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历史

铁道兵抗美援朝英雄谱——“拆卸定时炸弹大王”李云龙


 
 

      李云龙

  抗美援朝是铁道兵一页血与火的历史,其英勇悲壮、卓著战功,在35年军史上达到峰值。

  时势造英雄,在这场战争中,铁道兵诞生了杨连第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1.21万人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11名同志被授予“二级英雄”、“二级模范”称号。

  这里,向大家介绍三位在军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英雄,他们是 “人螺丝”史阜民、“侦察英雄”袁孝文、“拆卸定时炸弹大王”李云龙。
 


 

  李云龙

  “拆卸定时炸弹大王”李云龙

  我们在影视和一些相关的书刊中,大概都目睹过定时炸弹的“尊容”吧!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美国飞机在“绞杀战”(类似伊拉克战争中的“沙漠盾牌”、“斩首行动”的战役名称)中,在重点地段投掷了大量的定时炸弹,给抢修铁路的铁道兵部队的生命安全和铁路造成重大威胁和破坏。 不论是飞机轰炸,还是定时炸弹爆炸,前方所需的军需物资需要源源不断输送。人要食、炮要弹,铁路抢修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开始阶段,抢修现场发现定时炸弹时,指战员们采取的办法是用绳索捆绑、将定时炸弹拖运到远处引爆。有时候,正在拖运中,炸弹爆炸了,造成很多人员伤亡。于是,拆卸定时炸弹的英雄就诞生了。

  翻阅当年的“战地通讯”和当今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回忆录,写“拆卸定时炸弹”的文章很多。这里,摘编被誉为“拆卸定时炸弹大王”的英雄李云龙当年写的《揭开定时炸弹的秘密》一文,最有 说服力:

  ……慢慢稳下心来,仔细地把定时弹浑身打量一番:一头大,一头小,腰间还挂着两个铁耳环。根据从前装地雷的经验,引火帽、撞针什么的都是藏在大头这边。我一边估量着,一边暗对自己说:“别慌,找准了门路再下手。”我卷起袖子,抡起小锤,对着大头当当地敲起来。我敲几下就停下来听听有什么动静。锤头敲着定时弹迸出点点火星,左敲右敲,定时弹大头的螺丝盖子给敲松了,我马上把它拧开,里面便露出一个螺丝扣,我用手按了按,没有什么动静,便从里面慢慢掏出弹簧,拆掉撞针。

  到底卸开了,只剩下一个铁壳子,一动也不动地躺在面前,我长长地吁了口气。指导员跑来紧握着我的手说:“李云龙同志,你冒着个人生命的危险,打开了定时弹的秘密,为祖国为朝鲜人民立下了不小的功绩……”

  这以后一连几天,敌机不断地往铁路上扔定时弹,我卸了一颗,就在本本上记上一笔。

  这天已是卸到第九颗了。这颗定时弹又落在山洞附近,但模样和前几个却不一样,又大又粗,足有一千磅,脑袋上还带着个风翅。我心里想:这家伙怪头怪脑的,可要小心对付它!我用手紧拧风翅,可是拧出一脑袋汗,还是拧不动它。这时,我真有点火了,想不到七八颗定时弹都卸开了,就这家伙费劲!于是,我双腿夹住定时弹,抡起小锤,照着风翅敲打了一下。只听得“兹——”风翅就突然呜呜地转起来,我连忙用手去挡,哪能挡得住,眼看风翅带动撞针,撞针直往后缩,我一看不好,撞针碰到引火帽上便要爆炸了!赶快跑吧,不行,那边就是山洞,山洞里面还有火车,我不能走……就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刻,一旦把生死丢在一边,人反倒镇静下来了,我向周围扫视了一下,顺手在地上拣起一块木片,往风翅空隙里猛一插,死劲地别住;风翅不转了。我趁势使劲抓住那个撞针,猛往外一粒,把它拔了出来。这一颗顽固狡猾的定时弹,又被我征服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又连续卸了三十五枚定时弹。

  现在读这些文字,不知读者作何感想?从这种轻松、平淡的记叙中,我们不难想象到当时战争的残酷。我在已故剧作家焦乃积赠送的《老兵新传》光盘中,看到了李云龙与焦乃积在辽宁丹东鸭绿江大桥前交谈的情景。当时的李云龙已七十多岁,中等偏高、略瘦的身材,头发灰白;他指着鸭绿江大桥说:“那时候就设想过,过去了还能回来。”是的,因为太多的流血牺牲,人们对死亡都熟视无睹了。试想,当一个人对死都漠然的时候,那么世上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从李云龙几近“谈笑风生”的叙述中,我们看到,铁道兵前辈是怎样的视死如“儿戏”?那真是拍着“死神——定时炸弹”的身体,在进行着“你死我活”的“谈判”啦!

  铁道兵部队谁是第一个拆卸定时炸弹的人?总共拆卸了多少枚定时炸弹?《铁道兵简史》等书籍均无确切记载。但当时的部队报刊发表过有关举办拆卸定时炸弹培训班、到驻地群众中学习拆卸定时炸弹的经验等文章。可见,拆卸定时炸弹,在抗美援朝战场的某个阶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拆卸的定时炸弹里的炸药,用来做施工中的爆破炸药。这也是被当时的媒体广泛报道过的。

  李云龙,河北省滦南县人,1930年生,1948年入伍,1952年入党,当时系铁道兵一师三团战士,共定时炸弹34枚,也就是曾34次双脚踏在生死界内外。 1953年被铁道兵团授予“二级英雄”称号。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