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登上观礼台的老兵们

  

  昨天(2021年7月3日),当我收到湖南省安乡县的战友送来的《在援越抗美的日子里》一书后,我迫不急待地抓紧时间翻阅了全书。使我最为感动的是安乡县参加援越抗美的战友共167位(包括高炮的战友),而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的就有10位。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数字。这个县就有这么多战友受到了人生中最高的礼誉。是一件永远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他们的这些殊荣是怎么来的呢?请读一读该书的前言吧。“湖南省安乡县至今还有这样一批已过杖朝之年的援越抗美老兵,曾用自己的汗水鲜血为越南人民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场战争太严峻、太残酷、太血醒了!惨烈的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你见过一个牺牲后,装六口棺材的吗(认不出面目,平均分为六堆)?你见过树梢上挂着人腿的吗?你见过枪管上粘着人肉的吗?……战友们用生命凝成的战斗精神和意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胜利。他们中尽管有的牺牲,有的负伤且回国后没有得到应有的“掌声”和“鲜花”,甚至半个多世纪很少人提及。可是老兵豪情依旧,无怨无悔,现在依然笑傲着艰辛和伤痛。他们说:“如果祖国需要,我们明天还可出征”。
 


 

  就是这样一批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英雄战士。

  1968年1月28日,二师六团四连副连长刘东生带领30名战士去排除安沅铁路大桥的定时炸弹,当挖到8米深时,定时炸弹爆炸了,6名战士的肉体全炸飞了。刘东过也被埋在80米开外的泥土里。当地军民闻讯后,拿着脸盆,提着水桶,从泥土中一小块一小块的检起来,洗干净后,只好平均分为6堆,装入6口棺材里。他们是:邹家作,26岁,湖南新华县人;马怀清,25岁,湖北省荆州人;高强华,23岁,湖南省长沙市人;肖俊杨,25岁,湖南省来阳市人;李汝秦,22岁,湖北省红安县人;张芳全,21岁,广东省南雄市人。

  定时炸弹爆炸后,六团后勤赶紧运来了七口棺材,当时副连长刘东生还有心眺,就没有被放入棺材里而是送进了医院。

  在医院里,刘东生又顽强与残伤作斗争,终于战胜了死神。於1969年10月1日,他荣幸的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他们就是这样用生命和鲜血煥来的人生最高荣誉。
 


 

  就是这样一群热血男儿,虽然现在年过八旬,可对党仍是一片赤诚的心。他们在一起撮合,觉得援越抗美这段历史值得回忆,把它整理收集成册,作为历史资料留给社会和子孫,是件功德无量的精神财富。

  援越抗美虽然当时没有公开,我们解放军着便装作为工程队秘密出国,但时间比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抗美援朝战争时间还长,达6年之久;牺牲在越南战场上共有1446位烈士,安葬在越南40座烈士陵园;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群体。

  历史是一面镜子,人们珍藏过去,就是为把它交付给未来,所以,这些援越抗美老兵,应在有生之年,把那段秘而不宣,鲜为人知的历史告白于天下。让共和国历史上这浓墨重彩的一章成为培养教育下一代的生动教材;让援越抗美战争所创造出的宝贵思想、可贵精神和文化财富发杨光大。
 


 

  说干就干,这批登上国庆观礼台的老兵,就像当年上战场一样,热情高涨,能写的就自己写,不会写的,就自己说,请别人或自己的子孫代写。他们所经历的每一场战斗熟记如心。短短的两个月时间,39篇文章就这样写出来了。文章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这些“血染的风采”之作,体现出了鲜明而生动的“军人之魂”,为“知我军人,爱我军人”提供了一个形象化读物;是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样本。

  在安乡县退伍军人事处局的支持下,《在援越抗美的日子里》一书出版了。是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献的一份厚礼。

  2021年7月4日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