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止不住流下同情泪

  

 

止不住流下同情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兵改工后,我一直在中铁十五局机关工作。经历过许多值得同情的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处理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那是1987年6月,在修建新疆北疆铁路的局属一个单位,有人写信给局领导反映:职工半年没有发工资,每个月只发几百块钱生活费。局领导把信转给劳资处,要求尽快处理这个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劳资处迅速成立以处领导、工资科、定额科组成的三人工作组,去北疆工地调查拖欠工资的前因后果。到达工地后,我们先召开职工座谈会,听取他们的诉求。记得,参加座谈会的有老职工 ,年轻职工,还有招聘来施工现场工作不满一年的大学生,老职工大都是原铁道兵转工过来的,年龄都在五十岁左右。他们诉说:“我们上有老,下有小,年老的父母体弱多病,看病要花钱,年小的儿女,正是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每月需要生活费,眼巴巴望着我们发工资把钱寄回家,半年不发工资,老婆在家急得哭,到处借钱”;年轻的职工诉说:我们已经或者超过谈婚论嫁的年龄,本来象我们这种铁建人,天天钻山沟,到处流浪 ,就没人愿意和我们谈情说爱,即便是在工地附近或老家谈个朋友,我们连工资都按时发不了,囊中羞涩,谁也不会愿意来。年轻的大学生看到单位这种情况,有的还不辞而别了。我们和队里领导交谈,他们也一肚子苦水:队里资金紧张的原因,一是工程计价滞后,甲方至少要三个月才验工计价一次,计价回来的资金,首先考虑的是要先购买工程材料,才能保证工程按期完工,三是农民工的工资,政府三令五申,不得拖欠,即使有一点资金剩余也得先给在队里协作施工的农民工先发工资。可怜我们这些铁建人,献青春,献子孙,一代又一代为祖国作贡献。连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听了这些诉说,我们无语,泪往肚里流。当时我们跟队领导说,要统筹兼顾,哪怕是到银行贷款,也要按时给职工发工资,职工们要养家糊口,靠的就是这一点点工资。
 


       第二次,是我随同局成本核算工作组,去株六复线隧道施工现场,在隧道的掌子面,见到一名农民工兄弟,他穿一双高腰水鞋,穿一个裤头和背心,戴顶安全帽,他的任务是在隧道最前端,挥舞着大耙子扒碴作业,全身汗流不止。他看我们工作组的人到了掌子面,停下了工作。我们和他交谈了几句:“老人家,多大了”? “56了”,“哪里人”?“湘西的”。“这么大年纪了您还出来打工啊?”,“没得法,家里要用钱”。我看到他旁边放了一个茶水桶,我问:“老人家,一天要喝多少水”?他说:“出汗多,差不多要喝三分之二桶”。听后,我眼眶湿润了,可怜的农民工 ,一天要流多少汗水啊……。
 


       第三次,我在南阳铁路施工现场见到两位女大学生,大概是12月底,那天天气很冷,飘着雪花,刮着北风。她俩正在路基上测量标高。边测量边记录各种数据。她们俩陪我们成本核算工作组看了施工现场。我问她们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她们说,中国矿业大学学测量专业的。我说,在工程队还习惯吗?她俩说,一言难尽,什么习惯啊,一年四季,哪里有任务,就向哪里跑,一年都回不了一趟家。讲实话, 现在的中铁建工程队,跟铁道兵的连队一样,钻山沟,住木板房,女生在工程队,洗个澡,上个厕所都难,特别是在工地上,一憋就是半天。看着脸冻得红红的女生,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在新疆当铁道兵的岁月。此情此景,我为在中铁建奋斗的大学生点赞,也为他(她)们受苦受累而心酸!
 


       从铁道兵到“铁建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家国情怀,以国为重,牺牲个人利益,造福国家建设。我为之动容,为之流泪。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