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宣传垦区农场和农场历史人物有失真相
创造了北大荒精神的黑龙江垦区,七十六年创业史,引起国内外关注,各种文章和视频,可谓宣传力度之大,遍布全球。这种现象缘自百万农垦将士的历史创业功勋,与媒体相得益彰的互动,所产生的北大荒精神。
这是垦区创业大事,但有些对其宣传不足,这就是常见一些史料引的“失实”,对黑龙江垦区和农场的宣传和影响是负面的。
研其原因,绝大多数动机与出发点是好的,是热爱黑龙江垦区地,但执笔写得不实容易出差错;少数为蹭黑龙江垦区和农场的“热”而只为己获取流量,有失严谨,甚至夸大其词、虚构传奇故事;“源头”出自一些农场史志和农场编辑出版的史书,有失之严谨不实之处。
今选几篇有代表性的错讹文章、通过文字,想让更多的作者看到,并引以为戒,少出差错,写出反应农垦志上更精美的正能量文章。
一.八五0农场志记载这样写道:
……丰富的文化资源——军垦第一场
八五〇农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北大荒军垦文化的源头,是王震将军1954年带领铁道兵建立的第一个军垦农场,20世纪60年代曾是农垦部试验农场。
1955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五〇部农场”宣告成立,余友清任第一任场长。1955年初,王震将军来农场视察,在爱民大队(今八五〇农场一队)召开全场烧荒现场会,并亲手点燃了第一把荒火。之后,八五〇农场以“母鸡下蛋”的方式以场扩场,派出干部和小分队到各地开荒建点,相继组建了用“八”字头命名的12个农场。
据此可以看出,八五〇农场是北大荒多元文化中军垦文化的源头,是当之无愧的北大荒军垦第一场,是北大荒军垦文化的重要载体…。
宣传铁道兵第一个军垦农场,是应该的,这个军垦农场是当年王震将军当铁道兵司令员时,在东北为复员军人安置,创建一个为军队退伍军人再就业的国有试验农场,为以后大批现役军人退役找到了一个出路。
但上面这文,粗看全是正能量宣传,细品就不符合当年实际发展情况了。
一是1955年初,根据王震将军在北大荒记载,王震将军没到当年北大荒和虎林县,也不可能到原850农场视察,这个记载有水份。
二850农场母鸡下蛋,以场扩场,组建了用八字头命名的12个农场…,这句话夸大其词。
让850农场母鸡下蛋,王震将军确实说过。
但实际原850农场,1962年下蛋只扩出两个农场,即云山农场和现850农场。云山农场只是原850农场云山分场,现850农场是原850农场5分场(卫星城)。
老850农场在黑龙江兵团时变为兵团36团,然后36团解体,连队划归邻近农场。确切说原850农场己没了,是原850农场5分场文革后又顶替原850农场场名。
三是原850农场1955年1月1日创建于虎林县西岗地方,8502部农场1956年6月1日,由王震将军在宝清县原老三号开荒典礼上宣布成立。铁道兵农垦局1956年6月6日由王震将军在密山北大营宣布成立。
从8502部农场到铁道兵农垦局成立,1.7万铁道兵现役官兵从全国各地铁道兵驻地,直接开赴北大荒八字头农场,没先到850农场,又扩分到北大荒11个八字头农场。
就是说,从8502部农场成立之后,这11个八字头农场,不是从850农场下的蛋,这些农场新建和850农场没有利属关系。
而现在媒体,就连新华社记者,采访850农场,还把这不实信息当850农场史来宣传,更是错上加错。
四是1956年6月6日,农垦部铁道兵农垦局成立,之前成立的850农场,8502部农场及之后成立10个铁道兵八字头农场,均统一归铁道兵农垦局管辖之下。铁道兵农垦局上级管理部门是国家农垦部。
从此时开始,原850农场就不可能代替铁道兵农垦局,来管理和扩建这11个铁道兵八字头农场。
五是原850农场是铁道兵第一个北大荒铁道兵的军垦农场,不是北大荒第一个军垦农场。1950年,成建制的到鹤岗宝泉岭等处,有五个解放团农场。1954年,农建二师到北大荒,建了289(铁力),290。291三个军垦农场,都早于原850农场在北大荒建军垦农场。所以现850农场不能自己宣传为北大荒第一个军垦农场。
二.八五三农场雁窝岛开发宣传经的起历史推敲吗
此书中写道:《北大荒人》电影改编自同名话剧,故事内容就取材于雁窝岛。
雁窝岛,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东北部,它其实并不算是一座岛,而是一成片的沼泽湿地。
1957年3月,王震亲自率领勘察队涉水进岛,同年10月,成立八五三农场雁窝岛分场。八十多名先遣开荒队员,用顽强的毅力征服了“大酱缸”(沼泽地),当年垦荒九千多垧,创造了当年开发当年丰收的奇迹。
