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誓把彩虹铺天下(连载)

 

 

 

 

《我的军旅生涯(五)》(节选)

周树华

 

 

 

上永郎,下回龙,跨越安宁河,把艺术送到了矿山和村庄,顶风冒寒,跋山涉水,把毛泽东思想送进了家山寨。

1969年3月中旬,宣传队背上背包,带上干粮,扛着乐器,徒步登上了海拔近千米的米易县白马乡,在这山高林密的山寨里住了好几天,一是慰问演出,二是走村进户,宣传毛泽东思想。

白马乡是彝族自治乡。乡政府所在地名叫白石堆,顾名思义就是几块石头堆起来的地方。

来到这个还残留着的痕迹的彝家山寨,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彝族人是不用铁锅炒菜的。他们的瓦板屋中间都设有一个“锅庄”的大堂,上面置一个支锅的铁三角,中间吊着一个铁锅,下面烧着木柴。平时煮土豆、玉米,节时炖羊肉,冬天还可以取暖。

彝族人睡觉是不用床的。在那空空荡荡的瓦板屋内看不到床铺。一打听才知道,彝族人是坐着睡而不是躺着睡的。当兵出身的乡武装部长对我们说,彝族人是人死了以后才躺着,那才叫寿终正寝。怪不得彝族人每人都有一个黑色的披肩,叫“查尔瓦”,形如斗篷,长可及膝,白天当外衣,晚上当被子。

彝族人杀鸡宰羊不用刀。凡是逢年过节或贵客登门,彝族人都是杀鸡宰羊,但他们不用刀。杀鸡用手捏死,杀羊用木棒捶死,再把羊肉切成拳头大小的块块,然后放在吊锅里煮,吃的时候只能用手抓,他们管这叫“”,类似青海藏民的手抓羊肉。喝酒不用杯子,而是用大碗,先把酒倒进大碗里,你喝一口递给我,我一口传给他,轮着喝,这就是“”。正是:汉人贵茶,彝人贵酒。

岁月的流逝已经冲淡了太多的记忆。然而,当年那种特有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经历,那些特有的艺术形式,着我们一段最宝贵的生命时光,承载着我们铁道兵战士的悲与欢。一句话,我们的节目不是排练出来的,而是用心血和汗水浸泡出来的。

是的,在修建成昆铁路期间,铁道兵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确创作和演出了不少反映铁道兵部队生活的文艺作品,如歌舞剧《军民鱼水情》、《雪里送炭》、《南瓜下蛋》,歌曲《铁路修到了凉山下》等,这些铁道兵耳熟能详的优美旋律,伴随着我们这些铁道兵战士的一生。

(五)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