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二十载,
带兵出精神。
温馨传帮带,
话语入人心。
下地汗衣湿,
弯腰泥满身。
方圆六百亩,
脚迹情感真。
在东风农场几任连长中,冯顺清连长在这里资历最长,从1964年入伍至1981年转业,一共在这里服役了18年,他把根扎在了这方圆600亩土地上,从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到连长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在这里写下了他的人生,传颂着他的故事。
农场二十载,带兵出精神,温馨传帮带,话语入人心。
“带兵难,带兵苦,带兵也要有基础。温馨话语入人心,连长带出一路小老虎”。这是战士们赞颂冯顺清连长的顺口溜。
有一次,新兵入伍,见到这里一望无际的田野,看到老兵们弯着是腰,顶着是烈日,压着的是胆子,走着的是田埂小道,握着的是镰刀、、、、、、有人开始哭了,很快近处传来了声声“嘁嘁”,紧接着远处也传来声声“嘁嘁”,很快“嘁嘁”之声就连成了一片,如同闷热中蛐蛐在鸣叫。新兵们无语,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所有要说的话。
怎么办?这样长期下去,对今后的工作很难办。冯顺清连长第一个来到传出第一“嘁嘁”声的地方,亲切地拉着这位战士的手,用温馨的话语与那位新兵聊了起来:“小兄弟!多大了?家里几口人啊”!
真灵!很普通的家常话就感动了这个新兵,嘁嘁之声立即停了。
这一个夜晚,冯顺清连长没有合眼,他来到每一位新兵的身边,逐一的走访,逐一的交谈,他要让每一个战士明白 ,我们为什么要建农场,为什么要生产粮食。
“战士们!是毛主席让我们备战备荒为人民,是毛主席让我们搞军事军工军农,是毛主席让我们广积粮”!停了会儿,冯顺清连长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铁道兵战士在前方打仗,在前方修路架桥,在前方钻山洞,在前方修铁路,在当今缺油少肉的情况下,需要补充食粮,我们三天门有3000多家属,需要我们多提供粮食,填饱肚子。我们要让前方的将士们,让后方的家属吃饱,让前方的首长放心。我们东风农场,即是后方,也是前方,我们多生产一粒粮食,就是为前方的将士们多出一份力”!
冯顺清连长的一席话,迎来了阵阵掌声。
新兵们的士气倍增,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干起活来争先恐后,个个生龙活虎,为农场增添新鲜血液,大大调动了农场的活力。
1970年春节的鞭炮声刚刚响过,全国人民还处在庆祝新年的喜悦之中,冯顺清就带领东风农场二排5班全体战士来到上海,参加铁道兵兵部驻上海办事处的建设,负责全部工程的搬运任务,这里的每一块砖头,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材,成吨的钢材都是他和每一个战士肩扛手推将所有的建筑材料从船上搬到3建筑工地。当年参加办事处建设的新兵李进兴战友依然没有忘记老班长冯顺清的身影,以身作则,吃苦耐劳是他带兵的指南,每一个战士都跟着他的脚步,马不停蹄的工作,路边和船上的人一个个伸出大拇指赞扬着“好样的!个个像小老虎”!
当年参加办事处基建工作的东风农场二排五班全体战士,受到了办事处首长的表扬。
下地汗衣湿,弯腰泥满身。
方圆六百亩,脚迹情感真。
冯顺清连长关心每一个战士,视战士为兄弟,他用温馨感动每一个战士,用行动带动每一个战士,在东风农场六百亩土地上,他和战士们一起用汗水浇灌了这里的秧苗,描绘出了遍野的金黄,堆起了满仓的粮食。由于生产连出色地完成了年产48万斤粮食,使得全师和留守处家属区得到了口粮的补充,人人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大家的干劲十足,在前线和国防建设上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冯顺清连长和战士们心连心,用温馨温暖战士,用行动引导战士,聊天拉家常,谈种地话农场,战士们把他尊为兄长,把这里当做第二故乡,乐在东风,乐在其中。
这是我们的连队,这是我们的连长,这是我们的一家子,冯顺清与战士们走在了一条笔直的马路上,用欢乐的歌,唱响了美丽的东风农场。
一条笔直马路上,
铺着一层细沙沙。
脚下回声多美妙,
弹奏起了哗啦啦。
双边盛开着一年两季花!
这是我的家,
东风农场,
美丽之花。
她卷着金黄色的浪,
引来了美丽的彩霞。
她和我们一起歌唱,
四面回荡着哗啦啦。
肩上的扁担依啊咿呀呀!
这是我的家,
东风农场,
美丽之花。
2023年10月19日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