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长篇纪实小说——《铁雪之恋》(第四章)

 

第四章 告别托克逊

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训练,当初那些还带着青涩与懵懂的年轻人,如今已经完全变了样。一个个都精神抖擞,举手投足间都开始有了军人的姿态,就连说话的声音都变得雄浑有力,透着一股阳刚之气。现在的连队,环境整洁有序,军容严肃整齐,内务标准漂亮,每个人都严格遵守纪律,令行禁止。最明显的是,他们的皮肤变得粗糙黝黑,那是风吹日晒的见证;身材更加挺拔,肌肉也越来越强劲,性格也变得坚强果敢。他们的整体素质有了翻天覆地的全面提升,已经从一个个普通的老百姓蜕变成了合格的军人。

演出节目也按计划顺利进行着,可就在演出开始前最后两天,意外发生了。负责表演郭建光唱段的白成昆,在排练过程中,因为在操练时不小心拉伤了大腿肌肉,突然发生抽筋,疼得厉害,一下子就不能行动了。丁铁军火速背起他往医务室跑,演喜儿的白雪和演大春的梅松也赶紧跟在后面帮忙。

到了医务室,在军医的指导下,丁铁军他们为白成昆又是按摩,又是热敷,忙得团团转。一番折腾后,白成昆的疼痛才有所缓解。丁铁军又把他背回了理发室躺下,并把孙志伟 “赶” 了出去,好让白成昆能安静休息。丁铁军突然想起孙志伟藏着一瓶治腰疼的药酒,他四处找了找,终于把药酒翻了出来,让白成昆喝了几大口。可白成昆从未喝过酒,这药酒一入口,他就觉得又晕又吐,搞得狼狈不堪。白雪在一旁忙着给他洗床单、整理被子,梅松则跑到炊事班拿醋给他醒酒,可喝了醋之后,白成昆更难受了,丁铁军又赶紧给他灌开水洗胃。大家在手忙脚乱中,还不忘抓紧时间练习节目,梅松扮演的大春还趁机给白雪扮演的喜儿纠正舞蹈动作,现场一片忙碌又温馨的景象。直到晚上熄灯号吹响,白成昆才终于安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白成昆的腿好了很多,他看着大家为自己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感激。这些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一个个都那么纯洁善良,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情谊。从此,他把丁铁军当成了亲哥哥,把梅松当成了亲弟弟,还偷偷告诉他们一个秘密:那个跳白毛女的白雪,其实是他的亲妹妹。

舞蹈《白毛女》片段和《沙家浜》片段都已经排练得很熟练了,罗班长的演讲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就等着自由发挥。丁铁军还临时加了一个节目,叫《快乐的理发员》。

这个节目灵感来源于孙志伟的日常工作。丁铁军发现,每到周六周日,当其他战友都在休息调整、写信或者打球的时候,孙志伟却从没有闲着。他总是搬着一个小凳,拿着一把剪子、一把推子,在营房门口一坐就是一整天,为战友们理发,从不叫苦喊累。新战士们排着队,孙志伟给他们披上围布,手中的剪子便灵活地舞动起来,发出 “嚓嚓” 的响声,理发就这样正式开始了。随着剪刀和梳子的 “翩翩起舞”,一个个清爽利落的发型呈现在大家眼前,让战友们显得更加精神抖擞。

孙志伟的手艺好,做事又细心认真,战友们都争相找他理发,就连附近的维吾尔族老百姓也会慕名而来,在营房外排起长队。这成了军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别看部队对发型有严格规定,孙志伟总能根据战士的脸型和特点,为他们打理出既符合规定又清爽干练的发型,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表扬。“小孙的手艺真不赖啊!速度快、效率高,今后我们的头等大事可就交给你啦!” 理好头发的战友一边照着镜子,一边赞不绝口。每当有人问他怎么能做到每次理发都这么细心认真时,孙志伟都会慢悠悠地说:“人生有很多选择,而军旅生涯只有一次。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做,会有不一样的价值。我的岗位虽然小,但我要追求精湛的手艺,让战友们更有型、更有激情,这一样是为‘铁道兵’做贡献。我也要用推子和剪刀,打造出自己的‘铁军美梦’。”

于是,丁铁军就将孙志伟的这个典型事例编成了一个小歌舞。让孙志伟亲自扮演理发员,张四果、朱巧芝和阿拉尔汗小姑娘扮演排队理发的战士和群众。剧情设定为两个战士急着理发,一个群众想急着学习理发技术,几人之间发生了一些小小的争执和冲突。后来,一个战士主动愿意把头拿给小姑娘试验,结果小姑娘理发时闹出了好多笑话,甚至把理发剪子卡在了战士的头上拿不下来。最后,经过理发员的耐心指导和调解,大家都得到了满足,其乐融融。这个节目的时间不长,音乐就用唱片解决,编排以即兴表演为主,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欢乐氛围。

节目的重头戏是朗诵群口词,这是顾银燕精心创作的节目。表演以八连一班全体同志和所有参加演出的女兵为主。经过大家连夜的排练,节目已经弄得差不多了,但效果如何,大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战士们盼望已久的比武考核终于开始了。随着易营长一声令下,各连队的队列操练表演依次上阵。操练场上,此起彼伏的口令声、整齐划一的步伐声,夹杂着滚滚的风沙呼号声,震耳欲聋,铺天盖地。列队步伐、队形变化、刺杀擒拿,一个个精彩的科目轮番上演。战士们用汗水和努力,操练出了优异的成绩,亮出了铁道兵的新军威,场面非常震撼人心。在聂冬青的精心组织和指挥下,八连一班取得了全连第一名的好成绩。所有战士都获得了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的资格,一枚枚鲜红的领章、闪闪的五角星随即发放到每一名新战士手里。从此,新兵们的绿军装上染上了先烈鲜红热血的颜色,变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接下来是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殊不知,在舞台正对的观众席前排主位,易营长身边坐着两位神秘的客人,他们是师政治部文艺演出队的刘伟副指导员和主演钱英,他们手里拿着小本子,一边看表演一边在小本子上写划着,不时还和易营长贴耳交谈,他们是来挑选队员的。

丁铁军担任全营总导演。各连队的歌声都整齐划一,充满了激情与力量。最后,全营齐唱《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这首威震天下的铁道兵军歌,唱出了战士们的豪情万丈和理想光芒。歌声在托克逊的山野村庄间回荡,胡杨树仿佛也被这激昂的歌声打动,微微颤抖着身躯;草原上的牛羊也竖起了耳朵,静静地聆听着这属于铁道兵的赞歌。

背上了(哪个)行装扛起了(哪个)枪,

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离别了天山千里雪,

但见那东海呀万顷浪,

才听塞外牛羊叫,

又闻(哪个)江南稻花香。

同志们那迈开大步呀朝前走呀,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背上了(哪个)行装扛起了(哪个)枪,

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劈开高山填大海,

要让锦绣山河织上那铁路网,

今天汗水洒下地,明朝(哪个)鲜花齐开放。

同志们那迈开大步呀朝前走呀,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文艺节目纷纷上演,战士们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表演得认真而投入,热情洋溢。演出效果非常好,受到了首长和战士们的热烈欢迎。活动在最后的群口词表演《光荣的铁道兵》中落下帷幕,为 1975 年铁道兵托克逊新兵训练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编辑:周健(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