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古城西安,从麻家什字往西头走,靠右边一排铺面上有一家小小的理发店。
甭看它门脸虽小,可“洋气”滴很呢。
两扇玻璃弹簧门,被人们一推一拉,发出“吱扭吱扭”的金属碰撞声,且好听滴很呢。
屋里两旁沙发椅子,都是带上下能旋转的“洋椅子”,一面面落地的“洋镜子”把个人影影映照的明晃晃滴。
那年代,在回坊街面上到处可见挑担剃头的匠人,一付油光发亮桑木扁担,一头挑着冒着腾腾热气的铜锅铜盆火炉子,另一头则是能当座椅用的工具箱。
剃头的师傅不慌不忙的,挺有节奏的拍打着手上竹片片,悠哉悠哉滴吆喝着:剃~头~咧~
这,春天来了,那,秋天到了,慢生活滴节奏让这古老的四方城凝住了,犹如一潭静静的死水,连个涟漪圈圈都不闪么。
终于有这么一天,麻字什字这小小理发店出现,终于打破了宁静,街景有了生气;男女老少都往这小小理发店涌去,排队理发烫头的人海了去了,特别是那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古老的习俗让小巷里的大人小孩都涌向这小小的理发店了……
早上,太阳公公还没有从东边升起,理发店门前就有人排起队了;夜晚,满天的星斗都眨巴着眼睛,理发店的灯火依然通明……
屋子中央火炉闪着蓝蓝的火苗,洋铁皮水箱冒着腾腾热气;炉火旁边烤的馒头早已香脆焦黄,师傅们却来不及吃上一口,依然是刀,剪並用,上下挥舞,忙这,忙这~
额头上的汗珠,淌着,淌着……这一景,这一幕,牢牢滴,印在我的脑海里……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