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岁月记忆]襄渝线通车50周年之深情

  

 

[岁月记忆]襄渝线通车50周年之深情
 

  2023年10月,是襄渝线通车50周年纪念日子。也是我一生深受启蒙和奋斗的启程。

  (一) 襄渝线战备需要

  60年代初,毛主席党中央及老一辈革命家,针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紧迫性。美苏两霸争夺世界,先是美国入侵越南,战火逼进我国西南边疆。

  1968年3月,前苏联军队入侵我国珍宝岛,并在我东北西北边境陈兵百万。

  在这紧要关头,毛主席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要准备打仗,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重要决策。

  为了实现国家战略,把重要资源、机械、军工、化工、科研、及产业和相关机构。从东北,华北,内迁西南战略大后方。并依托靠山靠荫蔽靠纵深,使工厂、装备、物资、科研机构及支柱产业更安全。

  紧接着,中央作出襄渝线加快修建部暑和安排举措。

  (二) 组织与动员

  1968年上半年咱们川东北人民,在省委统一领导下,迅速传达文件,进行深入思想动员,落实到工厂,农村,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襄渝线战备铁路修建工程之中。

  当时,各地级行政辖区迅速组建战备民兵师,并抽调军分区,武装部,等现役军事干部为骨干,指导民兵师的组织建设,配备地、县、区、社、行政和党务干部担任民兵组织师、团、营、连、排干部队伍。并建立党团组织,负责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

  1968年至1969年。在原四川川东北地区,先后组建有重庆市民兵师,江津地区民兵师,涪陵地区民兵师,万县地区民兵师,达县地区民兵师,南充地区民兵师。

  配合铁道兵第6师,第7师,第一新管处等主力部队。完成襄渝线重庆铜灌驿起点至四川万源段近300多公里(含路基、隧道、桥涵、车站)筑路,隧道掘进,桥梁铺架,及站场设施建设。

  (三) 促军工企业快速内迁

  与此同时:襄渝线渝达西段沿线,来自东北,华北,沿海军工企业陆续迁入万源、宣汉、达县、华营、北碚、重庆等地。

  由于产业进驻,随厂及企业工人,家属及子女随户迁入驻地辖区涉及生活、就业、就医、读书等需求和供给。

  当地政府报请上级批准。分别在万源和华营建立工农行政区。以农业生产转换为商品生产,如蔬菜、水果、水产、养殖、家禽等经济作物及农副产品。

  新建农贸市场,繁荣商品供应,确保内迁企业职工生产生活之需。

  沿线内迁企业,在建厂、住房、厂区道路等各方面,所需土地、用水、用电、燃煤及物资和建材得到保障。

  在当地党委和政府及三线工作办机构,统筹领导和指导下,给予了全力支持和协助。

  在很短时间,如原062工程、064工程、川东川泥厂、红光机器厂、等军工、机械重要产业顺利落地建成并投产,新建工农社区生活秩序稳定,有力保证,襄渝线西段施工进程顺利推进。

  自渝达西段率先开工以来。在沿线党政军各级组织领导动员和指挥下。铁道兵第6师、第7师、新管一处、各地区民兵师主力部队通力协作,指战员及民兵顽强拼搏努力。

  沿线筑路施工,中梁山、华营山、铁山、嘉陵江、渠江、开挖、隧道掘进、江河桥墩浇灌,基础作业进度有效有序。给后续铺渣,边坡浆砌,铺轨架桥,站场配套设施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 成为襄渝线筑路战士

  1971年元月,响应祖国召唤,我光荣入伍,分配在铁10师49团3营15连。

  因连队是机械分队,负责全营施工、水、电、风、维修保障工作,组织上安排我在2排5班担任抽水机,捲扬机操作。为营属部队和民兵营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及焦家沟隧道竖井工程,以捲扬机运输方式,装载上下班人员及出渣工作任务。

  1971年6月下旬,因工作需要。组织上调整我进入材料员岗位,为连队管理材料及通用零配件服务工作。

  在材料员岗位,一部分外勤工作需要,常常要往返于松木沟,焦家沟、薛家湾、吕河火车站沿线工地,去仓库领材料,修理连加工配件,机械连(后改为汽车2连),联系车辆将材料配件运送到连队。

  1971年9月中旬。在吕河火车站(49团仓库附近),参加团机关开办巜基层连队材料员培训班》,以学习工程材料使用管理,储存周转和消耗,以及计划,报表,核算等基础业务知识。

  我在外勤工作过程中,看到沿线基层连队,民兵、学兵,集合统一上下班,穿着施工劳保服装,头戴安全帽,戴防尘口罩,穿防水鞋,戴帆布手套,肩扛铁锹,十字镐。值班员,安全员胸挂三节式手电筒和口哨。

  施工队伍中。指战员民兵,学兵都以高昂斗志,饱满精神状态,严格的组织纪律,进出工地战斗岗位。

  以上情景和指战员,民兵,学兵思想风貌,在我心中留下深情印记,给我工作和思想极大鼓舞和激励。

  (五) 49团3营安全优质高效

  1970年8月,49团3营从成昆线移防至陕南旬阳县吕河松木沟营区驻扎。

  团机关下达任务是完成松木沟进口隧道掘进开挖推进任务,与2营薛家湾隧道相联。

  按照施工设计方案:其中在正线一测靠汉江边有200米横洞。是前期附属工程,开挖掘进成洞后,铺小钢轨、安装通风管、高压水管、低压电览、及照明和通风机,横洞建成后配置低压电瓶车,装渣机。将正洞正线所开采渣料,装进土斗车,编组牵引出渣列车。

