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成昆铁路大会战【纪实连载】之八十八


 


第十章   勘测设计,克敌尖兵


 

第二节   争当设计革命的先锋

 

  一、打破思想的“紧箍咒”

  得到地质部支援后,成昆线勘测设计工作量大与时间紧迫的矛盾有所化解。由地质部南、北江大队分担成昆线430公里线路和3座大桥的地质勘探任务。“西工指”还决定从全国铁路系统抽调专业人员充实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加强现场勘测设计力量。

  勘测是摸清“敌情”,设计是制定“作战”方案,施工是解决“战斗”。

  勘测力量得到加强后,设计就成关键问题。

  吕正操带着刘建章、彭敏沿着川黔铁路、贵昆铁路视察工地,调查研究。

  从川黔线、贵昆线视察回来,吕正操归纳几条:“铁二院过去的设计是小半径、陡坡度、短隧道、大站场,是小脚女人的凑合思想,现在要彻底改变!”彭敏对这些问题也做了不少补充。彭敏的秘书李本深同志一路上把吕正操、彭敏两人的意见记录整理,及时反馈给铁二院的领导。

  当初,我国铁路整体设计思想是前苏联专家一手教出来的。比如鹰厦线原定坡度限制,坡度为2.0﹪时,配双机开;苏联专家给改成坡度为2.2%才配双机;最小曲线半径原为300米,改成250米;至于大站场和枢纽设计更是向苏联老大哥学习。50年代初期“一边倒”,谁不学习苏联就是政治问题。宝成铁路、川黔线、贵昆线的设计都受此影响。

  彭敏心里很明白,铁二院的设计方案缩手缩脚是有原因的。我国解放初期由于国家的经济实力薄弱、技术设备落后,运营量小,修建铁路时标准较低,同时,我国铁路的技术规程全是苏联的,但在世界范围看,苏联由于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在铁路的观念和技术整体上是落伍的;而我们对苏联又盲目崇拜,照搬照抄。

 



 

  (友谊深厚并不照搬照抄。左起:西林、彭敏、葛洛克夫·选自《彭敏的路桥情缘》)
 

  要想高标准建设成昆铁路,必须首先彻底解放设计人员思想,开展一场设计革命!

  彭敏认为,要想提高成昆铁路的设计标准,必须首先给铁二院设计人员讲解如何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一步一步地解开了他们的思想羁绊。

  彭敏对设计人员说:“在解放初期,使用小曲线半径、陡坡度是对的。到了60年代施工技术水平已经进步,国家经济实力已有所增强,其标准则要相对地提高,这就是因地、因时制宜。”

  在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上,彭敏指出:铁路建设直接的对象是大自然,我们在战略上应具有雄伟气魄,不怕高山、大河、岩溶、冻土、沙漠、泥石流,等等;在战术上要慎重对待,在切实掌握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比较,选好方案。严重地质不良地段,应尽量绕避;无法绕避的地段,要做出周密的、切实可靠的工程措施先期处理,一次歼灭,不留后患。反对在战略上畏首畏尾,怕长洞、怕高桥、怕这怕那;而战术上又存侥幸心理、草率迁就,不做彻底处理的思想和做法。

  彭敏用矛盾论观点谈铁路设计:不要把什么事情看成绝对的、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政治、经济、技术的关系;多、快、好、省的关系;远期和近期的关系;铁路和农业、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的关系。要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快中求省。反对只管多、快,而降低标准,不顾质量;反对不讲节约,不切实际地搞贪大求洋那一套;反对片面降低造价;反对一切造成无穷后患的少慢差费的思想和做法。

  彭敏的这些符合我国铁路建设实际的、具有辩证思维的观点,大部分被写进了《西南铁路勘设计革命》(简称“三十条”)里。

  铁二院的广大技术人员听了他的报告,众口称赞“讲得好!”

  时任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院长崔文炳告诉他们说:“我在参加武汉长江大桥工作时,就经常听彭总的报告。他是经过延安党校培训的领导干部,对《实践论》、《矛盾论》领会得深刻,分析问题总是从实际情况,不同情况作不同的对待;分析问题总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作具体剖析,得心应手;全面不片面,多个矛盾中抓主要矛盾,二点论中有重点;思考问题用发展、创新的眼光。这就是辩证法嘛!”

