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铁道兵领导传略:刘克

  刘克传略选自《功彪青史》。

  铁道兵战友、书法家扈振衣书写标题。

  刘克(1915-10~2000-11)

  刘克,原名刘相尧,湖南省攸县人,中共党员,1954年3月 至1963年10月,任铁道兵副司令员。

  少年时期,在科学救国思想熏陶下,努力学习,成绩优异,1932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关心国家大事,主动靠近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组织,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研读了一些马列著作。1936年7月大学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任工程员、练习生等职。“七七”事变后,刘克满怀抗日救国热情,于1938年8月到陕北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参加了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任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同学会主任。1940年3月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任晋东南野战政治部青年干事、组织干事、党支部书记。1942年太行山反“扫荡”时,野战政治部多次被日本侵略军包围冲散,一次被日军压到一条沟里,党支部书记刘克当机立断,化整为零突出重围,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同年8月,任晋西北战地工作巡视团组长,参加了晋东南关家垴等战斗。1943年4月,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干事,为抗日救国、建立统一战线和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做了大量宣传工作。1945年6月,任八路军警备一旅二团政治处副主任,参加了陇海路及黄河北岸的济源、沁阳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2月任冀热辽军区宣传部副部长, 1946年1月任热辽纵队宣传部部长,同年5月任热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47年8月任热辽军区骑兵师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间,参加了热辽河左山、锦州北于家屯、察北多伦歼灭战,东北义县截击战和冀东反“扫荡”等战斗。1948年10月,任铁道纵队工程部部长。在辽沈战役中,参与组织指挥铁道纵队抢修新(立屯)义(县)、吉(林)长(春)、哈(尔滨)长(春)铁路,保障了军事运输,有力地支援了解放锦州和围歼长春国民党军的作战。辽沈战役后,刘克任铁道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率部担负北宁铁路北戴河至后封台37公里铁路的抢修,部队争分夺秒,同当地铁路员工和民工一起并肩战斗,于 1949年1月3日修复通车。北宁铁路通车后,第一支队又担负秦皇岛至北平间线路的加固和修复滦河大桥新桥的任务。1949年 4月29日,完成北宁铁路工程修复任务后,为支援野战军向大西北进军,刘克奉命率部抢修陇海铁路西段洛阳至大营间路段。这段铁路难点工程很多,10米以上高桥13座,尤其是45 米高的8号桥号称“天险”,是抢通陇海铁路的关键。刘克在 《陇海线上一百零五天》的回忆文章中,对抢修八号桥的难度如是说:“八号桥高45米,这是我们第一支队第一次接触的高桥。这座桥,只剩下孤零零几座桥墩,那么高,怎么把人送上去工作呢?我们曾多次跑到桥头,考虑围着桥墩架起螺旋式的脚手架,解决登高问题。然而这样做却需要数目很大的脚手杆,在铁路未修到桥头的时候,想运来这么多的木料是很困难 的。接着我们又考虑:在两边山头上立起塔架,修上架空索 道,把人送上桥墩,但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钢索。”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刘克和抢修该桥的第一大队领导深入发动群众,号召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战胜困难,征服“天险”八号桥。三连职工杨连第(后参军),发挥工人阶级的勇气和智慧,用桥墩垂直面上遗留的铁夹板,搭上简单的脚手梯子,登上45米高的桥墩顶,修复了八号桥。杨连第成为闻名全国的“登高英雄”。由于关键的八号桥按计划提前抢通,陇海铁路于11月全线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0年1月起,全国转入经济恢复时期,战时应急抢修的铁路,必须全面进行永久性复旧。刘克率第一支队从1950年1月中旬开始,担负陇海铁路全线的桥涵工程复旧,到8月底全部竣工。