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历史

周恩来与铁道兵

  编者按:在铁道兵35年的历史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支英雄的队伍给予了巨大的关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无疑是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据《铁道兵大事记》记载,从1948年铁道纵队组建,至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去世的28年间,周恩来总理个人或陪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接见铁道兵英模、召集铁道兵领导听取工作汇报等“亲密交往”16次以上,在铁道兵相关的文件222上批示多达十几次。
 


 

  周恩来第一次召见我们队伍的领导人是1949年1月27日,当时他任中央军委副主席。铁道纵队局长黄逸峰、总工程师武可久到西柏坡,向周恩来汇报铁道纵队组建和完成铁道抢修任务情况,并接受新的铁路抢修保障任务。周恩来最后一次约见铁道兵领导是1974年4月,其时已沉疴在身,他叮嘱青藏铁路修建事宜(见陈远谋文章)。铁道兵队伍从组建时期开始,就得到了这位中华民族杰出的总理的关心,这种关心直到周恩来生命的暮年、终点。

  周恩来对铁道兵的重视、信赖、关怀,大到队伍的性质、任务、编制,小到每年施工的天数、出工率、重大工程施工方案,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甚至亲自领唱铁道兵“兵歌”——《铁道兵志在四方》。1962年11月11 日、23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两次召开会议,传达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常委有关铁道兵性质、任务的指示。他指出:铁道兵是工程部队性质,无论平时、战时,都是执行工程任务。除了修铁路外,还可以担任修建公路、机场、码头的任务。每年工作220天,供应按军队标准,由总后负责,为铁道兵建设指明了方向。铁道兵担负的黎湛、鹰厦、成昆、森林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周恩来大都亲自选调指挥员,对工程计划作出具体批示。“1954年7月上旬,周恩来召集铁道兵和铁道部主要领导,研究抢建黎湛、鹰厦铁路的问题。”“1967年5 月1日,周恩来在接见铁道兵政治委员崔田民时指示:你立即抽调兵部机关干部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西南成昆铁路工地去,帮助铁路职工抓革命,促生产。”“1970年4月30日,铁道兵刘贤权司令员、宋维 政委陪同周恩来,乘车视察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并对站牌数量、车厢宽度等提出了改进意见。”
 


 

  翻阅《铁道兵大事记》,从周恩来对铁道兵的有关批示中,可以窥见这位伟人对铁道兵这支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击队之重视达到了“偏爱”,铁道兵在他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1969年1月14日,周恩来总理指示,从1969年起,铁道兵负责施工的西南铁路,以及京原铁路、嫩林铁路的计划、投资,均由铁道兵在国家单立户头,独自办理。”“同年5月12日,周恩来总理召集会议研究决定,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撤销,有关西南铁路建设事宜,由铁道兵负责办理。”“1970年2月6日,周恩来指示,北京地下铁道工程改归铁道兵管理,二期工程施工由铁道兵统一领导,地方参加地铁施工的队伍整编为铁道兵部队。”“1973年12月5日,周恩来总理在国家建委关于南疆铁路的施工报告中批示:全线施工由铁道兵统一归口,实施统一组织指挥。”众多的“统一领导”、“铁道兵负责”,无不显示着总理周恩来对我们铁道兵指战员的无限信赖。

  周恩来总理与铁道兵“亲密无间”,这种关系让人感觉到这位伟人不仅是一国总理,还像是铁道兵的指挥员;这也是周总理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精神和领袖平易近人的高贵品德的生动体现。周恩来去世一年后的1977年1月7日,《铁道兵》报以近一个版的篇幅发表署名“政秘”的文章——《铁道兵战士永远怀念敬爱的周总理》。文章深切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以及对铁道兵建设和发展的关怀。其中写道,“一次铁道兵领导到周恩来总理办公室汇报工作,吸烟的同志不好意思吸烟。周总理说,你们不要看我不吸就不吸啊,没关系,随便点。另一次周总理召集铁道兵领导研究加快三线铁路建设的问题,会议一直进行到开饭时间。周总理说,今天我请你们吃饭,吃炸酱面。还有一次,周总理接见铁道兵领导时说,《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很好,不但你们要会唱,还要战士们都会唱,铁道兵就是要志在四方。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关怀铁道兵,是因为铁道兵在祖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昔日铁道兵——今天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军魂不散,可以告慰周恩来总理的在天之灵,我们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正在续写昨日的辉煌,争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后,志愿军铁道兵部队相继从朝鲜战地回到祖国,1954年初组成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这一新的兵种十分重视,立即赋予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铁道兵更是无比信赖和关心,把这支部队作为铁道战线上的主力军、突击队,哪里需要就派到哪里去战斗;哪里困难就调到哪里去排除。从1954年到1983年的近30年间,广大铁道兵指战员志在四方,艰苦奋斗,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建筑起条条钢铁大道,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战时抢修精神 紧急抢建黎湛、鹰厦铁路

