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拉林铁路盛开的格桑花(3)

 

图片
 

为贫困藏村增强造血功能
 

  这天,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徐和军又像往常一样,随意到藏族村子走走,和藏族群众聊聊。聊天中他听说有一户对口帮扶的藏族贫困农户(最好了解一下哪个村的姓名),虽然帮扶后生活有所改善,但与别家已经致富的农户比,还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徐指挥长突然意识到,与其为贫困户“输血”,不如帮助贫困户增强“造血”机能。靠人不如靠自己,还是要帮助他们自己走出贫困,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于是,徐和军在指挥部和项目分部经理会上跟大家讲了“输血”和“造血”的道理,要求各项目分部将修路施工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为当地藏族群众创造增强“造血”机能的条件。

  一分部建1号搅拌站打基础时,需要外购商品混凝土,甲竹村藏族群众加央知道这一情况,上门找到一分部党新江书记和外协部长段军林,提出买他们村里的混凝土,一是为村产业增加点收入,二是村里有就不必舍近求远在外面买。党新江书记和段军林部长一听是这个理,也符合指挥部帮助藏族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要求。可是,搅拌站打基础需要承重力很强的混凝土,村里自产的混凝土经检验质量不合要求,无法采用。党书记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加央,加央开始不理解,认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瞧不起他。于是,加央不让一分部外购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车进村,要进村走村道,就得留下“买路钱”,每车20元人民币,一分钱都不能少。

  解铃还得系铃人。加央出了难题,就还得找加央解决。为此,党新江和段军林特意来到甲竹村加央家登门拜访。一进门,按照藏族的习俗,进门的都是贵客,进来了就得先喝三碗酒,不然就不够朋友。那就喝,尽管党新江和段军林其实都不胜酒力,可是进了藏族朋友的家门,豁出去了,那也得喝。这顿酒从头天晚上直喝到第二天天亮,三个人都喝醉了,但是酒后吐出的真言,却一点没掺假。

  加央说:“我知道,你们那么远……来我们村……修铁路,都是……为我们好!这样吧,你们运水泥的车……尽管从村里过,20块的过路费……我不要了。”

  党新江和段军林说:“你的混凝土,质量不过关,以后我们帮你……改变搅拌配比,一定要让它……质量过关。不过,这回急用,商品混凝土我们该买还得买。”

  “行,你们买,我不拦。”

  “但是,砂石料……总该不是你自家造的吧?我们买你的……砂石料,照价付款。”

  “行!够意思!来,这杯干了。”

  “干!”

  就购买甲竹村的砂石料这一项,既为甲竹村增加了30余个工作岗位,又为藏族群众每年增加收入上百万元。加央一提起这件事,逢人便说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一分部的汉族朋友真够意思!另外,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和当地镇政府协商决定,施工所需地材尽量都由工地所在的藏族村群众的车承担运输。仅这一项,就为当地藏族群众每年增加600余万元收入。

  洛桑扎西就是用自己的车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施工工地运输施工材料的,为此他每年实实在在地稳定增加收入十多万元,从此摆脱贫困,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施工紧张地进行着,他的车也连轴转,只顾上多跑几趟多挣钱,顾不上按期保养车。结果,这天他的车陷在路边,他猛加油想开出来,车轮打滑却越陷越深,最后车干脆跟他“闹罢工”,熄火抛锚了。洛桑扎西更加着急,车一坏不但误工这几天的运费挣不上,还要搭上修车费,那可损失不小。可是他打开卡车机舱前盖,依然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下手?

  恰在这时,一分部党新红书记去工地路过,看见洛桑扎西的车坏在路上,好心上前问他要不要修车?他吱吱唔唔半天,党新红也不知他到底说些什么?到最后才听清他问修车是不是要很多钱?

  党新红笑了,大声告诉他说:“修车,免费!不要你的钱!”

  洛桑扎西还在将信将疑,党新红已经打电话叫项目部派一台装载机过来,先把车从泥坑里拖出来,然后将车拉到项目部安排修理工放下手里的活,先给洛桑扎西修车。这边修车的功夫,党新红招呼洛桑扎西坐下休息、喝茶。等车修好了,也保养了,洛桑扎西就要上车开走了,还问党书记:“你们修车真的不要钱?”

  党书记哈哈笑了,大声说:“欢迎你再来!”然后向洛桑扎西挥挥手,直催他快开车给工地送料去。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