1950年8月,铁道兵团部队进行整编,第一支队整编为铁道兵团第一师,刘克任师长,继续担负陇海铁路部分改建工程任务。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铁道兵团第一师于10月 9日奉命停止陇海铁路改建工程,参加抗美援朝。10月中旬,师长刘克和政治委员郭延林率第一师由陇海铁路乘车出发,到东北边境的安沈线本溪至凤凰城及梅河口、辑安(今集安、下同)等地待命。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战役刚结束, 师长刘克和师政委率领部队从辑安跨过鸭绿江入朝,前进抢修 战地被破坏的铁路,是铁道兵团最先入朝的一个师。刘克指挥部队紧急抢通满浦至熙川的铁路,在鸭绿江上建起一座铁路便桥,抢通灌(水)上(河口)铁路支线,12月18日与朝鲜平北线胜利接轨通车,首战告捷。第二次战役后,战线南移,铁路运输急需迅速南伸。刘克率部抢修抵达顺川后,立即指挥部队沿平元线、平德线南段、京元线迅速向南前进抢修。在美军飞机疯狂轰炸、气候严寒、抢修物资匮乏等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率部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于1951年2月抢修通过铁原,抵达涟川以南靠近“三八线”前沿的72公里桥,胜利完成前进抢修任务。之后,部队分段保障,巩固已修通的铁路运输线。1951年7月下旬,北朝鲜出现特大洪水,铁路、桥梁遭到 严重破坏。一师铁路管区东清川江大桥这座交通“咽喉”被洪水冲断,致使90多车作战物资无法前运。刘克深入抢修第一 线,和官兵们一起研究抢修方案,克服困难,及时修复了大桥。同年9月,美军空军对新安州、价川、西浦三角地区的铁路发起空前残酷的“绞杀战”,妄图切断我志愿军的铁路运输生命线。一师管区的满浦线价川至顺川间的龙源里至泉洞间的29公里路段,成了“绞杀战”的重点目标。轮番的轰炸,密集的投弹,给抢修造成极大困难。刘克深入现场指挥抢修,要求部队不但要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而且要发挥聪明才智取胜。在他的指挥下,群众创造了用小排架抢修弹坑的方法,快速抢通铁路,保障了这段铁路畅通无阻。1952年1月至6月,在反“绞杀战”第二阶段中,美军飞机重点轰炸铁路运输线,拦截志愿军军需物资的运输,给军运造成严重困难。同年4月,刘克任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抢修指挥所代司令员,他组织部队采取敌变我变、针锋相对的抢修策略,取得反“绞杀 战”的胜利,为创建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做出了贡献。1953年1月,刘克任志愿军铁道兵团技术副司令员兼工程部部长,为粉碎美军在志愿军侧后登陆的阴谋,积极参与组织指挥紧急备战工作,部队出色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后,刘克又指导志愿军铁道兵团部队复旧铁路,医治战争创伤,帮助朝鲜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重建家园。1954年3月,刘克任铁道兵技术副司令员兼工程部部长, 1959年4月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在此期间,参与指挥修建了黎(塘)湛(江)、鹰(潭)厦(门)、外(阳)福(州)、包(头)兰(州)等30条铁路干支线,通车里程达4000余公里。特别是在黎湛、鹰厦铁路修建中,党中央、毛泽东主席要求要用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迅速修通。主管工程技术的刘克重任在肩,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以“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精神,“移山填海”,工程进展迅速,分别提前半年和一年修通两条铁路。1961年9 月,刘克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兼铁道兵科研部部长。在铁路建设中,刘克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是铁道兵工程技术的主要负责人,为铁路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63年10月,免职休息养病。

  刘克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独立自由功勋荣誉章。2000年11月3 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刘克将军资料

  1961年,刘克晋升为少将军衔。

  崔田民和刘克副司令员(右)陪同慰问团视察鹰厦铁路工地。

  铁道兵副司令员刘克在指挥铁道兵机关官兵唱歌。

  刘克将军发表在1957年8月1日《铁道兵》报的回忆录《一百零五天》。

  刘克将军逝世的消息发表于200011月16日《人民日报》。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