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成昆铁路大会战【纪实连载】之五十三

 


 


 


第七章 力挽狂澜,总理导航

 


第二节 昼夜兼程奔险道,保证物资到工地


 

  汽车运输,从物资保障供应方面来说,它是物资供应链上的最后一环,在成昆铁路会战中,汽车驾驶运输也是风险性较高的工种之一。

  成昆铁路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各类物资的大转移、大重组。

  预计成昆铁路所需种类材料、物资总计约四千一百五十二万吨。最后,经过建设者的辛勤劳动,按照铁路的设计的要求,将无数物资转化成路基、隧道、桥梁、车站及其为铁路运营的各种配套设施——成为国家一级的山区铁路干线。

  根据工程量估算,成昆铁路需要汽车运输的材料(包括大堆砂石料)、设备等,据不完全统计,汽车运输总周转量十六点七亿公里。这些巨量物资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云集到大西南,最终,是通过一辆辆汽车,驶过崎岖的施工便道,运送到各个工点。再经建设者们的辛勤劳动,转化为成昆铁路的某个物化形态,成为铁路的组成部分。
 


 

  (巨量物资.选自网络)
 

  这些物资、材料、设备在运送到数千个工点的过程中,驾驶员们克服了无数困难险阻,为成昆铁路的建成作出了他们特殊的贡献。

  施工队伍转场进入成昆铁路工地后,许多汽车驾驶员上午刚到,下午就投入了紧张的抢运战斗。

  他们表示:“时间紧我们抢,任务重我们担,路难走我们闯,为了早日实现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驾驶员们豪迈地说:“脚踏油门头顶天,毛主席教导记心间,车轮碾碎万重难,紧握手中方向盘!”

  独立汽车团承担着全线大件机具与水泥、木料的运输任务,由西工指统一调配指挥。
 


 

  (汽车团将大型机械运送到现场.选自《万水千山只等闲画册》)
 

  独立汽车团九连新战士李清海,面对坡陡弯急,峭壁深沟的傍山险道,一度产生畏难情绪。通过学习“老三篇”,以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来对照检查,树立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勇挑重担的雄心壮志;以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的高度热情,做好本职工作;以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的革命精神,苦练开车技术,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一次,李清海驾驶着汽车通过一个村庄下坡时,突然听见“咔嚓”一声,车后左轮半轴断了!车轮失去了变速器的控制,气压又不足,刹车失灵了,速度越来越快!穿过铁路桥就是一个急转弯,急弯过去又是一座便桥!他勇敢、沉着地掌握方向盘,冒着极大的危险,想尽一切办法,掌控车辆冲过小桥,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

  有一次,工地急需一批水泥,调度室要求在第二天上午运到。某部汽车一连派出9台车抢运。运距有300多公里,排长芦德荣带领车队在盘山险道上奔驰,当汽车行至云南武定县马头山时,已经是夜黑山静。

  “马头山,马头山,上山磨破新轮胎,下山烧焦刹车片。”

  马头山,一上一下十多公里,山高路险,坡陡弯急。全队9台车,有5名实习司机,从来没有在黑夜开过车,更没有在黑夜攀登过盘山险道。住下来等天亮赶路,可是时间紧任务急;若是开车上路,又怕翻车出事故。他们进行了讨论,决定遵照毛主席“勇敢、坚定、沉着”的伟大教导,确保按时将水泥送达工地。

  黑夜中,老司机领路、排长压尾,新司机居中,精神抖擞地迎着困难走,顶着艰险上,终于安全地翻过了马头山。9台车准时地在第二天上午把水泥送到工地。
 


 

  (夜行马头山.来自截屏)
 

  有一次,一连排长、共产党员张家全带领车队刚完成一项突击运输任务,晚上又带领车队出发了。车队经过一座小桥,突然62号空车掉沟了!左前轮和右后轮架空,车身倾斜卡在4米深沟的边缘。

