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一次难忘的义务劳动



 

  自从到铁道兵机关工作后,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平时不定期的到附近工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务劳动,农忙时节则去农村帮农民抢收抢种,逢年过节要为驻地街道突击打扫环境卫生,等等。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所参加过的许多次义务劳动,已在自己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唯有一次义务劳动我至今难忘,那就是在建设毛主席纪念堂工地上的义务劳动。

  1976年9月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党中央立即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南侧建设毛主席纪念堂,以永久保存毛主席的遗体。由于整个工程的工期短、时间紧、质量要求高,时任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总指挥的李瑞环,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工程建设,妥善处理了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从而高速、优质地建成了毛主席纪念堂。当时,建设工地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做一些手工劳动。在李瑞环的组织指挥下,从驻京军事机关抽调部分干部到毛主席纪念堂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我当时在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工作,由于办公室内秘书年大体弱者居多,当时年轻力壮的我有幸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鉴于毛主席逝世前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因此对毛主席纪念堂的防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防毛主席纪念堂在今后可能发生的大地震中受损,整个纪念堂的建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量的高质量钢筋来自冶金系统的各钢铁企业。但这些钢筋运到工地后不同程度地都有铁锈,为确保纪念堂的质量,必须除去铁锈后才能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我们的工作就是为运到工地的各种规格的钢筋除锈。为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我们的除锈工作做到了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对每一根钢筋的除锈彻底,大家在除锈工作中都干得十分认真,做到条条钢筋无锈迹;二是确保施工节点,为满足下一工序的施工要求,交给我们当天的除锈任务当天务必全部完成;三是确保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在天安门广场施工,对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的要求很高,在我们工作的钢筋除锈工地上,人人戴好安全帽,对各种型号已除锈的钢筋堆放整齐有序,每天收工时必须清理完场内垃圾。当时的情景:一边是毛主席纪念堂工地正在进行紧张而繁忙的施工,另一边是天安门广场车水马龙依然井然有序,地面交通和游览观光等各项活动都正常进行。

  钢筋除锈看起来好像劳动强度不大,整个劳动过程也很单调,但由于反复做一个动作,即用铁砂皮在钢筋上使劲打磨将铁锈除去。我们这些平时坐办公室的人经不起较长时间劳动的体力消耗,几天下来都感到腰酸背痛,虽然作业时戴了防护手套但作用不大,我们大多数人在手上都打起了水泡,但大家都很自豪,因为我们用实际行动为这项伟大工程的早日建成做出了自己的一点贡献!
 


 

  当然,有奉献也有回报。在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后不久,我们参加义务劳动的部分干部有幸在纪念堂正式对外开放前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
 

  作者简历 男,汉族;上海市人,1943年12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61年9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团宣传股干事,师宣传科干事,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秘书;1978年10月转业到宝钢,历任科长、副处级调研员。2003年12月退休。


(编辑:兵心依旧)
 

上一篇:喜同战友回故乡
下一篇:苏醒的龙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