1961年,雁窝岛名扬天下,成为了北大荒精神的一面旗帜。除《高级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1961年版)以外,《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第七册》(1961年版)、《北京市初级小学试用课本第七册》(1961年版)均收录了这篇《开发雁窝岛》。
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正像北大荒人说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还有垦视视频和文,多渠道宣传雁窝岛。
我认为应该宣传,潜水挂钓,就是宣传垦区史话,正能量开拓的一段历史。
但文中写道:1957年3月,王震将军亲自涉水率队进入雁窝岛,就于实际不符了。
一是王震将军当时没到北大荒,也没有率队进入雁窝岛。
二是北大荒三月,还没有化冻,那有涉水进岛一说,这说法违背北大荒天气自然条件了。
而八五三农场有些文字记载也这样书写的。
说拖拉机打捞,往岛运送抢送物资是姜瑞元和吴信达为总指挥。
姜瑞元,1915年出生,原籍山东省海阳县;1937年参加抗日活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军委情报部情报处长,大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57年转业至国家农垦部,1958年初赴北大荒,任853农场场长;1958年7月,受王震将军指派担任八一农星大学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196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任校长,1978年1月任党委书记,1983年7月离休;1989年12月在山东烟台病逝。
而雁窝岛开发是1957年元月,姜瑞元1958年初才从北京上任853农场场长,怎么可能1957年初去雁窝岛现场指挥抢挖拖拉机,指挥任增学潜水挂钓呢,两者时间对不上。
至于吳信达,当年只是一个农机技术员,参与了抢救拖拉机工作,但更不可能去当总指挥。
实际情况是:
张汉荣
张汉荣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校军衔。1956年响应党中央号召,按照王震将军的安排,送铁道兵3师复员大队集体转业到黑龙江省开发北大荒,时任八五0二部农场拖拉机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1957年任八五三农场三分场党委书记、场长。
1957年,为了将雁窝岛这个“鬼沼”、“大酱缸”变成万顷良田,农场决定组织精干人员进军开发雁窝岛,并将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三分场。
时任三分场场长的张汉荣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落实此项工作,挑选了37名精干人员,组成了雁窝岛开荒队。
3月下旬,由12人、两台大型拖拉机组成的“进岛先遣队”,趁冰雪未融化之际开进了雁窝岛。
他们在岛上伐木、割草,很快搭起了几栋“马架子”,作为开荒队的队部、仓库,迎接后续人马的到来。
3月30日,全队人马开进了雁窝岛。他们进岛后,立即组织拖拉机,昼夜加班抢运种子、油料、粮食等,以便做好解冻后生产、生活的物资保障。
4月24日夜,风雨交加,抢运物资行驶中的6台拖拉机在经过漂垡甸子时,由于机体太重,都陷进了“大酱缸”中。两米多高的大型拖拉机,转眼之间就只剩下不到半米的驾驶棚和排气管露出水面。
面对如此危急时刻,张汉荣亲临现场指挥,组织人员先用圆木垫在机车下面,制止机车继续下陷;接着又扎了许多木排,铺在准备拉车的路线上。可是要将机车从“大酱缸”拔出来,那就非人力所及了,能派上用场的惟有有绞盘机。可数吨重的绞盘机,大力士也搬不动呀!
正在大家心急如焚时,张汉荣提出了将绞盘机分解开运送过来再重新组装使用的方法。
于是大家就照着这个法子,将几吨重的绞盘机拆卸开来,把零件一件件肩扛人背运送进来,重新装配固定在树墩上。
与此同时,张汉荣与几十名干部、战士排成一路纵队,踏着泥水,又硬是把长达500米、重达数千斤的钢丝绳扛过了“大酱缸”。
但是第一次拉车失败了,由于7吨马力的绞盘机拉11吨重且被淤泥胶住的拖拉机,不仅机车拉不动窝,绞盘机的齿轮也被打坏了好几个。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张汉荣及时向农场党委汇报了救车现场的实际情况,建议调配马力更大的卷扬机实施救援。就这样,农场从密山借来了30吨的卷扬机,头半天就拉出了一台K-95。
尔后,在张汉荣等人的指挥下,开发建设雁窝岛最感人的一幕就在这里上演了。
