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丰功伟绩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从战火中诞生、修路中成长的铁道工程技术兵种。主要由线路、隧道、桥梁、建筑、通信、舟桥等专业工程部(分)队编成。前身是1945年12月20日为保护铁路运输安全而组成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护路军。1948年7月5日,以护路军为基础,另补入部分二线部队和铁路技术干部、技术工人,组成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1949年5月16日,以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为基础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1954年3月5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领导机构,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10个铁道兵师、1个桥梁独立团、1所铁道兵学校和2所文化速成中学,共8万人。此后,部队几经扩编和整编,最多时下辖3个指挥部、15个师、3个独立团、2所学校、1个科学研究所、1个农场及其他单位等,共41.6万人。与此同时,部队的技术装备也得到相应补充和改善,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家铁路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5年的历史中,在王震、李寿轩、张翼翔、刘贤权、吴克华、陈再道等历任铁道兵司令员率领下所走过的道路艰辛,战功卓著,业绩辉煌,精神高远。

  35年的历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叶剑英等同志对铁道兵部队始终极为重视、信赖和关爱,多次亲切接见官兵代表、题词勉励。毛主席确定铁道兵建军方针,为铁道兵题写“铁道兵”以及“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勤学苦练,为人民服务”。周总理把铁道兵作为共和国的铁路建设主力军,将重大工程交付铁道兵,具体到铁道兵官兵人数比例、训练与施工时间等,曾亲自指挥、领唱《铁道兵志在四方》。朱德总司令为铁道兵团题词:“保卫铁道运输的安全”,题写《人民铁军》报头,勉励铁道兵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铁路”,“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铁道兵而奋斗!”叶剑英元帅毫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铁道兵改工后的队伍发展情况。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人先后视察了中国铁建担负的重点工程项目。

  1984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铁道兵正式归国家铁道部建制领导。

  铁道兵35年丰功伟绩永远载入史册。

  第一,铁道兵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丰功伟绩

  铁道兵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战场上,扛起枪能战斗,放下枪能建设,“野战军打到哪里,铁道修复到哪里!”挺进山海关,抢修北宁线,为举世瞩目的平津战役铺平道路;修通津浦、平汉铁路,为捣毁蒋家王朝的渡江战役赢得了时间;抢修粤汉等铁路,为全中国的解放打下了基础。铁道兵根据东北野战军的战略意图,冒着战火硝烟,沿着锦州、长春、沈阳三个方向,前往抢修战争中遭受破坏的战区铁路,保障了辽沈战役的铁路运输,并迅速把哈尔滨、长春、沈阳、锦州等东北主要城市之间的铁路连成一片,可使列车直达关内。据统计,这期间共修复线路1629公里,桥梁976座,架设通信线路4.66万条公里,为野战军顺利渡江南下,进军西北,解放全中国提供了铁路运输保障。

  铁道兵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丰功伟绩

  铁道兵参加抗美援朝的有10个师又1个团,铁道抢修部队4个师1个团,即第1师、第2师、第3师、第4师和铁道兵团直属桥梁团,这4个师又1个团于1950年11月至1951年6月先后入朝,担负朝鲜铁道抢修任务。铁道新建部队6个师,即铁道工程第5师、第6师、第7师、第9师、第10师、第11师,1952年12月至1953年1月先后入朝,担负朝鲜铁路新建任务。

  从1950年12月初至1953年7月,美国出动各式飞机58967架次,向铁路线上投掷炸弹190590多枚,重约9.5万吨,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投向英国本土炸弹总吨数的1.5倍,造成了铁路和各种设施的严重破坏和抢修部队的严重伤亡。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铁道兵战士舍生忘死,勇往直前,共抢修、抢建、复旧正桥2294座次,延长1288.88公里;便线、便桥127.79延长公里;线路14691处次,延长1003公里;隧道122座次;车站3648处次,延长161.13公里;通信线路20994条公里,使得朝鲜的铁路通车里程由1950年11月铁道兵部队入朝时的107公里,延长到了停战前的1382公里,同时还抢建铁路新线212.86公里,创建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路保障任务。铁道兵在朝鲜抢修、抢建铁路、桥梁,使铁路运力比战争初期提高了7.5倍,保障了“钢铁运输线”的畅通无阻。涌现出了杨连弟等一大批英模人物。美国空军发言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差不多一年来,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和其他盟国飞机一直在轰炸共产党的运输系统,但北朝鲜仍有火车在行驶。”“坦率地讲,我们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建筑铁路的人。”