  铁道兵参加新中国铁道建设的第一仗,是抢建黎(塘)湛(江)、鹰(潭)厦(门)两条铁路。

  1954年“八一”建军节,中共中央发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号召,作为这一号令的重要部署,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部队立即开赴雷州半岛和东南沿海,抢建黎湛、鹰厦两条路。8月初,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召见铁道兵司令员王震等领导同志,毛主席说:“关键是快,要用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迅速抢通这两条铁路。”周总理指出:“美国第7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对我国是个严重威胁,不仅阻挠我们解放台湾,并且严重影响国家建设和海上交通。为此,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立即开赴南方,抢建铁路,开辟新的港口,巩固东南海防。”他强调说:“任务是紧迫的,中央相信你们能够完成。因为铁道兵在朝鲜那么困难的条件下,还能抢修抢建铁路。毛主席说过,那样一股精神真是叫人感动得掉泪。希望你们发扬那种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以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迅速抢建起黎湛、鹰厦两条铁路。”
 


 

  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铁道兵紧急调集6个师、1个独立团,迅即开赴黎湛线工地,于1954年9月投入施工,经9个月夜以继日的的苦战,建成了这条300公里的铁路干线。

  在黎湛线动工的同时,铁道兵3个师也陆续开进闽赣边境的鹰厦铁路北段施工。黎湛铁路通车后,大批铁道兵部队转入鹰厦铁路。从1955年3月开工,到1956年12月9日,筑路大军以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迈气概,穿山跨江,越过海堤,仅用22个月就提前修通了这条近700公里的“移山填海”铁路。
 

扩编铁道兵 建设最需要最艰难的成昆、襄渝铁路

  新中国为改变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从50年代中期开始,有重点地进行铁路建设。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地形地质复杂,遍布高山深谷、大川急流、沙漠戈壁、荒原僻野,加上高寒、酷热、风沙、缺氧等恶劣的气候,给铁路施工带来重重困难。周恩来总是把最艰难最边远的工程任务交给铁道兵承担。他在日理万机中,对每条重要的铁路干线,都亲自审定铁道兵兵力部署和施工方案,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励和支持铁道兵部队去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1964年初,中共中央作出了加快内地建设的战略决策,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成昆路要快修”的号召。成昆铁路起自四川成都,南至云南昆明,线路逶迤在云贵高原的万水千山之间。沿线地势险峻,地质复杂,桥梁隧道密集,工程艰巨浩大,举世罕见。
 


 

  这年的7月2日,周恩来在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关于铁道兵工作的一份报告上批示:“修成昆路,主席同意,朱委员长提议使用铁道兵。”中央军委随即命令,由铁道兵调派5个师、2个独立团,并扩编到18万人参加铁路建设。铁道兵部队主要担负铁路北段吴场至金口河、礼州至米易,以及米易至昆明的南段施工。

  当“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冲击到成昆线建设工地时,为稳定工程进展,1967年5月,周恩来指示铁道兵领导同志,从兵部机关抽调180余名干部赶赴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担负的北段工地,执行“抓革命,促生产”任务,后又针对工地出现混乱停滞状态,决定由铁道兵实施军管。随着形势的发展,1969年5月12日,周恩来指示:“西南铁路建设由铁道兵统一指挥施工,成立铁道兵西南指挥部领导完成成昆路的施工任务。”接着,中共中央发出“成昆路务必于1970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号令。全体筑路大军热烈响应,铁道兵部队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终于同铁路职工一 起,于“七一”党的生日这一天,完成铺轨通车任务,宣告这条举世闻名的宏伟铁路工程胜利竣工。