  二、总结经验,制定勘测设计“三十条”

  1964年10月间,国务院办公室副主任谷牧和国家经委副主任宋养初就关于设计革命化的意见给毛主席写了个报告, 毛主席在11月1日报告上做了批示:“彭真同志,请转谷牧同志:要在明年2月开全国设计会议之前,发动所有设计院,都投入群众性的设计革命运动中去,充分讨论,畅所欲言。……”

  谷牧当天召集工交口和国防工业口的19个单位开会,传达、讨论了毛主席的指示,又赶写了一份报告,请彭真转呈毛主席。报告中提出:“……打破苏联框框的束缚,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情况和符合多快好省要求的设计工作办法来。……”毛主席11月8日对这个报告的批示:“退彭真同志:请告谷牧,他的这个部署很好。”

  “西工指”党委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要尽快总结制定一个《西南铁路勘测设计工作条例(草案)》(简称“三十条”),并要求该条例在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上,破唯心主义、破形而上学、破陈规陋习、破繁琐哲学、破闭门造车;提倡按唯物主义、辩证法办事;提倡理论联系实际、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行“下楼出院”,搞现场设计、现场调查、现场鉴定。

  起草撰写工作由彭敏负责。在编写“三十条”过程中,彭敏十分重视其他技术干部的意见。

  1964年底彭敏去重庆出差时,约成都铁路局局长廖诗权到重庆交谈。廖诗权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基层铁路局任局长,和彭敏是老相识。他经常深入现场,总结了很多铁路建设、管理、技术的实际经验。彭敏是技术委员会主任,廖诗权是兼职副主任,他们有共同语言。彭敏特地要征求廖诗权关于西南铁路技术标准的意见。

  那天晚上,他们俩聊了一夜。彭敏很受启发,在写 “三十条”中有好几条采用了廖诗权的原话,精炼有说服力。

  彭敏对秘书李本深说:“以铁二院的勘测设计条例草稿为框架,将吕部长和我视察川黔、滇黔、成昆三条线的讲话和廖诗权同志提出的建议添加进去,简单归纳出几条”。

  李本深原本就是铁二院的工程师,很快就归纳出了条例的提纲,共30条,完成后请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沈恒泽进行加工。沈是吕正操的秘书,增加了较大篇幅的毛主席关于科学认识论、方法论和勘测设计革命的政治意义的内容。最后交吕、彭审查,他俩都很满意。

  “西工指”领导以最快的速度将《西南铁路勘测设计工作条例(草案)》呈送党中央、国务院。毛主席看了后,只在“六四年十一月”前加上了“一九”两字,并批给陈伯达审阅。陈伯达只将“反对贪大求洋”改为“反对金碧辉煌那一套”。

 

 

  (《西南铁路勘测设计工作条例·草案》“三十条”·选自网络 )
 

  三、《西南铁路勘测设计工作条例(草案)》

  《西南铁路勘测设计工作条例(草案)》(“三十条”)是运用《实践论》、《矛盾论》的认识论、方法论与铁路勘测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的范文。

  “三十条”也是成昆铁路大会战的精神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实质,在今天对各行各业仍有指导意义。

  《西南铁路勘测设计工作条例(草案)》中的“三十条”的内容是:

  一、按毛主席思想办事,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反对本本主义》这五本书规定为勘测设计工作人员的必读书、熟读书、精读书。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活学活用,贯彻到勘测设计的实际工作中去。

 


 

  (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合订本·选自网络)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改正错误。反对对本本负责、“但求合法、不求合理”的错误态度。

  三、发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实干苦干,敢于革命,敢于创造的革命精神。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一切通过试验的方法;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从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坚决打破各种“框框”,反对修正主义、教条主义、公式主义,反对墨守成规,反对“想当然”。

  五、坚持政治挂帅,树立明确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铁路设计要具有鲜明的阶级观点、战争观点、全面观点。反对单纯的技术观点、片面的经济观点和只顾铁路、不顾国家整体利益的局部观点。

