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建华战友委托朋友制作的视频,《红梅赞》二胡配乐系他演奏。
冷不丁收到姬建华战友的微信,他说给我快递了一幅“梅花图”,并制作视频,演奏二胡《红梅赞》配乐,留言道——
有这样两句赞美梅花的诗:一生不与群芳竞,冰天雪地我独开。那不也就是赞美梅老弟么!咱们俩交往这么多年,忘不了到报社送稿用你的饭票去食堂打饭,忘不了趴在你宿舍的小桌上研究稿件,太晚了就挤在你的床上……多少个忘不了!如今你为老铁们做的太多了,你就是那傲放的红梅,也正应了你的梅家姓。梅老弟,兄佩服你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这首二胡曲《红梅赞》就是专门为你拉的,你能听见老兄的心声么……顺嘱一句,老弟也要多保重呵!
看完,挺不安的。
我不值当朋友们花时间,写呀唱的。惭愧,我没有做什么事,所有的一切事仅仅是个“热身”吧,——当然,如果能活得长久些。
也是感动的,太把我当人了。
近些年,经常有人回忆我做编辑时的事儿,这是不祥之兆哈,我活得好好的。也见世道人心,我比在工作岗位上收到的礼品多多了。
建华说,拿我的饭票去吃饭,又挤我一个床上睡觉……我不记得,是对的;他记着几十年却是有情有义。
我1982年调到报社,建华在铁道兵就是“大腿上挂铜锣——— 走到哪,响到哪”了。当时,铁道兵树了三个“自学成才”典型,著书的李昌明、翻译外文的李传良、写小说的姬建华,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呢!
建华有才华,一是天赋,二是勤奋。他因吹拉弹唱的文艺特长,1974年被特招入伍铁道兵七师,做过文工团员、美工,能写会画,写报道、拍照片,迄今岀版了几十本中短篇、长篇小说集,虽不轰动,但发表在大刊物《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等杂志,容易吗?我记得同事王维向我推荐建华发表在《啄木鸟》杂志上揭露工程腐败的纪实文学,王维并不熟悉建华。我从网上搜索,他出版了1000多万字新闻、文学作品。那么,若以1980年文学创作开始算起,平均每年岀版一本二十多万字的图书。这还是业余的,铁道兵时期,兵改工以后,师、局并没有专职创作人员的编制,他担任局摄影干事,报社总编,这些工作丁是丁卯是卯,是绝对不可以糊弄的。建华是实干家!
我的公众后发了“铁道兵摄影家系列”,约请建华赐稿,他的铁道兵摄影、改工后的企业摄影,以及乡土风情、人物肖像等,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公开的报刊发表1000件以上,多次获得省部以上的奖项。建华对铁道兵、对中国铁建有贡献。
建华今年67岁,我听人说,他身体亚健康,多年不写作,视力差,有只眼睛几近失明了,都是一路打拼透支了身体。现在,他专事绘画,有“三晋一枝梅”之美誉。我相信,凭他的才情、吃苦精神,晚年国画创作会有更高的成就,我受之有愧的“梅花”,也水涨船高增值ok了。
建华馈赠我巨幅《报春图》。梅花最重要的特点是傲骨与喜庆,《报春图》枝干苍劲,花萼热烈,背景空白似是漫天冰雪,是以资鼓励我做人做事。二胡《红梅赞》我不懂欣赏,建华留言“你能听见老兄的心声么”,我听懂了他的一片真情投入。
建华赠我“梅花”,我“回馈”短文,岂不是互戴高帽子?
——举贤不避亲仇。
姬建华赠送我的《报春图》
姬建华摄影作品
1979 年7月28日,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肖华将军视察铁道兵七师青藏铁路工地,与指战员座谈。
《大秦铁路铺轨了》山西省新闻摄影一等奖。
我和爷爷看大戏。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