任增学不顾个人安危,在毫无防护用具的情况下,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潜水挂钩勇救机车,书写了垦荒史上的光辉篇章。
任增学
张汉荣率领着这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垦荒队伍,硬是在与世隔绝、原始荒凉的雁窝岛上开垦出了万顷良田。
开发北大荒雁窝岛和抢救拖拉机总指挥人物是张汉荣。
而排北大荒人电影,潜水挂钓采用地点是852农场猛虎桥边水面上,由于水浅,演员潜水出水后脸上尽是泥浆…。
此外853农场有些文报道说:王震将军在飞机上视察到现853农场,在飞机上拍板定下建853农场;还有文说王震将军走到853农场场部小清河林带,把一把斧头砍在一棵树上,决定新建853农场,都是无稽之谈,美丽不实的传说。
三.八五二农场场志中的李桂莲
八五二农场李桂莲书记授过少将吗
李桂莲
李桂莲,1931年6月,参加红军湘赣独立一师,曾任王震警卫员,359旅营长,我军某部伞兵总队队长。1951年1月步兵102师副师长,所在部队同年2月在毛主席命令下转为农业建设第四师。
1956年7月由总后军马场场长职务调八五二农场任书记。
1959年调合江农垦局任副局长,1960年调新疆组建农垦厅时任党委书记兼副厅长。1984年在国家计委驻新疆战备储备局局长兼书记岗位上离休。(在国家储备局退下来之前享受副部级待遇)。
李桂莲,在战场上负重伤两次、轻伤三次.1939年8月,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一颗子弹贯穿前胸.抢救人员别无药物,用两个银元贴在枪眼上包扎,白求恩大夫,在没有麻药手术中,挽回了李桂莲生命。
有关李桂莲授少将军衔一事,在垦区很多文字记载中,把李桂莲记述为将军,曾授少将军衔。
黑龙江垦区,自从建局至今,总局领导职级至今最高时期为副部(副省级),其它时期大多为正师级(正厅级)。
只有王震曾兼任局长时,为上将军衔。
历年垦区文字记载中,曾有三名少将在垦区待过:
一是童陆生,1923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于少将军衔。1960年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下放到九三管理局科研所,1963年返回北京,1978年平反;
二是颜文斌,1932年参加红军,1964年授于少将军衔。1968年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兼党委书记,1976年调旅大警备区任副司令员。
三是任茂如,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任政治委员,后任旅大警备区副政治委员。
李桂莲授少将提法,是八五二农场1958年转业官兵孟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一篇文章:“密林深处有诗情”体现出来的。
文中描写1958年王震将军安排打成右派诗人艾青,到八五二农场工作的事,中间关于艾青住处这样写道:“总场有四幢首长住的俄式‘木壳楞’填锯沫的小别墅.一家四间,内有住房、厨房、办公室,中间有走廊、火墙,在目前条件是最高级的。总场首长中,李书记在部队是少将,黄场长、匡副场长是老红军师长,除了他们三位,第4幢就让出来给艾青(当时任八五二农场林业分场副场长)住了。”
而实际上,我知道是现实存在五幢。第5幢是留给王震将军来住的。
平时王震不在农场时,给苏联专家和上级领导来场时住,也称内部小招待所。
随后依据孟达这篇文章,李桂莲是少将一说法,垦区多家媒体引用,就连中国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的(忆王震)一书也引用。
在重论军衔的日子,少将可是将军,一个省也没几个.带着好奇和敬仰,我曾在见李伯伯时问道:“李伯伯,您1955年被授于少将军衔,是个将军啊”!李桂莲看了看我,说出的话让我感到吃惊和意外:“我1952年转为农业建设第四师副师长,随后没到授衔就转业了,转业比你爸爸还早(我爸转业,军委发转业证批准时间为1957年12月31日)。我不是少将,只是个副师长。我离开黑龙江垦区多年,说我是少将是误传”。
近期,我又查询了有关少将以上军史简介,李桂莲伯伯本人所说,没授过少将军衔的说法是正确的,倒是文革后,李桂莲伯伯调到新疆后,职级升到国家副部(副省)级了。
四.八五二农场黄振荣任过850农场副场长职务吗?
很多垦区文献,几个垦区博物馆在介绍北大荒精神代表人物黄振荣,总是介绍黄振荣曾为铁道兵3师代师长,或是副师长,或是850农场副场长,或是兼任850农场副场长,就连新华社也曾采访现850农场也这样引用过,至于兼任850农场副场长,我写文时也引用过;八五二农场志第一卷写的是852农场副场长,副书记,场长,这些对吗?
