,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强烈波及北京等地区。距京城72公里的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第二大水库,时有二十多亿立方米蓄水),其白河主坝内护坡发生严重滑坡险情。一旦再出现5至6级地震波及大坝,北京、天津等地区将面临溃坝带来的严重威胁。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

  在这险要关头,铁道兵第13师临危受命加固大坝。时任副师长的孙福喜老首长担纲抗震抢险指挥部指挥。当日凌晨,指挥部紧急下令相关部队迅速向险情最严重的白河主坝集结。

  密云水库附近部队星驰电掣般地首当其冲奔赴白河大坝。

  东方鱼肚白刚刚泛起,62团2营、3营和61团的3营等部分连队急行军抢先赶到,犹如猛虎出山般地快速投入了加固密云水库白河大坝的紧张战斗。

  大震之后,余震不断,严峻的形势在分分秒秒地考验着保卫密云水库白河大坝的数千名官兵。

  与地震赛跑的孙副师长,当即指令指挥部迅速前移密云水库。铁13师和铁道兵独立舟桥团共26个连队从四面八方以最快的速度随即跟进,在震后五个小时内全部投入白河大坝的加固战斗。

  千米白河长坝人声鼎沸。大战中的千百官兵,无畏坝体六十多米的高差,成群结队肩抗麻袋从坝下往坝上跑,许多一路一路地传递着,还有一片一片的弯腰加快受损护坡的抢修,一批一批的官兵犹如水中蛟龙不断潜入水中码砌护坡麻包草袋……空中,盘旋着直升飞机;水面,冲锋舟泛起阵阵浪花,不时有一个个海军潜水员冒出、潜入……坝下那川流不息的翻斗车一辆接着一辆不停地倾倒着泥土砟石……水库周边的山坡上人头攒动,机械轰鸣……一眼望去,立体式的宏大战场一片壮观。

  时任62团报道组组长的我,奉命到北京市密云水库抗震防汛指挥部旁听会议,采集新闻动态。

  沿途,白河大坝那火热的战斗场景深深地感染着我,竟也想扛起麻袋草包……但身上的任务催促我加快步伐赶去指挥部……
 


 

  我轻轻地进到指挥部的帐篷里,顿时被里面肃静的氛围镇住了。我定了定神望去,看见乌兰夫副委员长坐在长条会议桌的中央。我轻手轻脚地拍下了照片。此时,北京市市政府的领导站在“密云水库平面鸟瞰图”前正向乌兰夫副委员长汇报,在场的还有中央部委办等官员和部队的首长。在会议临将结束的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壮年军人刷地站了起来,向副委员长敬礼后大声报告:“我是铁道兵第13师副师长孙福喜,奉命带领部队加固大坝。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我定眼一看,心想这就是62团官兵们常念叨的老团长?!话音如此洪亮,身材如此高大,堂堂正正的标准中国军人!想着想着,不由自主地连连揿下几道快门。

  自打见到了老团长,我就心生一种莫名的敬意,但凡到白河大坝,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想遇见他。

  一次,师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我又一次听到老团长那洪钟般的嗓音:“在余震面前,守住这道大坝,是关乎首都安全的头等大事!如果大坝出现险情,我带头跳进水去,所有的机械车辆全部下去,死也要堵住缺口!绝不能让库水冲垮大坝!”这不只是老团长的豪言壮语!他可是真真切切地意识到加固大坝的迫切性、重要性!

  一时间,孙副师长“死也要堵住缺口”的心声成了护坝抢险部队的共鸣:“人在坝在!誓与大坝共存亡!誓死保卫首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口号声响彻水库工地。

  难以揣摩的地震,时刻威胁着大坝。唐山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傍晚,发生了强烈余震,千米白河大坝像长蛇巨龙上下波动,浩渺库水翻腾起阵阵大浪;附近一排排房屋建筑很多倒塌;无法行走站立的人们,依附大地波动摇晃趔趄;晴朗的天空好像助纣为虐,伴着地震的淫威瞬间泼下倾盆大雨……

  居住在密云县城及周边的人们心神不安,白河主坝一旦决口,密云县城不到五分钟将会出现40米浪墙,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态。余震一发生,惊恐的人们成群结队都在向大坝上游转移,以防溃坝。远处一束束闪亮的汽车大灯宛如长龙般地冲破黑暗,划过雨幕,愈来愈长,愈来愈密地向我们眼前游弋而来,又游向我们身后,向水库上游的大山深处游去。唯有上百辆部队卡车、翻斗车和工程设备车,向密云水库的各个大小坝口紧急靠拢,驰援救险……

  地动山摇,急风骤雨以及紧急撤离的场景,没有吓倒却更加激起奋战在加固大坝工地官兵们的鏖战斗志。他们众志成城,以人民子弟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顾一切地扑向大坝内库护坡,誓与大坝共存亡!

