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老八十,这个词语对我来说,既遥远又亲近。在我勉强才能记得事的时候,我的84岁爷爷就去世了,他是留在我脑海里的第一位七老八十的老人,留个齐肩的头发,威严又可亲。在后来就是我的大伯父,留着一根辫子,解放前曾到过天津上海,是位见过大世面的慈祥老人,我每次回家探亲,老人家总喜欢向我打问大山外面的趣事趣闻,老人家是近九十岁去世。我的母亲只活到60岁,就早早离开了我们,而老父亲走的时候也是84岁。
至小就听到乡亲们常说到七老八十这个口头语。从祖爷辈到父辈,再到同辈的老哥老嫂老姐们,都是活到七老八十的岁数,一茬又一茬,一拨接一拨,相继都走了。回到家乡,看到的尽是镌刻着他们姓名的墓碑。
在我四五十岁的时候,总觉得七老八十是长辈老者的代名词,距离自己还很遥远,我还年轻,很年轻。
直到今年春节,过了68周岁生日,突然间意识到自己也成了七老八十的人。同年入伍的老战友相聚在一起,从67~72的岁数,大家都是感慨不已,老了老了真老了,不服老不行啊。
今年的我,更加眷恋起夕阳来,每到夕阳西下时,我都喜欢站在窗口拍几张夕阳的照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古今两句词语同时在我脑海里浮现。
昨晚睡觉前,8岁的小桃,依偎在68岁的爷爷面前。我说:“咱们自拍一下吧”,小桃对好镜头说道:“爷爷,你老了!”马上奔七的爷爷,咋能不老呢?我反倒更加坦然了起来,自然规律,对谁都一样,都有从小到大又变老的必然过程。
只是我还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极为乐观的心态,清楚自己从今往后,该做什么,该干什么;抛弃什么,追求什么;看淡什么,珍惜什么。做一个自律、自理、又有尊严的老哥、老伯、老大爷。少给家人添乱,不对社会添堵。力求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活到老,学到老,老当益壮。争当一个开心可爱的小老头。(本文前三张图片下载百度)
2022.2.23.清晨4:08于西安西影路
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