  附近连队派来吊车支援,刚把车身吊起,只听“嘣、嘣”两声巨响,吊缆的粗钢丝绳崩断了两股,汽车悬在空中左右摇摆,如果再继续起吊,钢丝绳就有全断的危险。

  吊车司机提出:唯一的办法,就是上去一个人,再增加一根钢丝绳。

  张家全心想:“上去危险性太大了!干脆我自己来!”他用麻绳拴在自己的腰上作保险, 一手拿着钢丝绳,一手抓住汽车的后马槽上的铁环,登上悬空的汽车,迅速加套好钢丝绳,使汽车安全无损地吊出深沟边缘。

  车队乘着月色,又继续行进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他们提前赶到装货地装车,经过昼夜驾驶运输,又将货物准时送达工地。

 


 

  (帅气的铁道兵汽车驾驶员.选自丁在祥相册)
 

  铁道兵第五师的汽车运输兵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1967年至1969年,从成都到渡口沿途武斗升级,有的造反派阻断通往渡口的唯一交通命脉——川云西线,挖断公路、私设障碍、打砸抢沿途食宿站,甚至抢劫给渡口运物资的车队,打伤打死驾驶员。在最紧张时,渡口的石油储量不到一周用量,粮食也仅够十天供应,施工物资也因武斗供不应求。

  在这关键时刻,市生产组的军代表罗伦和运调处长吴维汉同志,从渡口出发往德昌、西昌、石棉、雅安、荥经、邛崃各食宿站进行交涉,企求恢复,以便给驾驶员提供食宿方便。但多数食宿站被造反派打垮了,人也不在,或只留一人留守。西昌食宿站的工作人员被“造反派”打死一人后,被迫关了门。

  一次命令九连把一批施工材料赶运到工地去。副连长罗道彬和同志们一道,刚装好车,正准备出发,天气骤然变化,乌云密布,狂风呼啸,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这时,天也渐渐黑了。

  从材料基地到工地有200多公里,其中有一段是傍山险道,山高坡陡,弯多拐急,就是平时过这里行车也要分外小心,这样大的雨就更不用说了。九台车中,除两个司机技术比较熟练外,其余都是实习司机。

  罗道彬想,温室里培育不出参天大树,革命战士只有在艰苦的环境里摔打,才能培养出过硬的战斗作风。

  罗道彬把同志们召集到一起,高声背诵着毛主席:“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教导,提升了斗志。同志们豪迈地说:雨大,没有革命战士战胜困难的决心大,山高,没有革命战士的革命斗志高,与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我们要顶着狂风走,冒着暴雨行!

  待雨势稍为平缓后,罗道彬驱车走在头里,同志们紧紧跟上。翻过一座小山,前面来到了傍山险道。这时,雨越下越大,坡越来越陡,路越来越滑,后轮直打滑。罗道彬带领战士钻到车轮底下挖稀泥,垫石碴;实在上不去,大家就推车前进,终于爬上了陡坡。

  由于风猛,雨大,看不清道路。罗道彬钻在暴雨中,打着手电筒,高举毛主席语录本,引导同志们开车前进。就这样,胜利地通过了傍山险道。

  征途处处有艰险,刚翻过傍山险道,前面的一座小便桥被洪水冲塌,挡住了去路。

  罗道彬第一个跳进翻滚的江水中。大家与狂风暴雨展开英勇搏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把便桥修复了。一辆辆满载材料的汽车准时在第二天上午赶到了工地。同志们深有感慨地说:“副连长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好榜样。”

 


 

  (绵延不断的汽车运输队.选自《万水千山只等闲画册》)
 

  仅据铁五师统计,施工物资每天有40~60个车皮从全国各地到师转运站。汽车营的驾驶员们,长年累月昼夜兼程地奔波在坡陡路窄、山高谷深、悬岩峭壁、泥泞路滑、冰雪覆盖的长途运输线上。他们为成昆铁路与攀枝花支线的建设流下了辛勤的血汗,有19名驾驶员不幸牺牲在千里运输线上。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作者:洪承惠,1944年7月出生。1962年入伍。铁道兵一师历任战士、班长、干事,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1978年转业。历任科员、镇长、街道办主任等职。2004年8月退休后,立志全力写好《成昆铁路大会战》。
 


 


 


 

首发:铁道兵文化网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