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农民工里成长起来的大工匠(2)

拉林铁路呼唤大工匠

  拉林铁路是指建设中的拉萨至林芝铁路。拉林铁路既是青藏铁路的延长段,也是新建川藏铁路藏区的起始段。全线正线长435.48公里,90%以上路段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当年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而拉林铁路在三大难题之上,又增加一条地质灾害频仍、种类繁多的新难题。可以这么说,铁路隧道施工曾经遇到的地质灾害,在拉林铁路都有。中铁第二勘察设计院一位参与拉林铁路勘察设计地工程师形象地比喻说,如果说青藏高原像一个倒扣着锅的话,青藏铁路是在锅底一样的高原平缓地段修建,而拉林铁路乃至整个川藏铁路都是在从锅沿到锅底一样的青藏高原地壳隆升地段修建。这里正处于高烈度地震带和地质断裂带,面临着更多的地质灾害,硬岩岩爆、软岩变形、超高地热、高地应力、冰碛层、风积沙、泥石流、坍塌滑坡、危岩落石等等十分普遍。因此,有人戏称这条铁路是天然的“地质灾害博物馆”。中铁十八局中标的是拉林铁路第9标段39.26公里线路,其中隧道就有35.8公里,占了第9标段的九成还多,拉林铁路最长的达嘎拉隧道17.3公里,就在中铁十八局的标段内。难呐!瓷器活儿需要金刚钻,拉林铁路呼唤大工匠。这时,中铁十八局指挥部第二项目分部经理张秋莹把目光盯在了吴佩印身上。张秋莹是一位“老功臣”了,他参建过的铁路、公路、水电建设项目无数、获奖无数,可是他还是自谦自己不过是个“老工程”而已。这次领导派他上高原之前,张秋莹做足了功课。高原的艰险他早有耳闻,拉林铁路的艰难他也有预知,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基层项目部的优秀指挥长,他不但要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决定,还要勇于冲锋在前。尽管他战略上藐视雪域高原和拉林铁路上的重重艰难险阻,但他战术是却非常重视如何打好这一硬仗。张秋莹选精兵强将,配最新设备,查地质资料,学高原知识,公司领导也给予张秋莹大力支持,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发扬中铁十八局的前身铁道兵第十八师能打硬仗、勇于胜利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坚决打赢拉林铁路这一仗。张秋莹和项目部书记彭玉军一起点兵点将,项目分部副指挥长、总工程师都到位了,工程部长、安质部长等重要岗位人员都配齐了,施工作业队管理层、技术层的“架子”都搭好了,施工作业人员也都上来了。然而,这时安全总监的位置还在空缺着。因为张秋莹把目光盯在了曾经是农民工出身的吴佩印身上。吴佩印是个80后小伙,家在宁夏南部贫困山区西海固的一个小山村。得益于教育扶贫的资助,吴佩印没有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坚持读完初中、高中,又考入宁夏交通技术学院公路与桥梁专业学习,2005年毕业后到中铁十八局隧道公司,被架子队聘为施工作业人员,从此吴佩印跟着架子队走南闯北东征西战,开始了他的筑路生涯。现在已经被公司正式聘为合同工了。张秋莹是看着吴佩印锻炼成长起来的。他看中这小伙子能吃苦,隧道里工作服一穿、胶靴一蹬,扑在掌子面上开挖、爆破、出碴、喷锚、衬砌、捣固,他什么活都能干,什么苦都能吃,一身泥、一身水的你根本就看不出他是个大学生。张秋莹还看中这小伙子勤学习,他在架子队里不是那种让怎么干就怎么干的“老实人”,而干什么都爱问个为什么?领工员派完活他爱问爱琢磨为什么要这样干?干完活技术主管验收他爱问爱琢磨这样干了怎么样?工作之余他还在上长安大学的本科函授,继续充电学习。在施工作业中遇到问题,工友们总爱先问问他。往往不等技术主管到现场,他就已经解决了。最让张秋莹看中的还是这小伙子的认真劲。给他派活,只要是他认为错了的,命令他干,他也坚决顶着不干,他还能给你讲出道理来。可是如果是他错了,你能说服他,他拼命也要干的直到让你叫好才行。因此,只要他施工作业干出来的活儿,验工员很放心,几乎可以“免检”合格。有人说吴佩印有些固执,认死理儿。可张秋莹却说他这是负责任,有担当。吴佩印就是这样从架子队的“肌肉”干成“骨架”,从受指派干活的施工人员干到带班管理的头儿。因此,张秋莹决定上拉林铁路,让吴佩印把二项目分部安全总监的担子挑起来。这一决定一下子在架子队里“炸了窝”:曾经的农民工竟然当上了项目部安全总监!曾经的农民工竟然进了项目部领导班子!曾经的农民工竟然成了管农民工的了!曾经的农民工……张秋莹的决定在项目部领导班子里也引起了非议:吴佩印毕竟还是公司聘用的农民工,我们自己体制内的职工、大学生那么多,提拔怎么也轮不到他呀!可是,张秋莹坚持不这么看,在班子会上,他尽力说服大家:“吴佩印有技术、负责任、敢担当,除了没有一个体制内固定工的身份之外,他什么都不差!我们不要纠结他曾经是农民工,他有技术、有能力,更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大工匠,这正是我们修建拉林铁路攻难克险最需要的。”其实,张秋莹对“农民工”这个改革开放之后才有的新名词很有看法。农民就是农民,工人就是工人。谁能说说,农民工到底是农民还是工人?因此,在张秋莹眼里,就没有农民工这个词。只要是在他项目部施工作业的架子队,不管是“骨架”,还是“肌肉”,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他都一视同仁。所谓的“农民工”,都是中铁十八局的新型工人。他说,扒拉扒拉我们这些老工人的今身前世,不出三代,全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要说这就是农民工,我们全都是农民工!那么,中国还有产业工人吗?最终,张秋莹还是力排众议,说服了大家。施工企业,安全为天。项目部安全总监不管钱管物,却专门给人“找碴挑刺过不去”,扮演的是拉得下脸、下得了手的“黑脸包公”的角色。张秋莹不怀疑吴佩印的技术、能力,但是,他还是有点担心吴佩印不够大胆、自信。因此,在吴佩印走马上任之前,张秋莹指挥长把公司任吴佩印为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分部安全总监的人事命令交给吴佩印,用他那天津人特有的幽默感故意很轻松地跟吴佩印说:“小吴,给你个事儿干干,成吗?”吴佩印从张秋莹手里接过人事命令一看,吃了一惊:“项目安全总监?我能行吗?”“你是技术不行,还是能力不够?”张秋莹有意激将他。“我管的了农民工,还能去管体制内的员工吗?”安全总监这个岗位只对施工安全负责,对项目指挥长负责,施工中只要是违规的安全隐患,他都要管,包括架子队管理层、项目部工程部、安质部等部门的那些体制内的部长们。吴佩印因此心里还是有些直打鼓。“给你了项目安全总监的尚方宝剑,你就大胆管你该管的事。你管它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是中铁十八局拉林铁路第二项目分部的。”就这样,有第二项目分部领导班子的信任,有项目分部张秋莹指挥长的支持,吴佩印这个从农民工里成长起来的工程技术人员,走上了中铁十八局拉林铁路指挥部第二项目分部安全总监的重要岗位。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