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将铁道兵历史上的每个月“大事记”发一遍,史料主要摘编自公开出版发行的“铁道兵综述”、“铁道兵简史”等图书。
史料图书每个月记载的“大事”,大都万字以上、数万字。从大众读者的需要考虑,尽可能缩略文字,以重大工程、事件,重要人物为主,较多的会议,以及特殊年代、历史证明不文明的运动等,一般不录入。
为了读史的不单调、沉闷,我从网络和个人收藏的文献资料中,选配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图片,以求文图并茂,赏心悦目。
史料的价值,重在于研究。但铁道兵是个特殊的群体,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因为热爱,也多比较关心自己曾“效忠”的英雄部队的前世今生。编发“大事记”,初衷、目的在此。
这两本书是权威的铁道兵史书,凝聚着一代铁道兵历史研究者的心血。凡历史,总是在挖掘故纸,切磋研讨中不断修正、丰富,达到日臻完善的。请朋友们在阅读中提供宝贵的意见。
每个月,发一个相对应的月份的“大事记”。现在是1月,虽则只取了每年的“1月”大事,但一路读下来,铁道兵的发展脉络也大致清晰,乃是一部英勇、悲壮的史诗。

1949年1月27日,铁道纵队领导黄逸峰、武可久赴河北西柏坡向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汇报工作。此后,在石家庄参加中央军委铁道部成立大会和首次铁路修复工作会议。会议确定,长江以北铁路抢修,应以便于野战军南下作战和加强关内外物资运送为主导方针;具体部署,集中兵力首先抢通长江以北的铁路干线。

1949年1月10日,中央军委电令,铁道纵队抢修北宁铁路。图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笔起草的电令原件。
1950年1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在京召开全国铁路工程计划联席会议,铁道部部长兼铁道兵团司令员、政委滕代远主持,主要研究铁路复旧工程任务分配与施工实施计划,决定铁道兵团工程部兼做铁道部铁路工程总局的工作。
21日,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到会作《我们不光用军队把敌人赶走,还要用军队把中国建设起来》讲话,号召铁道兵团全体指战员在复旧工程中.一定要进一步掌握技术,学会经济核算,依靠工人阶级,团结技术人员,虚心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1950年1月1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铁路工程计划联席会议,总司令朱德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铁道兵团第4支队与机械筑路工程总队共同担负的平汉铁路石家庄至郑州间桥梁复旧工程开工(7月中旬全部完成)。
30日,铁道兵团在北京召开政治工作会议,传达1950年全军政治工作指示精神,部署铁路复旧工程中的政治工作,要求各级领导认真做好政治工作,特别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政治工作。
1951年1月3日,铁道兵团司令员滕代远在机关新年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铁道兵团1950年的工作成就,指出今后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5日,铁道兵团党委发出《关于1951年工作任务与工作方针的决定》。“决定”发出前曾报告毛泽东主席,毛主席阅后批示:“请总政审查直复。”

本月,东北军区电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
31日,中央军委电复铁道兵团,同意新组建1个师。此后2月26日,总参谋部批复铁道兵团,以兵团直属桥梁团为基础,补入中南军区调入的新兵,组建铁道兵团第4师,下辖桥梁第4、第14团,线路第24团。
31日,中央军委电令铁道兵团第3师入朝,担负战区铁路抢修任务。

铁道兵团广大指战员纷纷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图为部队入朝前举行誓师大会。
1952年1月4日,铁道兵团司令部决定,在辽宁省安东市设立兵团后方办事处,负责统一办理兵团入朝各单位的机械、材料、装备的运输管理及来往人员的接待等工作。
1953年1月7日,志愿军党委批准,以崔田民、李寿轩、陈力、刘克、龙桂林、徐斌、袁光7人组成铁道兵团党委常务委员会,崔田民为党委书记。
8日,总参谋部批复铁道兵团,同意兵团机关、部队按暂行编制表进行整编,总定员55232人(2月17日兵团下达整编命令:部队编4个师、1个独立团;各师番号仍为铁道兵团第1、第2、第3、第4师,师属团由第1团至第12团依次排列,每师辖1个桥梁团、2个线路团;原直属桥梁团改称铁道兵团独立桥梁团。

兵团第1师昼夜奋战,抢修被美机炸断的南沸流江大桥。
上旬,兵团“抢修指挥局前方指挥部”根据突击战备工程、集中使用兵力的原则,对部队任务调整:第1师担任满浦线古仁至球场段;第2师担任西浦至孟中里,新安州至价川,顺川至球场段;第3师由东线调至西线担任孟中里至新义州段及青水线;第4师担任顺川至纽田段;直属桥梁团担任平德线全线。
23日,中央军委批复铁道部和志愿军,同意将农建第3、第5师改称铁道工程第10、第11师.与铁道工程第5、第6、第7、第9师一起入朝,担负新线施工。
31日,新建铁路指挥局临时党委扩大会议,确定殷龟线施工计划和兵力部署,要求坚决按照上级命令按期或提前完成任务。