  另在焦家沟隧道正线山脉开采一口竖井,通向正线向掌子面开挖掘进。

  竖井打通后,地面与井下落差。用钢绳捲扬机与木制车厢,运送井下作业人员,材料、工具、出碴,作业环境十分艰苦。

  松木沟进口隧道作业环境较好一些,直接按正线位置开挖凿洞推进。通风、通水、通电、小钢轨线路同时跟进。但出碴、装碴、运碴、全靠人工完成(无电瓶车牵引)。

  隧道内所需材料,物资,钢材等全由平板车人工运送。

  营属分布三个主要工地:配置有水泥库房,木材钢材库房,及石料片石渣场。

  焦家沟公路坎下,设置工程易燃易爆材料库,配置岗哨执勤。

  3营指战员民兵学兵共有1000多人的队伍,在营党委一班人坚强组织领导指挥下。针对一线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指导,精细落实。

  实施计划掘进阶段中,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发现有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责成基层连队当班责任人,以不放过原则分析总结。确保施工进程绝对质量安全。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物资材料消耗管理以及速度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营部技术组,材料组,测量班,卫生所,广播室综合协调功能,及技术安全保障服务。始终强调把安全优质高效监管贯穿到全方位过程。

  3营党委一班人:从彭墉营长,刘国林教导员,马庆富副营长,何永贵副营长,袁生荣副教导员,周副教导员,余工程师等。在指战员民兵学兵心目中,有威望和组织指挥能力,是深入工作实干人很有感召力。在隧道施工掌子面,竖井工地,横洞工地,进口工地。任何时候都能看见听到,营首长亲临现场工作身影和声音。

  在3营营首长带领下:经全营属部队,指战员民兵学兵共同努力,艰苦决战3年多,于1973年10月将松木沟隧道与薛家湾隧道连接贯通,与吕河火车站接轨。

  3营襄渝线松木沟隧道系列工程,无死亡事故,无意外事件发生。

  确保工程任务安全优质高效总目标!获得团机关领导和工作组考核好评,为襄渝线全线胜利贯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 襄渝线通车展现综合服务功能

  襄渝线1973年10月开通后,迅速解决蜀道难课题。实现战备铁路大动脉,华北、中南、西北、西南连结,给国防需要提供了快速通道,为经济社会发展宏图创造优质条件,为人民群众出行带来极大方便。

  襄渝线开通后,川东北地区人民往北旅程,不再经由成渝线,宝成线多次转乘,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减少途中劳顿。

  物流设备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以货物运输列车畅通,降低运输周期,大大减少货物运输成本。

  通车后,川东北地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以铁路交通为依托,调整发展结构,方便集散产品和工业,农业货物,编制运输计划后,快速运往目的地。

  通车后,沿线城乡经济讯速搞活,市场活力繁荣。

  由于襄渝线小站密集,区间短的特点,给当地老百姓赶场赶集带来方便,农产品,小商品生意人员多,使铁路沿线经济活跃,给群众生活带来实惠。

  (七):襄渝线成为改革开放强大交通动力

  进入80年代90年代,襄渝铁路客运运营方面,线路延伸,车次增加,速度调升,与南北枢纽对接,确保客源合理分流,秩序畅通等,充分发挥了骨干支撑作用。

  货运物流也是迅速改善,以川东北为例,沿线煤碳,化工原料及产品,钢材、木材、机械制造业设备、农副业产品等,快速流通全国各地。

  90年代,以襄渝线为骨干线路为引领和幅射,川东北各行政辖区,先后建成达州至万州(达万铁路),达州至成都(达成铁路),达州至巴中铁路(达巴铁路),达州至南充(达南铁路)共4条支干线。

  培育构建了西南区域性达州铁路枢纽;重庆国家级重要铁路大枢纽,为国家大后方战略发展铺垫了坚实基础。

  (八):襄渝线升级改造成为新时代愿景

  2005年至2009年,襄渝线(西段)渝达段,在原老线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如:襄渝线重庆起点站铜灌驿站,石板坡站,回龙坝站区间(作了暂停使用)。原西永站站场扩能改造,新建成现在重庆西站。原北碚站,达州站也作了现代升级改造。现已成为动车,普通列车相结合的高速优质线路。

  已此为基础,重庆国家级铁路大枢纽交通发达,新建沙坪坝站、北站、西站、中欧班列起点站。

  同时,新建郑渝铁路,兰渝铁路,渝怀铁路等重要干线,与原成渝线,渝黔线综合发挥巨大的大交通,大枢纽功能。

  襄渝线50年建设发展历程,是当年铁道兵指战员、民兵、学兵、三线支前工人、科技人员共83万军民。以劳动为荣,艰苦为荣,参军光荣之优良作风! 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之开拓奋斗精神! 以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之思想风貌!给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圆满完成艰巨而光荣任务的合格答卷。给国家奉献一条战备铁路建设事业的伟大记忆。

  在纪念襄渝线通车50周年之际,我们是最深情、最青春的筑路奉献者! 此时,我们无比骄傲和自毫!能亲身经历和分享襄渝线崇高使命和展望!,是铁道兵战士终生的光荣。

  迈进新征程,衷心祝愿新时代铁路人,弘扬老一辈筑路人的奋斗精神,在新征程铁路事业建设中再立新功! 让襄渝线军民奋战之战旗在铁路人心中永远飘扬。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