  在成昆铁路建成的同时,铁道兵部队还完成了毛泽东、周恩来交给的通往攀枝花钢铁基地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铁路支线任务。

  正当成昆铁路即将建成之际,国家又决定修建襄(樊)渝(重庆)铁路。这是一条沟通我国西南和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铁路沿线山高峰险,川大流急,工程异常艰巨,同修建成昆线一样,是我国筑路史上的壮举。

  周恩来亲自向铁道兵布置施工任务,责成铁道兵西南指挥部要“一手抓成昆,一手抓襄渝”。1969年12月29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铁道兵领导同志谈到建设襄渝铁路时,手拿一支红铅笔,指着桌上一幅中国地图说:“毛主席亲自确定了襄渝铁路的走向,这条铁路要快修。修好这条铁路,四川就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局面,‘天府之国’的交通就活了。”周恩来审定了铁路的设计方案,嘱咐说:“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铁道兵了,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早日把铁路修通。”
 


 

  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从1969年初开始,参加成昆铁路施工的铁道兵部队在完成任务后,陆续移师襄渝线,根据工程数量和工期要求,又增调3个师共计8个师,参加艰巨的筑路工程。1970年施工全面展开,铁道兵指战员同广大民工一起并肩战斗,他们以“汗水融化千重岩,风枪打穿万重山”的英雄气势,吃大苦耐大劳,争分夺秒英勇劳动。经过3年的努力,至1973年10月,襄渝铁路东西两段在陕西棕溪车站接轨通车,完成了周恩来总理的嘱托。
 

抓紧上马 修建好青藏、南疆铁路

  1973年夏天,周恩来诊断出患膀胱癌,在重病缠身的最后岁月,他的心里仍时刻装着边疆各族人民的利益,关心着西藏、新疆的铁路建设和所信赖的铁道兵。

  1973年冬,周恩来抱病审阅国家计委关于青藏铁路复建的报告。当他看到李先念副总理对“1974年开工,1983年或1985年建成通车”,提出“似乎时间长了些,能否加快”的意见,即批示:“同意先念同志意见。”并在“能否加快”四字下面重重画了箭头,指向报告的附图。1974年4月,周恩来约见铁道兵领导同志说:“边疆的人大代表强烈要求通铁路啊,青藏线你们要抓紧上马”。12月,他又指示成立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任命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为副组长,统一领导铁路建设工作。
 


 

  青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起自青海西宁,终到西藏拉萨。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其中西宁至哈尔盖于1972年通车,续建线路为哈尔盖至格尔木653公里。铁道兵第一指挥部率2个师(其中铁道兵第十师三上高原筑路),于1977年5月开工。铁道兵指战员经5年多艰苦卓绝的奋战,克服了高寒缺氧,风沙干旱等恶劣环境、气候,打通海拔3700米的关角山,越过沼泽盐湖,于1979年9月铺轨通车到格尔木,1984年7月建成交付运营。

  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的建设,周恩来也抓得很紧。他在病势沉重、处理繁重的国家大事中,还关注铁道兵的兵力部署和工期。1973年12月15日,他审阅国家建委关于南疆铁路建设问题的报告,看到报告中提出以两个铁道兵师筑路,1975年全面展开施工,1978年全线铺轨通车的计划,即批示“作为争取目标。”这条沟通南北疆的联系,沿古代“丝绸之路”逶迤而行的铁路干线,全长475公里。铁道兵第二指挥部率2个师、1个独立团,于1974年4月动工,施工部队通过戈壁沙漠,穿过天山峡谷,在1979年11月铺轨通车到库尔勒,1984年8月建成交付运营。
 


 

  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南疆铁路吐库段的相继建成通车,实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遗愿。1996年9月,南疆铁路从库尔勒向西续建,于1999年9月,铺轨通车至南疆重镇喀什。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的线路,已于2001年6月兴工。目前,由铁道兵兵改工后组成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大批员工,正在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跨越昆仑,向拉萨挺进。他们决心一鼓作气,早日把铁路修到拉萨,以告慰周恩来总理在天之英灵。
 

编者按为《中国铁道建筑报》政文部主任梅梓祥撰写

(原载2004年5月13、20日《中国铁道建筑报》四版)

注: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于2005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