  第三,铁道兵在援越抗美时期的丰功伟绩

  1965年初,美国侵越战争升级,对越南北方所有铁路线和主干公路全部切断,后勤生命给被彻底阻断,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铁2师6、7、9、10团,铁1师2团,铁13师61、63团和高炮63师628团共8个建制团合计37300人,共同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援越抗美的“中国志愿工程队一支队”(后改为“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于当年6月23日开始,分期分批从友谊关和河口秘密进入越南战场。

  入越部队在友谊关面对祖国宣誓

  5年间,美军在越南战场上共投弹260万吨。一支队共遭受空袭967次、敌机23517架次,投爆破弹25752枚、定时弹1106枚、导弹430枚、子母弹26万余颗,铁路干线中弹3528枚;桥梁被炸229座次,其中北江大桥被炸34次,龙边大桥被炸6次,敌机投弹540枚,大约672吨,71坐火车站被炸61座,站内外的设施及机车车辆都遭到严重破坏,其中安员火车站被炸15次,中弹587枚,大约450吨。面对强敌,一支队头顶“三角板”(敌机),脚踩“定时弹”,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抢修作战,一往无前,取得辉煌战绩:用鲜血和生命再创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铺线改线574公里,新建桥梁148座,新建涵洞511座,抢修铁路3462处次,抢修桥梁626座次,抢修火车站609站次。各项铁路援建工程的圆满完成,不但使越南河内以北地区铁路干线长度由508公里增长到554公里,而且使主要路段联络成网,使运输能力成倍提高,仅河内至友谊关线铁路运输能力由原来的146万吨提高到280万吨,有力地保障了越南抗美战争的运输需要。

  在对空作战上,一支队和配属参战的铁道兵第一师师直和一、三团高射机枪连共33个,贯彻集中火力、近战歼敌的作战原则。对空作战668次,击落美机119架、击伤135架,俘虏飞行员8人,击毙4人。

  一支队于1969年2月至1970年7月12日分批回国,是出国最早回国最晚、战斗地域最广的部队,在越南历时5年余。

  中国铁轨1435毫米宽,越南铁轨1000毫米宽,为了便于中国、越南火车通行,铁路就成了三条轨道。

  中国后勤部队第六支队,由铁道兵第13师和昆明军区工程兵为主编成,第六支队下辖第13师第61、62、64团,于1965年9月25日开始入越。后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相继补入了云南省民工第40大队,工程兵第314、315团,铁道兵第12师第58团。六支队指战员在援越抗美战场上,战胜了美机的疯狂轰炸和频繁袭扰,克服了工程艰巨,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先后抢建了越西北地区的8、10、12号公路,这三条公路从中越边境孟康,经越北重镇老街西行穿过越北海拔2500米以上的黄连山,和高达3148米号称东南亚第一高峰的潘士朋峰,进入越西北的崇山峻岭,经帕丹,沿南那河南下,跨越索河等五条湍急河流,经过莱州市、奠边府,穿越越西北布会赞山的原始森林,直达越南老挝边境的西庄山口。使举世闻名的“胡志明小道”拓宽成两车道,通行坦克、炮车的宽敞大道。广大指战员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断崖劈岭,削岗填洼,砌涵架桥,修筑路基,终于保质保量提前建成了这三条全长434公里的战略公路,扩大了越南的后方战略纵深。有力地改善了越西北的公路运输,支援了越南南方的抗美救国斗争。

  六支队以高炮第630团为主力,加上由铁道兵组建的高射机枪连,共对空作战181次,击落敌机104架,击伤115架。

  六支队完成任务后,于1968年10月至1969年2月分批回国。

  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深情地对中国铁道兵说:“你们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越南人民打美帝,我代表越南人民感谢你们,感谢毛主席!”越南政府评价中国铁道兵:“你们以排山倒海的彻底革命精神,冲破一切困难,给我们开出了一条胜利的道路”。

