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致谢郭梅【原创】
今天致谢郭梅大姐,她转发我的公众号文章,是“分享最多·最近分享前十名”——第一名。 我自己的公众号,当然是我转发最多的:每一次发布新作,我会转发到朋友圈和十几个相关的微信群;同时,我也转发以前的公众号文章。所以,“自古”以来,每次看公众号后台显示的数据,我永驻分享的“冠军”位置。 昨天,这个“冠军”第一次由我之外的人——郭梅取代。
我并不知道公众号昵称“花猫gm”是谁?我从微信中查到“花猫gm”是郭梅。 郭梅是郭维城将军的公主。几年前,她在我们机关餐厅就餐,已记不得是谁引见,她饭后由地下一层的食堂坐电梯到我的二层办公室稍坐片刻;唯一的一次见面,没有多少话语就告辞了。 后来,仅限我转发文章到微信群,她偶尔发一个点赞的符号,算是一种交流。 她转发了我的多少文章?她转发后有多么大的浏览量?才将我的“第一”的位置挪后了呢?不知道,留给我的是感动。
2021年,郭梅应邀到郭维城将军70年前创办的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授党史。 郭梅是铁二代,名门、将门之后。 我与铁道兵的第二代、第三代联系越来越多,也在多个铁道兵“后代”微信群。仅铁道兵首长的子女,就有多人保持着联络:司令员陈再道女儿、政委崔田民子女、政治部主任徐诚之子女、参谋长龙桂林的儿子等,他们或邀请聚餐,或关注我的公众号、留言,或转发我的文章等;更有将我的文章、照片转发到他们的家族群里。 我写这些是啥意思?显摆一下——首长的后代都喜欢我的文章? 不是! 我只是觉得,铁道兵的的确确是个特别的兵种。 我写的文章,既没有学术含量,也不是引入胜的故事,仅仅是利用自己的收藏品——藏品说话,写写大众化的铁道兵历史。位高权重的首长,他们的后代,想必各方面也相对都“高富帅”吧。他们对我的这些浅显、常识性的网络文章的关注、喜好,实则是对铁道兵最深的感情,是今生今世,抑或几代人的不了情。 我的感动在这里,我的很多的惭愧也在这里。 我祖宗几代是大山里的农民,当了打隧道、修桥梁的铁道兵,写了几篇文章,“飞黄腾达”到京城,谋得一官半职,过着优哉游哉的幸福生活。我写铁道兵,对这支英雄的队伍有不尽的感恩;铁道兵是国家的功勋部队,我做的事不够,写的太少,得到很多,以后要加倍努力才是。
1959年2月20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接见出席铁道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
毛泽东主席同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左2)、 政治委员崔田民(右2)、副司令员郭维城(右1)等领导亲切握手。当得知郭维城将军曾是张学良的机要秘书时,毛主席注视郭将军片刻,说:你们要多快好省地修建铁路。就这样,留下这张不同寻常的照片。 再说郭梅,我不熟悉,但对她的父亲郭维城将军,我不能不崇敬、爱戴呀! 他是民国年代复旦大学的法学学士。 他是张学良将军的机要秘书;“西安事变”向世界发布的新闻稿,是他拟定的。 他是铁道兵前身护路军的领导,还是铁道兵撤编后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一生伴随着铁道兵的诞生与终结。 他受命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局长,60天抢建129公里铁路,创造战时抢建铁路的奇迹。 他以铁道兵副司令的身份出任铁道部部长。 他曾作为大陆唯一的共产党的代表,赴美参加张学良的有关研究活动。 …… 作为铁道兵文物收藏爱好者,郭将军的文献资料我有一些;很意外的是,我收藏到政治学家、法学家吴恩裕先生的资料,竟然有郭将军与吴大师之间的通信。 今年8月,是郭将军诞辰110周年,我一直希望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将铁道兵首长的个人资料梳理、归类后,再逐个写一遍。路很长,——也不长,我会认真地去做。 谢谢郭梅——们。这个“们”,是指许许多多的铁道兵后辈,他们对铁道兵父辈——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爱不变的深情!
铁二代照片——
五十年的铁道兵幼儿园
六十年代的铁道兵幼儿园。
七十年代的铁道兵幼儿园
八十年代的铁道兵幼儿园
美篇链接、请点击查看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