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萍踪》雷建珂文集诗歌篇:
总63(古风 年味荟萃 外25首)
年味荟萃(之一)
滚汤圆
腊梅枝头傲雪寒,横斜疏影共盘桓。
牵牛提笼石碾旁,酒米箩面滚汤圆。
杀年猪
一岁辛劳到年关,圈舍猪肥滚瓜圆。
贴上命符烧开水,脱却清苦逐欢颜。
贴春联
除夕正午庆团年,巧斗窗花贴春联。
大人远处看高低,满院春色喜连天。
祭祖
大年三十祭祖先,老幼相随跪坟园。
烛钱酒馔念有词,请回祖宗敬堂前。
团年饭
肉汤酒菜白米饭,献上贡台敬祖先。
一家老小围热炕,且听老父话从前。
话从前
年年正午团年前,眼看满盘好菜饭。
爹爹从容话来历,湖广川渠有渊源。
有渊源
四川渠县雷居坪,桥坝山前居祖宗。
大槐树下雷家嘴,浪迹天涯不忘本。
团年
家训未尽佳肴鲜,童稚闻香坠馋涎。
摩拳擦掌待发号,风卷残云满堂欢。
穿新衣
初一元正年气旺,梳洗一毕着衣裳。
门迎喜气人人乐,笑逐颜开春满堂。
煮元宵
不问元宵问初一,妈妈早起点喜气。
一锅醪糟煮元宵,全家老少甜蜜蜜。
压岁钱
爷爷奶奶爱孙辈,初一安坐堂屋内。
孙子孙女来磕头,忙发红包笑嘻嘻。
点炮仗
三十年夜勇争先,年钟敲起炮冲天。
烧红夜幕接星宸,爆竹声碎响尘寰。
扫雪
清晨推门尽春华,一夜飞雪白花花。
忙喊阿哥来开路,扫条小路到邻家。
堆雪人
阿哥阿妹心欢喜,新衣新鞋笑嘻嘻。
你捧春雪堆精灵,我点樱唇描弯眉。
待亲戚
正月初二待年亲,甥侄亲眷都进门。
醪糟元宵作茶点,七碟八碗满堂春。
走亲戚
老父居家迎客人,稚甥结伴到舅门。
新妇携婿回娘家,挂面点心孝娘亲。
送灯笼
新舅老舅送灯笼,外甥新人皆春景。
一捆麻糖一盏灯,生活甜蜜路途明。
打灯笼
正月十三打灯笼,四乡八邻点点红。
十三打到十五夜,你挑鸿运大家碰。
(西矿街130号)
古风·年味荟萃(之二)
小年
古历腊月二十三,北方百姓过小年。
因地制宜各不同,南方其实晚一天。
小年意义多繁复,传统文化有内涵。
自小长在关中道,从未听过此概念。
该日家家请灶爷,牲献祭拜求饱饭。
秦琼敬德守门禁,一并请回保平安。
扫社
扫社习俗起尧舜,为除累垢迎新春。
坛坛罐罐移庭院,旮旮旯旯不留痕。
污秽老尘一扫净,穷根晦气俱革新。
粉刷门厅腾喜气,家什器皿纳清明。
做新衣
少时缺吃又少穿,计划经济多受限。
即便家家发票证,手里没钱干瞪眼。
为了全家有衣穿,娘亲年初始盘算。
分得棉花纺成线,夜夜穿梭机杼前。
花布白布一匹匹,浆洗捶趸一遍遍。
白天队里忙劳动,常年熬夜缝衣衫。
千层鞋底最费力,夹板针锥手剜烂。
过年一家穿新衣,全是娘亲血汗换。
蒸年馍
一到年节都忙碌,多蒸年馍为方便。
菜包油包小花馍,可吃可送做回盘。
挂腊肉
腊月天寒盼春暖,杀好年猪巧盘算。
留足节庆待年客,腊肉臊子撑一年。
选好槽头砍成条,抹盐腌好挂灶檐。
烟熏火燎半年后,寿辰满月须庆典。
挑下一挂三五斤,烹炒煎炸待亲眷。
蒸醪糟
河滩多为老四川,酒米饭米自家产。
虽说离川百数年,难忘祖上老习惯。
腊肉豆食和元宵,俱为川人代代传。
过年期间须待客,醪糟元宵煮鸡蛋。
年前当须做准备,称好酒米泡一晚。
次日上笼蒸透熟,晾凉拌曲捂三天。
发酵出酒甜似蜜,待客自用两方便。
做年肉
过年之际春意暖,食物保鲜靠老天。
为使肉食保新鲜,做肉都在除夕晚。
硬木柴火须备好,大火文火有分辨。
爹爹巧手烹美味,肉香绵延到今天。
年肉充足须分类,头肉下水打理完。
尤其下水腥气重,程序步骤不可简。
淘洗煮惊拌陈醋,落地盖盆捂一晚。
是为去腥扯地气,入口下肚味最鲜。
花肉肘子须扎紧,上案石磨压一天。
烹制臊子大手笔,陈醋调和诸味全。
厨边火炉炖肉皮,皮冻火候最关键。
尚记年年我烧锅,锅边肉香惹人馋。
爹爹最是多疼爱,递块骨头啃半天。
做豆食
豆食源自老习惯,川人川味入口鲜。
河滩自古小四川,豆食自是不可断。
腊八前后人正闲,都是烹制好时段。
过年天天吃客餐,醒荤厚重生腻烦。
炒个豆食提胃口,诸味调和好下饭。
豆食制作颇繁琐,简明扼要说周全。
称好自产好黄豆,洗净入水泡一天。
下锅煮熟沥干水,盛入笸篮包裹严。
保持恒温最保险,热炕加被捂四天。
四天之后已发酵,加入调和味道鲜。
还须添加熟豆粉,辣面适量加咸盐。
拌好调料捏成团,自然晾晒或风干。
豆食素乃川中味,关中土著最喜欢。
知己亲戚回两颗,视若珍馐金蛋蛋。
东瀛此物最风靡,谓之纳豆通血管。
(西矿街130号)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