1953年1月31日,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召开临时党委扩大会议,局长、党委书记郭维城(右1)主持会议。
本月,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与朝鲜人民军铁道部队联合组成中朝新建铁路指挥局,郭维城任局长,金相仁(朝方)任第一副局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决定调铁3旅参加新建工程。
1954年月1月1日,《铁道兵》报刊登朱德总司令题词:“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铁道兵而奋斗!”
1955年1月,铁道兵党委和铁道部党组共同作出《关于铁道兵执行新建铁路工程任务的决定》:铁道兵今后担任新建铁路工程,采用承发包方式施工(铁道兵2月份颁布部队完成铁路新建工程实行承发包方式的具体方法)。
1956年1月,下旬,铁道兵司令员王震、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分别在《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关于全国15年新建铁路与修复铁路施工任务的协议书》上签字。“协议书”规定,铁道兵执行国家(1负953—1967)铁路建设远景计划,担负新建铁路63条,总长为23313.5公里,新建铁路占全国新建铁路的42.13%。

苏联专家为鹰厦铁路设计、施工做出贡献。图为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左2)、政治委员崔田民(右3)、副司令员郭维城(左1)、副政治委员王集成(右2)同苏联专家(左3)在一起。
1957年1月,铁道部鹰厦铁路检查组在苏联专家的参加下,对工程进行检查,认为全线工程进度迅速,质量良好,是我国铁路建筑史上首创的一页。
1959年1月13,铁道兵第4师第19团担负施工的芜(湖)铜(陵)铁路化(鱼山)枫(香墩)段开工,铁路全长50公里(1960年10月24日铺轨至枫香墩; 1961年,因第19团调泰(安)肥(城)线,收尾工程移交铁道兵第8师,并由该师组织临管运营。1962年11月10日,移交蚌埠铁路局)。
26日,铁道兵在北京召开政治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和广州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总结铁道兵1958年各项工作大跃进的经验,具体安排1959年的政治工作任务。国防部彭德怀部长到会作指示,毛泽东、刘少奇、陈云、邓小平、彭真、彭德怀、黄克诚等中央和军委领导接见代表并合影。
1960年1月18日,铁道兵第4师第17、第18、第19团担负施工的泰(安)肥(城)铁路支线开工,支线全长48公里(1962年JO月19日铺轨通车,1964年12月交付济南铁路局)。
1961年1月11日,总参谋部批复铁道兵,组建铁道兵科学研究部,执行军级职权;同时,组建铁道兵科学研究所,执行师级职权。
本月,铁道兵第8师担负施工的杭(州)兰(溪)铁路开工,该线全长14公里,开工不久8月停工,1962年12月移交杭州铁路局。
1962年1月8日,铁道兵第9师由辽宁省移驻黑龙江省嫩江县,担负农副业生产任务。

1963年春,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左1)、副司令员罗华生(右2)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铁道兵参加林业资源开发的兵力部署。
1963年1月11日,铁道兵在北京召开司令部工作会议,传达贯彻铁道兵第二届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研究安排部队扩编、兵员补充和施工任务。会后,李寿轩司令员、崔田民政委向罗瑞卿总参谋长和三总部报告铁道兵扩编方案。本月,铁道兵担负东北林区铁路、公路建设任务的第3、第6、第9师先头部队向林区开进,受到沿途党政军领导和人民群众热烈欢迎。李寿轩、郭维城带领工作组就部队行军、宿营、生活供应情况,向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等领导汇报。
1964年1月27日,铁道兵与林业部联合向国家经委及中央书记处提出关于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报告,对开发的步骤及组织指挥等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1965年1月1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左3)、周恩来(左2)、董必武(左4)、邓小平(左5)、贺龙(左1)、彭真等,接见出席铁道兵政治工作会议的全体人员。
1965年1月5日,铁道兵召开政治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军委指示和全军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彭真、陈毅、李富春、贺龙等中央领导接见会议全体代表。
1969年1月14日,周恩来总理指示,从1969年起,铁道兵负责施工的西南地区铁路,以及京原铁路、嫩林铁路的计划、投资,由铁道兵在国家单立户头,独自办理。
1970年1月3日,中央军委批复,铁道兵编制人数保持在39万人以内。据此,铁道兵1月28日下达部队编制命令,14个师统按5团4营5连制编成,新组建铁道兵第20团、第55团、第60 团、第65团、第70团,分别隶属第4、第11、第12、第13、第14师。铁道兵大兴安岭林区指挥所改为铁道兵东北指挥部。
1971年1月4日,中央军委批复,铁道兵第5师担负国防科委第20基地在四川省西昌地区新建铁路专用线任务。专用线全长25公里,由第5师第22团担负施工(1971年3月中旬开工,1973年3月建成通车)。
25日,中央军委同意铁道兵承担四川万(源)白(沙)铁路支线的施工任务。支线全长24 公里,由铁道兵第7师第33、第35团施工(1972年12月开工,1975年11月15日铺轨通车,1978年5月交付使用)。
1973年1月6日,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副主席决定,加强对地铁工程施工领导,增补国家建委副主任宋养初等9人为地铁领导小组成员。
9日,铁道兵参与召集的援朝地下铁道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外交部和铁道兵共同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有关部委和铁道兵有关领导43人,研究第一期工程施工和有关行车的设备制造、安装问题,确定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国25周年通车。
10日,铁道兵第4师担负施工的通(县)坨(子头)铁路开工,铁路属一级干线,西起北京通县,东至河北省坨子头站与京山铁路相接,全长187公里,加上联络线,共计209公里(1974年4月28日接轨通车,1975年底交付运营)。