  英雄气概,终于赢得强烈余震对大坝的激烈挑战,迎来风平浪静,雨后天晴。

  在指战员们高昂的斗志面前,历经院校指挥专业系统教育的孙福喜副师长头脑非常清醒。他清楚地知道,确保大坝安然无恙,首先就得找准地震給大坝造成的伤害及其影响,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仅看到坝体表面的大面积滑坡。于是乎,指挥部进场的首要任务,便是摸清险情,积极组织对各座库坝尤其是白河主坝进行“全面体检”,“查准病因”,“对症下药”。

  在这紧要关头,海军送来了刚进口的深水探测仪,各路专家纷纷入场,专业的潜水队伍很快就位……全国各地的积极支援,更给孙副师长他们增添了应对地震严峻挑战的坚定信心。

  依据各种大震后的检测数据和大坝原始结构设计等大量资料,以经验丰富的师团总工为代表的水库加固方案设计团队制定了标本兼治的“三步走”方案。首先,集中力量争分夺秒地抢先加固白河大坝。
 



 

  多少年之后,我一直记得老部队对密云水库标本兼治的方案。虽然曾有过军地专家间的激烈争论,但事实证明老首长孙福喜他们抢在大余震到来之前的八九十来个小时里,首先解决加固大坝这一主要矛盾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正确。正是这一正确决策,才得以使大坝经受住大余震的无情挑战。

  从地震发生的7月28日到9月25日,孙副师长前后三次率领部队,对白河主坝实施加固以及潮河、白河间的金沟围堰抢建,圆满完成抗震抢险任务,取得了令中央满意、首都人民盛赞的重大胜利。

  为表彰部队的杰出贡献,华国锋同志曾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密云亲自接见以铁道兵第13师为主的抗震救灾部队团以上干部。

  铁13师在密云水库护坝抗震的卓越表现,既锻炼了部队,更赢得北京人民的敬重与青睐。驻地群众眼里,往日敬畏的“亥老二”(军车牌“亥2”演绎的昵称),成了他们今日敬佩的英雄。铁13师在群众中亲切的称他们为“首都师”,这光荣而自豪的称谓在不断传颂。

  密云水库白河大坝的抗震加固一仗,让我有缘认得老团长。但真正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还是今年6月阅读援越抗美风云录《铁血雄师》一书之后。

  老首长孙福喜是位1937年投笔从戎、1941年参加八路军的老共产党员。他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中走来,又走进举世闻名的抗美援朝战争。其所率部队的光辉战绩曾被受援国中央党刊冠以“孙福喜部队”予以报道。归国之后,老首长孙福喜又率部奋战在祖国的铁路战线,还参加援越抗美战争,仅在国外作战先后就达七年之久。常年战斗的军事生涯造就了他充满血性的军人气质,历练为出类拔萃的虎狼之将。
 


 

  1965年9月25日,铁道兵第62团以新代号即中国后勤部队第六支队第34大队的名义,参加了三年多的援越抗美战争。特别是在孙福喜大队长的率领下,历尽千辛万苦,攻克“黄连山”路段,提前完成艰难的10号战略公路抢建任务,名扬越北西线。大批战士火线入党,许多干部得以提拔,孙福喜大队长晋升为六支队副支队长。

  也正是老首长孙福喜视军令如山,视使命唯上,敢打善战,每每取胜。1968年10月,第六支队的大部队完成援越抗美任务凯旋归国。孙福喜副支队长奉命率部留下继续执行新的抢修抢建任务,直至1969年6月胜利,是六支队最后回国的首长。

  我的老首长孙福喜在完成密云水库抗震抢险、防讯救灾等艰难任务之后,晋升为铁道兵第13师师长。

  英雄不在,气概长存。

  师长已经乘鹤西去,但他那高大魁梧、威严猛厉的军人伟姿,那兼听博采、果敢善断的战将风范,深深地印记在我的心中。

  2021年8月8日
 

  作者简介:

  万广水,1972年底入伍,历任铁道兵第13师宣传科干事等职。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