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的少年锤王
外悍内秀充满自信的王国庆
铁十师46团二营学兵 白宝存
王国庆在我们学兵二连绝对算是一个能提起串的人物。
他长得身高马大,黝黑的国字型脸,嘴边毛茸茸的小八字胡,见人总是咧着嘴笑,倒不失亲切。因患鼻炎,遇刺激就有鼻涕流出,我悄悄地给他起了个绰号:厂长,粉条厂厂长。他只是笑笑,使劲吸吸鼻子,也不生气。他爱锻炼,肩宽,走路总是架着膀子,就像“变形金刚”中的擎天柱,“嗵嗵嗵”的把地能砸个坑。这虎背熊腰的身材,就是典型的“陕西冷娃”。可祖籍偏偏就是个地地道道的镇江人。他缺少江南水乡人的那种秀溜,那种腼腆斯文,却不失机敏,心里透气儿着呢。干事,他有股狠劲,爱动脑子,碰到难事,总要琢磨一番,找出最佳方案。大家都夸他“干活窍大”。他总是笑着说:我生在南方,长在北国,身上有秦人的彪悍,也不失吴越的内秀。这就叫不忘本,这就叫最佳结合…… 呵呵……。
他这种南北结合的彪悍和内秀,在工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刚到襄渝工地几个月,我们连队就接到了任务,要把一面伸出山体的斜坡“搬走”。刷坡,上面砌上挡墙,清出的场地,就是长沙坝隧道的出入口。任务挺艰巨的。
刚进入工地,我们把斜坡上的树木、土层,风化石渣,直接推下山坡。但随着工程不断推进,场地向前延伸,装和倒的距离越拉越长。两个人抬着藤条筐,来回倒腾,累且不说,主要是影响了工程进度。王国庆给连长建议,弄来几根又粗又长的竹竿,两头用两根木棒按筐底的间距固定好,放在地上。筐两边穿好两根长绳,拉着筐往下溜,既快又省力。筐底不耐磨,没关系,找两块竹板固定在筐底,硬对硬,光对光,又快又稳又省力,工程速度一下就加快了。
清完土层和风化石渣,下面就是坚硬的石层,要打眼放炮了!
那阵,打眼全凭大锤钢钎。要命的是,我们这群十六七岁的年龄,别说抡起12磅的榔头,就是起钉锤,在家谁又抡过几下?工期不等人,不行也得行!在铁兵军营里滚打多年的军代表王守信、罗绍光、付孝顺都是抡大锤的高手,把我们召集起来讲要领,做示范,教我们练准头……。大家面面相觑,小声地议论,却没人敢一试身手。“嗨,我来!”王国庆大不咧咧地走上前,嘴里嘟嘟囔囔:“抡不好还抡不坏了,我就不信他有多难”。说着,他甩掉上衣,露出双臂上的疙瘩肉,习惯地吸溜了一下鼻子,从左到右用手指在鼻子上一抹,掂着大锤就上来了。一看这阵势,可没人敢掌钎。军代表罗绍光排长双手握住钢钎:“来,我掌。但是,目标莫搞错,对准钢钎,不是我的脑壳。”浓重的川音,使大家哄笑,气氛一下就放松了。
王国庆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他把双肘靠在两肋,鸡啄米似的上下挥动了大锤。“叮叮当当”倒是挺准,但却没有分量。“把锤往后,侧身,抡起来,砸!” “当”!砸中了,还相当有力道。“要得”!罗排长一夸。王国庆来劲了,又鼓足了劲,加大了侧身的角度,带动腰肢使劲夯下去。“哎呦……”。大家不约而同地惊呼。大锤轮空了,王国庆一个前扑,几乎趴在地上。罗排长站起来,把袖子往下一甩,嘴里说:“莫得事,莫得事哈”。他拍拍国庆的肩膀,“不错不错,我看到看到,不会拷(敲)到我脑壳,慢慢来,好好练哈。”大家散了。罗排长才揉揉青紫的胳膊。小声说:“格老子,不是眼尖手快,老子手杆杆交代了”。
罗绍光排長
从那以后,王国庆和大锤叫上劲了。见到他,十有八九手里都拎着大锤。工地上常有大石块出现,王国庆就会从兜里掏出粉笔,在上面画出一个圆点,然后就使劲地砸开它。下工了,还常常见他对着树墩吭吃吭吃狂砸一阵。有人说,他见王国庆在施工连队和锤手聊天,有人见他和罗排长在兄弟连队抡大锤,还有人说,王国庆在看医学书,念叨着脊椎旋转、髋部屈伸、肩臂腿部躯干的协调等等……。都说王国庆魔怔了,罗绍光听了只是抿嘴一笑。
工地上生活艰苦,常常吃不饱饭。王国庆本身饭量就大,又加上整天抡大锤,体力消耗太多,时常饥肠辘辘,还照样每天练锤不辍。一天晚上,他不知从哪儿搞来一筒两斤装的牛肉罐头,打开来,上面白乎乎的一层油。不管这些,一气吃完,拍拍滚圆的肚子,掂起铁锤就上了工地。
那天晚上,工地上好寂静。月亮很圆很亮,银辉泻地如同白昼。他独自在工地上,抡起大锤就向一块巨石狠狠砸去。“嗵嗵嗵……”,山间响起一片回声。正在查哨的梁连长好奇地走了过去。在手电的光圈中,他看到了抡锤的王国庆。“连长,这……这块石头太大了,想到会影响明天的工作,我……我睡不着哇”。他不好意思的说,硬是把怕牛肉伤了胃的事给“贪污”了。他知道,肚里的硬货不消化,今晚上不好过哩。连长观察了一会他的“锤法”,若有所思地拍拍他的肩膀走了。工地上又响起了“嗵嗵嗵”的锤声。
第二天,全连在工地集合。连长宣布:给王国庆记连嘉奖一个。同时宣布:要开个现场比武会:挑战王国庆!