  六、铁路建设直接的具体的对象是大自然,在和大自然的战斗中,同样要贯彻毛主席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在战略上,应具有在任何地形、地质条件下都能修成铁路的雄伟气魄,不怕高山、大河、溶洞、泥石流等等;在战术上,要慎重对待,精心研究,分析比较,选择好地形,尽量避免地质不良地段,不可避免的困难地形和地质不良地段,要做出周密的切实可靠的方案,先期处理,一次歼灭,不留后患。反对在战略上畏首畏尾,怕长洞,怕高桥,怕这怕那,而在战术上又存侥幸心理,草率迁就,不作彻底处理的思想和做法。

  七、多、快、好、省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具体要求,必须在铁路设计工作中全面地体现出来。要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反对只管多、快,降低标准,不顾质量;反对不切实际地搞“金碧辉煌”那一套,不讲节约;反对片面降低造价,造成无穷后患的少、慢、差、费的思想和做法。应当在保证基本标准、基本质量和安全的原则下,讲求节约。但不能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算局部账,不算整体账;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

  八、从国家的全局出发,正确处理铁路建设与工业、农业、水利、公路、航运及城乡建设的关系;要配合整个的工业布局;要千方百计节约农田,便利农田灌溉,防止壅水内涝。要方便农村人、畜、车辆的来往;注意与公路、航运的衔接,做到互不干扰;要为城乡其他基本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九、认真贯彻“固本简末”的原则,正确处理远期与近期,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保证铁路运输能力的基本技术条件是本;保证行车安全的大型建筑——桥梁、隧道的质量,路基的质量是本;一次建成,今后不容易增建和改建的工程是本。这些根本性的建筑,必须力求牢固可靠。线路上部建筑、站场设备、办公和生活房屋、线路附属工程,以及今后条件许可,随发展需要可以逐步扩建、增强的工程,这些是末,应按当前的运输要求、技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力求简单、朴素、适用为主。

  十、勘测设计工作应随时吸取施工和运营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设计水平。要充分考虑活的因素,即施工和运营人员的积极因素;反对算死账,见物不见人。

  十一、要大胆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来修建铁路,同时要充分考虑现代新技术在铁路运营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力求现代化。

  十二、选线必须服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要求,反对单纯的技术选线和经济选线。先定线,后布点;先定区段站,后布分界点。分界点的分布,要因地制宜,在地形、地质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应机械地硬按三十六分钟的运行时间均匀分布。站间距离过大,可以采用双线插入,设置缓坡,区间复线,加站,以及加强线路上部建筑提高行车速度等多方面措施,加以解决。

  十三、线路的纵断面设计:在长大紧坡地段,应结合地形条件展线,设置缓坡;反对机械地用足限制坡度、丝毫不留余地的做法。

  十四、线路的平面设计:对曲线半径的选用,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由大到小,能大勿小;反对尽量采用允许最小半径的做法。

  十五、越岭线路不要怕用长隧道。傍山线路,地形起伏、地质不良地段,宁可靠里些,隧道修长一些,避免做高桥和高边坡路堤。

  十六、线路应尽量避免高填深挖,不可避免时,宁做桥、隧。地质不良地段的拉沟和填土路基,在不可避免时,一定要先把排水和防护工程做好,避免造成病害,难于处理。

  十七、隧道设计,坚持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沿河绕线地段,宁做长隧道,避免隧道群。

  十八、桥梁设计,坚持贯彻“遇水搭桥,宁宽勿窄”的原则,天然河道不要轻易改移,反对盲目压缩孔径、桥头高填路堤、大椎体护坡、一道河半座桥的做法。流量、冲刷、淤积的计算,在没有相当长期的可靠的水文资料时,跨度要大一些,基础要深一些。

  十九、小桥、涵管设计,不能单凭流量计算资料来确定,要考虑排洪和灌溉的综合利用,要便于清除淤积和养护维修,在靠近村镇地点要兼顾人、畜和农村兽力车的通行。

  二十、枢纽布置要以小型、分散、隐蔽,又能提高运用效率为原则,反对贪大求洋,搞大枢纽、大站场。站场的股道长度,远期预留至八百五十米。机务段、车辆段,力求靠山隐蔽,因地制宜,地形许可时,可采用三角线,地形困难可采用转盘。给水系统要尽量利用地形、水源,建山上水槽。

  二十一、车站及沿线的房屋,应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力求乡土化,不搞洋房、高楼;生活房屋不强求集中,应适当靠山分散修建。大站站房可分期修建,先做临时站房。

