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珍贵照片:临时党委合影

 

 

        为这张照片写一篇文章,一是我收藏了照片,二是照片重要。

        照片是铁道兵指挥部临时党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合影。

        铁道兵、中国铁建的历史上,“临时党委”的存在仅有一次。这就是1983年4月成立的铁道兵指挥部临时党委《以下简称“临时党委”》。

        铁道兵编制沿革经过铁道纵队、铁道兵团、铁道兵、铁道兵指挥部阶段,每个阶段都是结构名称变更的同时诞生党委。铁道兵指挥部临时党委是个例外:铁道兵指挥部1983年1月成立,临时党委4月召开第一次会议,存续时间1983.4-1983.12),仅9个月,开过2次会议。
        “党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临时党委是党的临时工作机构”。但是铁道兵这个“临时机构”,却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事情“由远及近”说起:

        198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通知:撤编铁道兵。
        1982年1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1982)35号文件《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
        1983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铁道兵指挥部领导班子配备的通知。
        1983年4月1日,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复铁道兵指挥部临时党委由35人组成,主要成员系铁道兵指挥部领导,机关部门、各师、直属单位及工厂、院校主要负责人:

        尚志功、李际祥、王功、姜培敏、刘毓珊、刘秉顺、陈嘉珍、李占维、罗有志、朱长洪、翟月卿、何海涛、李赞国、陈锡镇、贾文禄、刘文礼、李署初、刘毓威、钟以彪、韦彩猷、蒋安余、孙有礼、景春阳、孔庆云、张兴涵、郭安智、陶学慈、王成林、王敏、黎群、徐廷文、陈至诚、许宇信、戴玉生、郝念芝。

        临时党委常务委员会由尚志功、李际祥、王功、姜培敏、刘毓珊、刘秉顺、陈嘉珍7人组成;尚志功任党委书记,李际祥、王功任党委副书记。
        4月23-30日,出席“临时党委”第一次会议党委委员33人,列席会议的有指挥部机关各部处负责同志和直属团以上单位的主要领导同志,共99人。铁道部陈璞如、李轩,原铁道兵吕正操、旷伏兆,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郭维城、彭海贵、郭延林出席会议。这是铁道兵历史上最后一次重要会议:会期8天,铁道兵、铁道部主要领导一起参加(后无来者)。

 

 

        《铁道兵》报1-2版做了专题报道——
        会议认真学习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35号文件,研究如何搞好并入工作和施工生产任务。

        陈璞如提出“抓效益,班子、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原铁道兵政治委员吕正操“勉励新党委要创新”。原铁道兵副政委郭延林(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强调做好善后工作”。尚志功做了《认真搞好和并入改编工作,为四化建设做出新贡献》报告,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建设一支能打硬仗的铁路建设突击队”。李际祥做了《做改革的促进派 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

        与会同志认为: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增强了信心,决心“把并入改编工作做好,把施工生产任务完成好,把队伍建设好”。铁道兵最后一任司令员陈再道没有参加会议。

 

“临时党委”成立后大事记:
4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到天津看望引滦入津的铁道兵部队,尚志功陪同。

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副总理田纪云也曾视察引滦入津工程。
7月,胡耀邦总书记视察青藏铁路,接见铁道兵七师、十师负责人,合影留念。
8月28日,举行引滦入津隧洞贯通祝捷大会,表彰先进单位和有功人员。
10月2-15日,铁道兵指挥部和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联合办公会议,商议离退休、转业干部问题及财产划分。
11月15-24日,临时党委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贯彻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实施方案的批复》。
12月30日,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成立大会召开。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原铁道兵一、二、三、四、五、十一、七、八、九、十师改称铁道部第十一至二十工程局。
3月,铁道部批复成立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党委,成员与铁道兵指挥部临时党委“微调”。

 

铁道兵机关大院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铁道兵指挥部临时党委“工龄”9个月,不论是会议报道、“大事记”记载,都是一个个“横竖撇捺”的汉字。其实,这文字背后却是队伍的天翻地覆、脱胎换骨,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百感交集。
        8天会议,与会人员多是铁道兵队伍的掌舵人,所有的“将军梦”终止,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汹涌而来。谁能“胜似闲庭信步”?每一行字的后面,不知道多少人彻夜不眠、精疲力竭?不知道多少次斗智斗勇、建功立业,从而奠定队伍长足发展的基石!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只说两件事——
        一、 1983年底,铁道部起草《关于撤销铁道兵指挥部机关的决定》:管理基建队伍的部门是铁道部基建总局,铁道兵机关干部、战士去向是到学校进修,全路系统安置。
        “临时党委”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高举”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年35号文件《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同心同德,智勇双全,争分夺秒起草“关于请求推迟撤销铁道兵指挥部机关的报告”,最后结果:铁道兵自成体系,做强做大直到现在。
        二、 1984年元月,脱下军装的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没有皇粮,找米下锅。春节,尚志功指挥嘱咐秘书吴宝生,给各个局领导打电话:拜年、慰问。几乎所有的局长、书记,都“走亲访友”给掌管着工程的有关领导“拜年”去了。

        日历向后翻一年,这些师长、政委可都是在家里等别人来拜年的哟!——我是在《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中看到这一节。

        这张照片中的人,有一部分已离世了,健在的也是暮年。

        缅怀、感恩照片中的人,是为了建设中国铁建更好的明天!






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