黄振荣1915年6月,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市(今长安区)。
1928年,西安市西北军总司令部政训处,处长勤务。西北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部,冯玉祥勤务、季振同旅长勤务、江西宁都国民党二十六路军七十四旅特务连,学兵。
1931年12月,江西兴国红五军团,学兵、江西红五军团十三军三十八团十连,班长。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9月,江西湘赣军区电台,副排长、排长、湘鄂赣红六军团十七师,参谋。1936年2月,云南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三营,营长。
1936年11月,陕北红二方面军上干队,学员、陕北延安抗大第二期第三队,学员、太原国民师范(决死队)七队,学员。
1937年9月,太原决死队一总队三大队,教官。1938年1月,山西决死三总队三大队(后改为教一师独立第一队二十六团三营),营长。
1939年10月,山西决死队游击一团第二营,营长。1939年12月,山西太岳决死一总队三十八团二营,营长。1941年12月,太原决死队三十八团二营,营长。1942年,三五九旅七一八团 营长。
1943年3月,太岳陆军中学第三队,学员、陕北抗大总校第八期第一大队第一队,学员。
1945年12月,东北东部护路军第一大队,大队长。1946年2月,东北东部护路军第一团,党委委员、团长、东北东部护路军司令部,参谋处长、东北东部护路军司令部,党委委员。1947年1月,东北中部护路军第一团,党委委员、团长。1948年12月,东北铁道纵队第四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兼铁道兵团四支队党委委员。1950年8月,铁道兵团第三师,党委委员、副师长。
1951年2月15日,志愿军铁道兵3师,副师长,抗美援朝率部入朝参战。1952年12月,志愿军铁道兵三师,代师长。
1953年11月19日.率志愿军铁道兵3师回国,参加鹰厦铁路建设。1954年7月,铁道兵第三师,代师长(铁道兵师团干部文化班,学员)。
1955年被授于大校军衔。
1956年3月12日起,率七千多铁道兵,开垦黑龙江省完达山北亘古荒原,创建铁道兵八五0二部农场。
1957年12月31日,由王震亲自做主,随王震转为预备役,转业。
1958年,由农垦部仼命八五二农场场长、书记处书记。
黄振荣按农垦部布署,先后在八五二农场基础上,以场扩场,先后扩建了八五三农场和八五五(后改为五九七)农场。形成了新的农场群,使完达山北370多万亩亘古荒原变为良田。
1962年,又以场扩局,把完达山多个林场扩局给迎春林业局和东方红林业局。1968年1月26日,在“文化大革命”中遭批斗毒打后,因脑溢血,在农垦部驻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含冤去世。终年53岁。
六次负战伤,最严重两次战伤为:1932年江西赣州战役伤和1940年百团大战关家垴战伤。被划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在北大荒拓荒过程中,又冻掉九个脚指甲。1985年王震将军视察黑龙江垦区,亲自为黄振荣墓碑题写碑文:黄振荣同志之墓 王震敬书 1985年秋
黄振荣墓为黑龙江垦区爱国主义教育和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
2019年央视一台清明特别节目春天的思念,黄振荣做为北大荒楷模人物在节目中播出。
2020年黑龙江省四大精神: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中的北大荒精神时,对代表人物黄振荣,做为全省重点人物进行了宣传。
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
为了写黄振荣传等书和文,我曾通过农垦总局组织部,调看了黄振荣档案,属机宻文管理,只能抄写有关部分,只有师长任命令和农垦部任命场长文件,没有850农场副场长任命令。
这说明了,当年黄振荣是铁道兵现役师长率部队到北大荒开垦农场的。职务不是副师长,也不是850农场副场长和兼850农场副场长,更不是852农场副场长,副书记,就是从师长转业后,由农垦部任命的部管干部852农场场长,书记处书记职务的预备役军人,直到文革被斗去世。
再说点题外话,1955年铁道兵创建的850农场,除了余友清和政治处主任授军衔外,其他540名官兵没授军衔前就复转北大荒了。而1956年1.7万到北大荒铁道兵官兵,是授过军衔,从七个师各组成一个复员大队到北大荒12个八字头农场的,由于852农场荒地多,进入7千多铁道兵官兵。
而不是铁道兵七个整师转复北大荒的,这七个师大部现役官兵还在鹰厦线等地修铁路呢。
而带队到北大荒铁道兵军官,铁道兵现役正师长两人:王景坤,黄振荣,大校军衔。
其他到铁道兵农垦局和12个八字头农场当场领导均为现役副师长,上校军衔。其中铁道兵农垦局副局长和852农场副场长,为副师长上校军衔。
这些师长从铁道兵调到北大荒,踏荒创建八字头各农场,原850农场己退役副师长场长是没有权力,指挥这些现役师长、副师长率队开展各农场建场工作的。只有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将军有这个决定权,并安排铁道兵这些师长、副师长,率部队到北大荒去建铁道兵十二个军垦农场的。
最后我想说,黑龙江垦区农场和农场历史人物,一般是后人写的。
军队军人职务,农场领导人职务,一直是按军队和军垦部队管理模式管理的。写这些场史后人,确实做了大量收集整理工,有功劳;但这些文人不了解铁道兵现役军官和铁道兵军垦农场体制和干部管理史,把口口传说的不实传说,也当成真情写进文中,写进场史等书中,并广泛宣传,就失去了历史真相。
这些混淆的农场史记,真应该好好更正一下,好还给后人一个真实的农垦农场史和历史人物。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 黄黎
202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