  二十二、施工用三类房屋,应结合运营用房进行设计,部分可做半永久性建筑,完工后交运营使用,不另新建,以节约投资。其他通讯、给水、电力等工程,都要尽可能按照“临时与永久相结合”的原则来考虑。

  二十三、铁路干线与公路主要干线的交叉点,应一律设计立体交叉;支线与一般公路的交叉,有条件时也应尽可能设计立体交叉。

  二十四、勘测设计工作本身必须革命化,要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勘测设计人员要下楼出院,到大自然的实际中去;谁勘测,谁设计;要体力与脑力结合,负责到底。

  二十五、坚持贯彻“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方法。技术问题在研究阶段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倾听施工人员、运营人员的意见,当地群众的意见,甚至是“外行”的意见,有错必改。

  二十六、现场设计,现场鉴定。反对“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不到现场的没有发言权。

  二十七、勘测设计人员要参加施工,施工人员要参加设计,都要参加体力劳动。初步设计完成,方案确定之后,施工人员应即参加定测和施工设计;施工设计文件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即参加施工。

  二十八、在不降低线路标准,不降低质量要求,保证安全的原则下,现场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设计,改善局部方案。

  二十九、一般的简易工程,可简化设计程序:在定测中收集好基本地质、水文资料,现场选定位置后,即可交付施工。

  三十、承发包制度,甲、乙方关系,三方委员会的办法,应按国家计委新规定,予以废除。现行的预算编制办法,繁琐不切实际,消耗大量人力,徒增不必要的争论。在初步设计阶段,按综合指标、定额编制概算;施工时,按单项编成本计划;竣工后,按工程数量、质量标准、工期、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五项指标来考核施工成绩,审查决算。

  四、贯彻“三十条” 成昆线设计创新

  中共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委员会于随即发出了“关于试行《西南铁路勘测设计工作条例(草案)》的指示”。

  为了贯彻“三十条”,彭敏亲自到各单位作辅导报告,从西南一直报告到北京,仍满足不了要求。

  1964年底的一天,彭敏陪吕正操视察贵昆线到了安顺,在一次会上突然休克,不省人事。急送贵州省人民医院,一周后才出院。

  彭敏,实在是太累了。他明白,有了好的理论,若是束之高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彭敏不遗余力地进行宣讲,就是为了将“三十条”变成每个勘测设计人员的自觉行动,全力去抓落实!

  彭敏生病这段时间,吕正操急得团团转,对李本深下命令:“实在紧急,你把彭敏关于铁路勘测设计工作条例的讲解内容整理出一个说明材料来。”

  李本深静下心来整理出一个说明,近一万字,经彭敏审阅后交吕正操部长批。吕部长看了不满意,要求李本深重写。李本深只好又请沈恒泽帮忙,修改后,吕部长就签批到铁道部,年底在《政工通讯》上发表了。

  1965年2月4日,毛主席在北京地铁施工文件上写了批示:“设计必须对地质、资源要做认真调查,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于是在全国范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设计革命高潮。

  1965年8月,铁道部在西昌召开全国铁路设计革命现场会议,依托成昆铁路的现场设计,交流设计革命经验,提出在铁路系统进一步贯彻落实的意见。

  1965年11月,铁二院党委决定:将院机关从贵州安顺迁驻成昆铁路中段的四川西昌,加强对成昆线的勘测设计工作的领导;决定由第二勘测设计总队负责北段的勘测设计工作,第三勘测设计总队负责南段的勘测设计工作;新成立第四勘测设计总队,负责泸沽至金沙江段的勘测设计工作。

 


 

  (勘测设计队员行走大渡河铁索桥·选自铁二院志)

 

  贯彻“三十条”后的勘测设计工作展现出崭新的局面,设计人员纷纷“下楼出院”到施工现场办公。他们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与主张。他们说:“那时候让我们真正感到扬眉吐气了”。

  1966年底,成昆铁路的施工设计文件全部完成。经过筑路大军创造性劳动,诞生了一大批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罕见的铁路建筑群,构成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珍贵铁路文化遗产。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作者,洪承惠,1944年7月出生。1962年入伍。铁道兵一师历任战士、班长、干事,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1978年转业。历任科员、镇长、街道办主任等职。2004年8月退休后,立志全力写好《成昆铁路大会战》。


 


 



 

首发:铁道兵文化网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