第14师施工部队在开挖京通铁路红旗隧道。
20日,京通铁路重点工程开工。(北)京通(辽)铁路起自京包线的昌平站,经怀柔北站、滦平、隆化、赤峰、奈曼至通辽站与大郑线相接,全长801公里;连通承德至隆化支线56公里和怀柔至怀北联络线12公里,总长870公里。铁道兵第8、第9、第11、第13、第14师和独立舟桥团、独立机械团、通信工程营共同担负施工;铁道兵东北指挥部(后由沙通线指挥所、第3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1974年工程全面展开,1977年12月4日全线接轨通车)。
1974年1月7日,国家建委、计委召开南疆铁路建设协作会议,根据周恩来总理批示和这次会议精神,铁道兵组成“铁道兵南疆铁路建设指挥所”,具体组织实施南疆铁路建设。
1976年1月14日,铁道兵发出通知,铁道兵学校改称铁道兵技术学校,执行军级权限。
1978年1月12日,中央军委发布《公布部分院校名称》的命令,铁道兵军政干部学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学院;铁道兵技术学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2所学院均执行军级职权。

1978年1月29日铁道兵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贯彻中央关于铁道兵改革体制的决定。华国锋(左6)、叶剑英(左7)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到会全体人员。
29日,铁道兵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讨论《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编制体制调整的方案》,特别是关于铁道兵不计入军队定额问题。会议期间,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接见与会人员。
1979年1月6日,铁道兵党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师以上单位主要领导和机关部门以上领导122人参加。吕正操传达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旷伏兆代表党委常委作工作报告,陈再道讲话。会议确定,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施工生产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争取经费自给。

冒着越军的猛烈炮火,抢修部队抢通连接中越边境的河口大桥。
27日,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第1师第2团和加强的该师第5团第4营,第2师第8、第10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分别担负开远至河口220公里、长塘至凭祥262公里铁路保障任务。
1980年1月25日,铁道兵党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总结1979年工作,部署1980年任务。各指挥部、师的军政主官、参谋长、主任、后勤部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及学院、科研所、办事处等单位领导215人出席会议。会议传达邓小平副主席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重要报告和全国计划会议精神。根据中央精神,结合部队实际,围绕旷伏兆关于《坚持以施工生产为中心,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为四化多作贡献》的报告,讨论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充分挖掘潜力,为四化建设多做贡献和搞好经济核算,实现经费自给,多快好省地完成工程任务以及加强基层政治工作,促进部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等问题。
1981年1月2日,南同蒲铁路修文至侯马复线改造工程开工。该线全长296公里,先后由铁道兵第2、第5、第7师担负施工,1983年底介休至临汾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1983年1月1日,铁道兵举行离休干部座谈会,在京部分离休老同志出席,陈再道司令员、旷伏兆第二政委等领导到会与老同志见面。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铁道兵指挥部和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召开会议,图为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合影。
18日,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成员:副司令员郭维城、彭海贵,副政委郭延林,铁司副参谋长梁其舟,铁后副部长孙兴发,铁道兵指挥部副指挥王功。主要任务:负责未并入铁道部的人员的分配和安置,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查和处理,及其他善后事宜。
27日,铁道兵指挥部领导班子组成,成员:指挥尚志功,政治委员李际祥,副指挥王功、姜培敏、刘毓珊,政治部主任刘秉顺。
30日,铁道兵机关召开大会,传达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指挥部领导班子配备的通知》和军委三总部《关于成立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陈再道司令员讲话强调,我们要坚决拥护、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发扬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在指挥部和善后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严守岗位,勤奋工作,完成所担负的各项任务。
编辑:乐在其中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