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铁道兵长沙军政干部学校学习的日子
作者:熊运河(原铁道兵四十四团政治处)
作者当年在教学楼留影
1977年7月至9月,我与师其它团的几位在职干部一同到长沙铁道兵军政干部学校进修学习、接受培训。四十五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那时的情景来,总是十分亲切,激动不已。
长沙铁道兵军政干部学校(后改为学院)坐落在长沙南区跃进路二号,环境优美,是铁道兵部队培养军政管理干部的圣地,我在丰华正茂的年龄,能到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进修、学习实属幸运。
作者当年在长沙橘子洲头留影
我们是政工系第八学员队,记得共有学员50余人,都是来自各部队的政工干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攻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1977年,是个政治动乱的年份。针对毛主席刚逝世,社会上一些人企图否定毛主席、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的逆流思潮,以华国锋为主席的党中央及时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这既是颂扬毛主席等老一辈的丰功伟绩,又是动员、号召人民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继续奋勇前进的实际行动!
第五卷所包括的历史时期,是1949年九月到1957年这八年的时间。这八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历史时期。这八年的时间、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即第一个时期是国民经济恢复的时期,时间从1949年九月到1952年底,中心任务是革命转变,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第二个时期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时间是1953年到1956年。中心任务是进行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第三个时期是整风反右时期,时间是1957年。中心任务是巩固和发展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成果,处理好经济工作中的十大关系,进行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当然除重点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外,毛主席的军事著作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为学习科目;
采取的方法是开门办学。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比如请湖南省当地老干部到校作报告;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活动的地方参观学习,加深理性认识、提高理解能力。
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是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地点。
她位于长沙市城南书院路妙高峰下,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1911年校址迁建长沙书院坪“城南书院”旧址后,改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如: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等均曾在学校学习或工作过。
1913年春,19岁的毛泽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1918年夏毕业。在此期间,毛泽东刻苦求学;顽强地锻炼身体;他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社会调查;主办工人夜校;创建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参加政治活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了全校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杨开慧故居是我们参观的第二个地点。
作者当年在杨开慧故居留影
她位于长沙东北60公里的板仓。故居翠竹环绕、土砖墙、后枕小山、故居为一农舍,毛主席曾在这里居住过。是杨开慧生活与从事革命活动重要地方。1930年11月14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被反动军阀何键杀害。杨开慧牺牲后,毛主席十分悲伤,1957年5月11日在答李淑一时曾填《蝶恋花》词一首: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词里行间充分表达出毛主席对杨开慧的无限亲切的心情及对她英勇献身革命的自豪、敬佩。
毛主席家乡韶山,是我们走出去瞻仰学习的又一个地方。
作者当年在韶山毛主席故居留影
韶山,风景秀美!
毛主席故居古朴,是由一间间土木结构房组成的江南农舍,座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放眼青山,背依翠竹,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
在韶山学习期间,了解到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很多感人的故事,深受教益。他从小就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艰苦探求革命真理,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坚决反帝反封建,为后来领导大规模的社会革命作了多方面的准备。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他家先后有六人献身于中国革命,他的豪情壮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国人永远学习榜样。
在这二个多月学习中,通过读原著、看资料、听讲座、参观学习,理论知识得到很大的长进和提高。正可为:
青春年华入军营,
有幸长沙授培训。
看书观摩听讲解,
马列思想惠终身!
9月底,我们带着丰硕的成果胜利返回原部队。
这次学习,终身难忘!
2022,8.26于内蒙古科尔沁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