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好八连”和卫生队女兵




七团王抗林

 

 


在襄渝线建设五十周年之际,当年配属铁道兵七团三营施工的学生八连,邀请我作为七团的铁道兵参加他们连队的连庆。

        随即,学生八连潘自强战友发来微信,他连有几位战友要当面感谢当年抢救、护理他们的卫生队女兵。于是,我和卫生队女兵班长闫淑琴、曲宝琴一起参加八连的连庆。


       记得那时候,学生八连驻扎在团部河对面的芭蕉沟里,是这条沟里营区最高的一个连队。我们下连队锻炼时,看见他们每天施工回营,一个个满脸的水泥、灰尘和一道道汗水印子,发白的工作服上系着导火索,肩上扛着的钢钎、大锤上挂着安全帽和雨衣,穿着大雨鞋“嗵,嗵,嗵,”整齐的脚步声砸在45°坡路上,雄壮整齐的歌声在芭蕉沟回荡“好八连,八连好,八连的红旗举得高......”。
 


        走进学生八连连庆会场,立即有战友热情的接待,红色签到单让女兵在最前面签名留念,我们被引领到来宾席,还未坐定,就有几位组委会战友向女兵们介绍情况。接着,在卫生队住过院的战友陆陆续续过来,闫淑琴还能叫出学生八连一些伤病员的名字,他们非常热情地拉着我们的手述说着当年,述说着感谢的话。



 

        这群来自西安市的十六、七岁初中毕业生,为了襄渝铁路建设,离开了省城和家人,来到“全县无公路,出门就爬坡”的穷山沟,为了大三线的战备铁路“甘洒热血写春秋”。学生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施工强度大,副食供应不足,他们经常饿肚子。宣传队李波海班长就让我到后勤炊事班给八连战友带过馒头。连队的军代表回连队为学生连拉粮,连队杀猪也给学生连送一半。



 

        八连的同学们勇猛顽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的八连掘进速度总是最快的,芭蕉隧道口的宣传栏上,“好八连”的施工进度红箭头,每天都“噌、噌”刷新纪录,因此受到团里的通报表扬,真不愧为“好八连”!



 

        学生八连配属的七团三营修建的芭蕉隧道,地质条件很差,施工中要战塌方、堵漏水,时常会有战友受伤,大多伤员和病号都送到团卫生队治疗。那时卫生队病房班都是女兵班的战士两班倒。没想到48年过去了,他们怀着一份感激的心,会邀请我们参加连庆时当面致谢。


        当年的女兵们和八连战友一起回忆那难忘的岁月。最艰难的时候,用大锤钢钎打眼放炮,风枪手为了掘进速度,头顶嘀嗒嘀嗒漏着水,脸上满是灰尘和水泥抢进度;推斗车的战友,一路小跑扒砟、装砟、倒砟,手和脚碰烂了,也顾不上包扎,一路小跑!这些城市来的孩子们,没有一个退缩。他们为了“三线建设”、为了让伟大领袖放心,拼搏在崇山峻岭中。


        在施工中的安全员,爆破时总是让战友们撤到安全地带,自己吹着哨子往现场跑,在硝烟里排哑炮、清理现场、防塌方,是隧道里第一线的逆行者。张诚军就是他们排的安全员。他三次受伤在卫生队住院。至今他还记得第二次是胳膊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到了卫生队,是女兵赖欧旭认真护理、陪他说话减小心理疼痛感,在病床前彻夜未眠,直到第二天转送师医院。



 

        学生八连冀一武施工中石头砸破身体大出血,送到卫生队时已昏迷。值班医生李庆国立即会同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在急需输血时,学生八连同学争先恐后的排队验血型,站满了卫生队门诊院子,卫生队女兵闫淑琴、孙滨和苏京春三位女兵不辞辛苦,一个一个采血,送到坡坡下边的化验室。同学们年轻、健康的新鲜血液输入冀一武的血管,三位女兵,连续作战,坚守岗位,精心护理。终于使冀一武转危为安。战友情胜过一切!

        现在冀一武在北京办了一所民办学院,成绩斐然,口碑也不错。但是,他仍然忘不了卫生队的女兵和医生们。他第一个提出来要在连庆时,见见卫生队女兵,当面感谢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的铁道兵战友。



 

        王长安是八连的一员猛将,干活拼命,当年在卫生队住过三次院;当年是排长的候曦,掌子面干活总在最危险的地方,有一次因头部受伤在卫生队住院;荀健当年在八连是个班长,隧道里干活儿总是抢着干,手部骨折在卫生队住院治疗。卢晓南(中间的是卢晓南),他哥哥卢晓东是师特务连的,弟兄俩都上了襄渝线,患阿米巴痢疾、急性肝炎在卫生队住过两次院。


        卫生队女兵班长闫淑琴,还记得吴安平当年是因劳累过度患了胃病在卫生队住院的。连庆会上,见到卫生队女兵他非常激动,在微信发了一封感谢信:(吴安平穿蓝色衣服的是他)

 

        原解放军5807部队医院阎淑琴及全体女解放军,你们好!

