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历史

《东北战场的回忆》郭维城――修通胜利之路:忆辽沈战役中的铁道纵队

  

 

  修通胜利之路忆辽沈战役中的铁道纵队

  郭维城

  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这一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为解放战争在以后一年内取得全国胜利奠定了牢固基础。铁道纵队根据战役对铁路运输保障的要求,克服了重重困难,奋力抢修东北铁路干线,为保证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东北全境铁路状况真可谓千疮百孔,线路有3700多公里被拆毁,桥梁、涵洞有1030多处遭到破坏,通讯、信号、给水、站台等设备都遭到严重破坏。到1946年5月,东北解放区的铁路通车里程仅有4690多公里,只占东北铁路的百分之四十二。初经恢复和建立起来的各级铁路管理机构很不巩固。为确保铁路交通安全,支援我军前方作战,促进解放区生产发展,于1945年10月开始组建护路部队,在东北各军区领导下,执行武装护路和协助接管铁路的任务。1946年6月,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铁道司令部(12月改为护路军司令部),由苏进、王光文两同志分别担任正副司令员。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决定分设东、西满护路军司令部,何德全同志任东满护路军司令员,我任西满护路军司令员。为便于指挥,部队编为7个步兵团和1个装甲大队,总人数为6298人。后又改为东,中西部护路军。从此,东北地区的护路部队由分散走向统一,担负着北满解放区约5000公里铁路的护卫任务。

  1948年7月,经东北局决定,中央军委批准,以护路军为基础,另补入二线兵团约8500人,并由东北各铁路管理局动员了1200名铁路职工和技术干部,整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又名铁路修复工程局),受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和东北交通委员会双重领导。任命黄逸峰同志为局长,李寿轩同志为第一副局长兼纵队参谋长,何伟同志为第二副局长兼政治部主任。纵队下辖一、二、三、四支队。总兵力为26193人。

  1948年夏,东北人民解放军酝酿解放东北全境的最后战役――辽沈战役。迅速抢通前线铁路,保证大兵团作战中部队调动、粮食和弹药补给以及特种兵部队装备的运送,是铁道部队在战役保障中的重要任务。

  辽沈战役发起前的军运任务是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上级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秘密的情况下,将大批野战部队迅速由东线运送到西线的新立屯、西阜新等地,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为保证前线作战胜利,还要从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运送到前线大批粮食和作战物资。为堵截和包围龟缩在长春的守敌要从后方向吉林、四平运送19个独立团。

  根据整个战役对铁路运输的需要,铁路纵队命令:第一支队沿新(立屯)义(县)线向义县抢修,支援我军攻克锦州;第二支队沿吉长线,向长春抢修,支援我军围歼长春守敌;第三支队沿哈长线抢修;第四支队于梅河口一带,就近组织抢修铁路。

  为保障我作战部队及时、安全地抵达西线,第一支队于1948年9月1日,由西阜新向清河门抢修。此区间34公里,线路遭到断续破坏,枕木烧毁,钢轨翻倒于路基两侧。没有破坏的线路,也因年久失修,需要更换部分枕木方能通车。此外,该段桥梁破坏13座这里接近前线,敌机从早到晚不断轰炸骚扰,军运又异常紧张。一支队全体干部、战士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于10月1日我军解放义县的同一天,抢通到达清河门车站。

  从9月12日至22日,按计划运送作战部队达64个军列,把近10万大军安全、迅速地送上了辽西前线。

  9月末,敌人一度占领彰武、新立屯后,为挽救其即将灭亡的命运,对彰武、新立屯、郑家屯等地的铁路、车站进行了疯狂地破坏,妄图切断我军后方补给线。10月1日,彰武柳河大桥被炸毁,运输陷于瘫痪。在这紧急关头,我铁道部队指战员和铁路员工奋力抢修,2日晚就架起了便桥,通过了两个军列,3日夜又通过了4个军列。

  10月15日锦州解放,一支队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于10月17日由清河门奋力向义县抢修。该段线路被破坏的有16公里,长度超百米以上的大桥被破坏了的有3座。当时材料不足,为争取迅速通车,线路枕木暂铺半数,桥梁尽量修便线或搭枕木垛临时修复。部队日夜突击,终于在10月29日通到义县。

  参加锦州作战的我军主力部队多是从东满、北满等地快速南下的。在9月12日到10月20日这38天内,共开行军列631列,使用车辆19561辆,运送各种作战物资586830吨,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

  在辽沈战役打响之前,9月初,第二支队即投入了对吉林松花江大桥的抢修。该桥全长440米,下承桁梁9孔,其中被炸落的有3孔,部分被炸毁的有两孔。广大指战员战胜了无数困难,胜利地完成了架桥任务。在抢修松花江大桥的同时,该支队组织兵力向长春抢修。10月初,铁路即已接近长春近郊。10月5、6两日,由后方各地运往吉林、四平地区的19个独立团,于8、9两日相继到达目的地。

  第三支队担任哈长线重点工程陶赖昭松花江大桥的修复任务。8月1日正式投入施工。该桥全长987米,60米下承桁梁4孔,30米上承鈑梁24孔。其中被炸毁桁梁3孔、鈑梁6孔,炸断桥墩7座。当时,由于修桥部队是刚组建起来的,机械少,技术水平低,在苏联工程列车带来的机械、技术人员和铁路职工的帮助下,干部、战士边干边学,于10月23日(长春解放第后四天),陶赖昭松花江大桥胜利竣工。在24日通车典礼上,陈云同志亲临讲话,誉称“陶赖昭松花江大桥的修复,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胜利之路”。号召部队继续勇往直前,保证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
 


 

  辽西会战,国民党廖耀湘兵团被全歼,龟缩于沈阳之敌已成翁中之憋。为迅速把铁路修到沈阳,支援我军作战,消灭沈阳之敌,在梅河口一带的第四支队,于10月31日沿沈吉线抢修清原、抚顺间的铁路。11月2日,沈阳和营口宣告解放,在“配合沈阳大捷,提前完成任务”的口号下,部队日夜连续抢修,迅速修复了断续破坏的线路35公里,桥梁9座。同时,由一、四支队相向抢通了新立屯至高台山线。至此,火车从四面八方开进沈阳。

  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1948年12日初,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几座主要城市的铁路连成了一片,东北全境19940公里的铁路全部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半年来,在东北野战军和东北铁路党委的领导下,在沿线铁路员工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保障辽沈战役的胜利,我铁道纵队抢通了大郑、哈长、吉长、沈吉等铁路干线,火车经长春、吉林、沈阳、锦州一直通到天津、北平。在庆祝东北全境解放的欢呼声中,我铁道纵队广大指战员挥师入关,肩负起在更大范围内执行铁路抢修的任务,以迎接全中国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