  越南政府给每位参战人员颁发了由范文同总理亲笔签名的"团结战胜美帝徽章"及荣誉证书、"八五"决战决胜纪念章。

  此外,1962年10月,为适应中国边防部队对印度军队自卫反击作战的需要,铁道兵抽调第5师第24团2个营迅速开赴战区,立即抢修中印边界的错那至达旺段急造公路25公里,对保证我边防部队夺取第2次对印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979年1月28日,铁道兵第2师第8团、10团奉命开赴中越边境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担负湘桂线长塘至凭祥段267公里的铁路保障任务。部队于2月1至7日从太原出发,11日提前两天到达指定地区,抢修公路6.76公里,装卸弹药3.72万吨。3月2至5日出境抢通凭祥至谅山32.6公里的铁路线,完成了同登车站和友谊关至探垄间铁路运输遮断。3月21日至9月中旬参加铁路战备施工,为我军攻歼敌军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23日全部回晋归建。

  第四,铁道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间的丰功伟绩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的和平时期,铁道兵指战员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指引下,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作风,牢固树立劳动为荣、艰苦为荣、当铁道兵为荣的思想,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报效祖国,造福人民。从大小兴安岭到五指山下,从内蒙古草原到金沙江畔,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长城内外到天山南北,征服无数悬崖峭壁,闯过道道激流险滩,战胜了千难万险。

  1954至1983年的30年里,铁道兵部队先后担负和参加了黎湛、鹰厦、南福、包兰、嫩林、贵昆、成昆、京原、襄渝、京通、青藏、南疆、通霍、兖石等52项铁路建筑和北京地下铁道的修建任务。连同其他国防、林业和各种专用铁路在内,累计新建铁路干、支线12590多公里,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修建的桥梁总长度为420公里,修建的隧道总长900公里,完成的土石方量总和达8亿立方米。被誉为“铁路建筑的突击队”。

  铁道兵集中兵力最多的是修建成昆铁路、襄渝铁路。

  1964年五六月间,毛泽东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提出三线建设问题,随后三线建设开始启动。1970年7月至1973年10月,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铁道兵指战员和铁路工程建设人员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克服重重困难,相继建成成昆铁路、湘黔铁路、襄渝铁路,改变了西南地区长期交通梗阻的闭塞落后状况。

  1964年,中央军委批准铁道兵5个师担负成昆铁路建设。这5个师是铁道兵1师、5师、7师、8师、10师,共8万人,再扩编新兵10万人参加筑路。铁道部则调第二工程局、大桥工程局和第四工程局及成都、昆明铁路局等18万职工参加。1100公里的成昆线有隧道427座,总延长344. 7公里,平均每2.5公里一个隧道,被称为“隧道大词典”;大、中、小桥991座,总延长106.9公里。平均每1.7公里一座桥。桥隧总延长,151.6公里。占线路长度的41%。有些地段找不到地方设置车站。不得不在桥梁上或隧道内建车站,在全线122个车站,这类车站就有41个。

  1958年7月,成昆铁路开工建设,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使沿线川滇2省7市(州)13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从昔日的蛮荒之地迈向文明社会,深山峡谷中的金口河区,更是实现了千年巨变!1984年12月8日,成昆铁路工程、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活动和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共同被联合国组织评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襄渝线,东起湖北襄阳(原襄樊),西至重庆。东段为鄂西北丘陵低山区,中段为秦岭巴山区,西段为四川盆地丘陵区。铁路横穿武当山、白云山、走经华蓥山、中梁山,在仙人渡、旬阳、紫阳3跨汉江,9跨东河,7跨将军河,33次跨后河,在北部跨嘉陵江。沿线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悬岩峭壁,地势险峻,地质复杂。襄渝铁路全线桥梁716座,隧道405座,桥高隧长,多线隧道13座,最长的1685米,最高桥墩76米,工程任务艰巨。施工条件差,尤其是陕西境内,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物资缺乏。襄渝铁路全长837公里,其中,300公里长的铁路沿线没有公路,没有电力,施工初期,工程和生活物资主要靠肩挑背扛。

  全线东西两段分别于1968年、1969年开工,中段于1970年第一季度开工。全线由铁道兵组织施工,共部署了8个师、6个师属团、2个独立团,2个新管处,分别为1师、2师、6师、7师、8师、10师、11师、13师;6个师属团是11团、20团、21团、23团、60团、70团;2个独立团是汽车团、机械团。 铁道部2个工程局。经国务院批准,湖北动员民兵14万人,陕西动员民兵、学生15万人,四川动员民兵30余万人,共同参加襄渝铁路建设。全线施工进入高潮时,军民共计82万余人。全线先后投入各种机械1.4万余台,运输车辆8500余辆。