        在铁道兵5807部队学生兵八连的连庆会上,我(吴安平)做梦都没想到见到了你们。我真高兴啊!真激动啊!我的心好久好久都平静不下来。

        当年,在我生病的时候,是你们给我及时的治疗、给我细心的看护,你们像亲姐妹一样关心、爱护着我们这些学生兵。

        尊敬的阎淑琴及全体女兵们,你们在我的心目中是最美丽的、最神圣的、最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女兵。我向你们敬礼。

      铁道兵5807部队学生兵八连

                                吴安平


        学生连虽然在襄渝线只有两年零八个月时间,他们和我们一样,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这段历史为以后几十年的工作、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八连有60%以上后来顽强的读完了大学,其中有数名同学成为博士导师,还有的应征入伍,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展现才华。同学们发扬铁道兵精神,弘扬三线精神,都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学生八连有四名优秀的战友在退场前夕入伍,成为真正的铁道兵。这是八连战友送4名战友入伍时的合影,他们是:左二候曦、左三李长胜、左四王连国、左五张华。他们都在铁道兵和后来的日子里做出了不凡的事业。



 

主持人蔚耿,原来是连里的通讯报道员,退休前是西安电视台的文艺部主任。在战友聚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聂向东一排付,立过三等功,师大中文系本科毕业,后来到统计学院电教。战友情深,热衷于组织战友聚会。女儿毕业也受影响到了父亲的第二故乡一一紫阳县政府工作。



        王爱军西安市刑侦支队的一名付大队长,铁道兵精神和三线经历给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维护社会治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因参加震惊全国的魏振海一案立功授奖,也就是后来的电视剧“12.1大案”的原型。



 

        潘自强回到西安后,当工人、企业公安民警,从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任治金电大教师,后特招入伍到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转业后任过省新闻单任《女友》杂志社公联部长,省音协音乐教育培训中心主任至退休。是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协全国音乐考级考官评委,西安音乐学院音乐考级评委。

        近几年与疾病作斗争,并且不断用自己的事例鼓励有病痛的战友,坚强的去努力,帮助战友寻找医院、医生提供方便,咨询医疗内容、讨论最佳治疗方案等。


荀健、孔黎。孔黎后来师大毕业到长安大学从系主任干到成教院院长至退休。



 

        林亚刚,恢复高考后最早考上大学的,现在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导师。黄畴,是国家公路设计专家,为祖国的公路建设做出了了不起的功献,现在是国务院津贴享受者。
 




 
       王汗马(笔名汗马,网名王朝马汉)。铁道兵5807团学生八连战士。参加襄渝线芭蕉口隧道修建。73年分到西安中国电子物资西北公司。主要作品有76万字长篇小说《干干净净是黄土》,中篇小说《手如柔荑》,三线中篇小说《枪》,三线系列回忆《三线笑话》。父亲为延安时期共产党士林才子。祖上26世世袭四川凉山平夷司长官。
 
 
 

        在襄渝线学兵和铁道兵共同奋战在第一线,在硝烟弥漫的开山炮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紫阳那个地方留下了青春年华的记忆。紫阳境内短短的几十公里铁路线,有202名铁道兵和学兵永远的留在了那里。每年战友们都要去那里祭奠烈士,是他们永远的守护着那条有我们血汗和生命筑成的铁路线!

 

        八连的战友没有忘记紫阳,没有忘记芭蕉沟,他们一次次回到那里,一次次去那魂牵梦绕的地方,为那里的学校和学生送去他们的关爱,为那芭蕉沟送去募捐的近百万资金,使沟里开天辟地第一次有了可以通汽车的公路。这是他们到紫阳芭蕉小学的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和学习、教学用品。

 

 

        还有几个战友受伤在卫生队住过院但再也见不到了,听蔚耿说他们因病过早的离开了我们。他们有排长高健,还有王同心、刘国基等等,我们永远怀念那些和铁道兵一起为祖国铁路建设共同出生入死的学生连战友们。
 


 


 

        铁兵学兵一家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学生八连的连庆结束了,他们的精神永存!

        在我们女兵心里,他们是:永远的学生八连!
 




























 
照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