连长心里很清楚,半个多月来,各班为加快工程速度,都在施工中学打锤,练大锤,而且很有成效。今天就是要借这股风,再促进一下,把工程速度再加快。果然,话没落音,董文鸽就站出来了,这又是一个不服输的主。
第一局:打斜眼儿。这是力量和技巧相结合的打法。就是把钢钎拦腰斜放在巨石中间,锤手要斜着身子抡锤。力量不够,几下就腰酸背痛。掌握不好,极容易轮空伤人伤己。施工中我们就发生过打斜眼大锤打伤自己膝盖的事情。两人都拉开架式,斜身持锤,只等号令。战友们也都睁大了眼睛,看着这场龙虎相争。
“开始”,连长一声令下,“叮当”声骤然响起。你一锤我一锤,锤声紧奏,互不相让。他二人都是斜着身子抡锤,腰身随双臂前倾发力,当当……,声声脆亮,都知道,这是攒足了劲的较量,谁甘落后!锤声一气响了三百多下,不分胜负。停锤!两人相对一笑,那神情分明是说:小意思,刚热了个身!
第二局:左右开弓。这是另一种带技巧的锤法。锤手要随着抡锤的动作转换脚步,身子的方向要和手臂、锤的方向一致,左右换手要协调,前后腿要跟上,要站稳,大锤才能打得稳准狠,才能锤锤有力,步伐一乱就会打空。两人都很稳健,互不相让,叮叮当当又是三百锤,仍然不分胜负。汗水已经湿了衣衫。连长叫停。俩人喝了点水,又掂起铁锤站在巨石旁。
第三局开始。打法锤姿自由发挥,但要看谁持久,谁的炮眼打的深。这才是最后的较量。两人都不约而同的换了18磅铁锤。“当”,王国庆迫不及待的先发力,掌钎人的手臂膀一震,双手发麻,不由得握紧钢钎,抬头看了他一眼。那边,董文鸽也不示弱,你有力道,我也不差。“当当”“当当”,锤声此起彼伏,连声不断,声声震耳,煞是热闹。百锤之后,大家发现,王国庆抡锤的姿势变了。不再是那种左右腿前后变换弓步,右臂向后摆,全身前倾发力出锤的打法。而是打出一锤,就把锤收起放在肩上。对方锤声一起,他身体略往上一引,腰肢一拧,前腿略曲,后跨紧随,双臂一抖,“当”!锤声沉闷。但大家都感到了,这一锤的力道。“咦——”不由自主的发出了声。趁这当儿,王国庆抬头往人群中扫了一眼,看到罗绍光赞许的目光,他的劲头更足了。这会儿,连队的队形全乱了,大家都围成了一个圈,小个子挤到前面,后面的直让他们低头弯腰,唯恐看不到精彩的瞬间。再往后的,有的搬来了石块,有的干脆站在藤条框上,还踮脚伸头……。文鸽已是汗流浃背了,王国庆还是那样,不慌不忙。对方一锤过后,他紧跟就是一锤,大有催你快发锤之意。大锤背肩,这就是一种休息。但这样发力就不容易了,必须要肩、胯、腰、臂、膀、腿完全协调统一,才能产生爆发力,把力道使出来,不经过一番琢磨和练习,是做不到的。怪不到这家伙这样从容。知道底细的人恍然大悟,方知他为什么要看“人体结构”,禁不住为他喝起彩来:“王国庆,有心人,好样的”!
不服输的东北汉子董文鸽
看到对方大汗淋漓,王国庆像喝了鸡血,又抡锤连打三百锤。
再看王国庆,这一会儿精神抖擞,大声喊着:“再打……一百锤,凑个……一千整”。“好”!没等连长发话,大家伙齐声喊,集体赞同,并且跟着数开了……10……20……80……90……。最后十个数,大家的情绪完全兴奋了,几乎是高声喊出来的……98、99、100。
打完最后一个锤,掌声四起,大家一起涌向他,喊着“锤王!锤王”,欲将它抛向高空。这时候,他使劲吸了吸鼻子,习惯的用袖子一抹。
“哄”……笑声四起。
少年锤王,名声大震!
青涩时光
凤凰涅槃
四十五年后重游故地(左一为王国庆)
四十五年了,王国庆脸上仍充满了自信的微笑。
二连的旗帜永远飘扬在秦岭巴山间!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