  襄渝铁路于1975年11月临时运营,1979年12月全线建成,并正式交付运营。

  此外,在大兴安岭开发、引滦入津、中尼公路修建、唐山地区抗震抢修及救灾等地铁工程、林业工程、水利电力工程、公路工程、机场洞库工程、国防战备工程、外围工程和抢险救灾中,都留下了铁道兵战士的足迹,洒下了铁道兵战士的汗水。据统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部队共承建林业、国防、外围工程1069项,其中,林业工程344项,国防工程231项,外围工程494项。

  除了担负繁重的铁路修建任务,铁道兵还积极担负抢险救灾任务,为迅速恢复铁路交通,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帮助人民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工地就是战场,战场就会有牺牲。35年间,铁道兵共有8314名官兵为国捐躯,包括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1136人,援越抗美战争中牺牲的392人。在1083公里的成昆铁路,共牺牲了2100多人,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名烈士。铁1师在修筑十堰市境内的襄渝线过程中,就有175名战士献出了年轻生命。一寸铁路一寸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铁道兵的丰功伟绩永远载入史册

  1984年1月1日,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铁道兵落下了它光荣的历史帷幕,在“百万大裁军”中近15万铁道兵指战员不舍得脱掉陪他们冲锋陷阵的戎装,告别军旗那天,很多人泣不成声,之后默默并入了铁道部,毅然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

  铁道兵的丰功伟绩是谁也撤销不了的,将永远载入史册。

  所有的铁路和工程是物化的铁道兵的形象。一条条通向繁荣和幸福的钢铁大道在神州大地上崛起、延伸,构成了我国交通动脉网络,已经成为铭记铁道兵功勋的丰碑,彰显在共和国发展历史上,融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铁道兵的建制已经成为历史,庄重严谨的铁道兵的兵徽已经成为文物。历史总是以纪念的方式来展示伟大事件。

  2014年12月5日至14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首播了中央电视台与中国铁建总公司合作拍摄10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以鹰厦铁路、嫩林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青藏铁路、南疆铁路、引滦入津等工程为叙事依托,以丰富的内容、珍贵的画面记录了叙述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35年的历史和改制后中铁建近30年,成为世界500强第101和中国500强第9的建设成就和全国各地退伍转业后战友们在各条战线上的动人事迹。

  2014年1月16日在原铁道兵司令部旧址建成开馆的铁道兵纪念馆,全面展示了铁道兵35年的辉煌历程和中国铁建的不凡业绩以及中国高铁等基建领域的先进技术。2021年9月30日,被国资委命名首批100个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8年初,深怀感恩之心的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决定修建一座铁道兵主题博物馆。2012年5月,一座承载着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的铁道兵“精神家园”在毗邻成昆铁路关村坝火车站的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落成。还有许多不同规模的铁道兵纪念场所。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段段生动的影像见证着铁道兵的丰功伟绩。

  现如今,信息化时代,打开互联网,输入“铁道兵”,关于铁道兵的书籍、影视、文章、作品很多,有些来自中央主流媒体,有些来自报章杂志,有些来自网站、博客和公众号,有些来自铁道兵文化网和铁道兵战友网,由老兵组织的众多微信群展示着各类作品,部分作品在主流媒体上发表,让更多的读者分享。它们的宣传主题是:讴歌铁道兵功绩,讲述铁道兵故事,传承铁道兵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铁道兵在国内外参战史上和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创立的伟大历史功勋永不磨灭,形成的伟大的铁道兵精神永远流传!

  铁道兵的功绩与山河同在,铁道兵的精神与日月同辉。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铁道兵.综述大事记表册》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

  张军华:《一名抗美援朝铁道兵老战士的回忆》《工会信息》2016年第35期。

  张锁龙:《越抗美中的第一支队》铁道兵战友网,2020年6月8日)。

  原铁道兵参谋长龙桂林为张金春著《铁军雄风》写的序言。

  以上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向德荣当年是铁道兵第二师第六团司令部战士,参加援越抗美一年半,这是作者身着参加援越抗美期间的服装,佩戴徽章,手持荣誉证书的近照。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