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温馨时刻】播撒光明的天使——一封来自患者的感谢信

  西安市卫健委及西安市第一医院领导:

  按捺不住内心的感动,我终于还是不顾医生和友人“近期少看电脑、少看手机”的谆谆告诫,写下了这封信。

  我今年七十岁了,因为“白内障”及其它眼疾,自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中旬,我在西安市第一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先后完成了两只眼睛的手术治疗。也先后两次在揭开护眼纱罩的一瞬间,迸发了“豁然开朗”的惊喜和发自肺腑的感动!

  感动一:

  七月十九日,我心里不免有些忐忑的走进了田莹主任的诊室。田主任经过仔细检查,果断作出了手术的决定,随即向我耐心说明了手术的必要性。看到我的不安,她还亲切地安慰了我。对于我啰啰嗦嗦提出的问题,田主任都一一耐心解答,不由得一股暖流从心底泛起,很快打消了我的顾虑。

  我注意到接诊室里只有田主任一个人,几台检查设备也都由田主任一个人走来走去的操作,钦佩之情遂油然而生。因为从网上了解到,田主任还兼任着眼科医院副院长等行业职务,学术研究也多有建树,医学技术权威当之无愧,完全称得上“大牌”了!以我在其他医院就诊所见,像这样的“大牌”接诊只需动动嘴就行了,身边至少也得配备一两位助手代写病历、开检查单等等。然而在第一医院这间普普通通的诊室里,所有这一切,却都是由田主任一个人严谨认真的完成,由此可见第一医院珍惜国家医疗资源,科学管理的高尚院风;也彰显了田主任认真负责,谦恭务实的医疗作风。

  后来我才知道,田主任也是有助手的,只不过这位助手是在“日间手术中心”的一间专业诊室里延续着田主任的下一步重要工作。那是一位名叫王路璐的年轻女大夫,说话和蔼可亲,业务能力也很强,可谓“名师出高徒”!她和田主任配合默契,把术前准备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事无巨细,都耐心的给患者们解释清楚,似乎也没有在意是不是到了下班的时间。有两次在我得到了详细的医嘱起身离去的时候,时间已经临近下午1点了——通常情况下,这也许是一个小团体分头承担的工作量,而田主任和王大夫两个人就拿下了,超负荷、超时间的付出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媒体上常听到有患者无奈地感叹:去医院看病是“排队等待多半天,就诊也就几分钟”!而在这里,这样的感叹却是听不到的。所到之处,只看到了信任、温馨,和感动!

  感动二:

  不仅是医生,这里的护士,以及各个术前检查和预处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都素质很高,整个“日间手术中心”的楼上楼下,处处都呈现着一派井然有序、业务精湛、熟练快捷、温馨祥和的气氛。只要患者有问题医生和护士都会耐心解答,特别让我感兴趣的是这里的“宣教室”,里面的大屏幕上,分场次持续播放着有关白内障和其它典型眼疾的成因及手术要点、注意事项等视频资料,“有图有真相”,让患者和陪护家属了解的清清楚楚,大幅增加了患者与医生积极配合的主观能动性,为术后恢复,避免感染,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奠定了基础,也减轻了医生护士为患者和家属普及眼疾和手术常识重复讲解的负担,确实很有创意、很有必要。

  除了宣教室,整个三楼和六楼还细细划分了十几个诊室,科室门前的标牌上都标示的清清楚楚,有术前等待室、术前准备室、检查叫号等待室、麻醉评估室、术后观察室、功能检查室、欧卡斯验光室、心电图室、日间门诊室、复诊室、治疗室、监护室,甚至还有患者更衣室、患者就餐室等等,这些针对性强却又不乏人性化的诊室和空间,不仅让患者和家属一目了然,减轻了他们就诊和完成术前准备项目中的盲目性。让患者感到了一种来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馨关照。

  除此之外,所有患者还人手一本印制装帧精美的《日间患者就诊手册》,目录中1——15页,事无巨细依次列出了“日间手术中心简介、日间手术的优势、日间手术答疑、日间患者术前诊疗流程、日间患者手术当日流程、点眼药方法、日间手术医生门诊时间”等项目,封底还绘制有来院就诊的乘车路线图,让人生出一种“只有患者想不到的,没有医院做不到”的由衷感叹!我想,一定有很多曾经的患者会和我一样把这本《手册》悉心珍藏起来,作为一种特殊纪念品,定格这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护士站那个小小的空间里,五六名护士和工作人员也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态度和蔼,工作耐心,用语不仅专业,而且富有人性化,显得特别亲切。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邢颖和吴春燕护士,他们在给患者或家属办理相关手续的时候,还会就对方想不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很周到的建议,这一切,都不能不让人发自内心的赞叹!

  凡此种种,都演绎了一个动人的“场景”——虽然患者人很多,但却秩序井然,各司其职,看不到混乱,听不到喧嚣,让患者和家属皆期待而来,满意而去,全方位的避免了医患矛盾。让我不能不感动于第一医院眼科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严谨性和专业性;感动于广大医护人员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奉献精神!

  感动三:

  田主任亲自为我做手术的时候不仅手法轻柔、准确,而且,她还会和我亲切的聊天,让我绷紧的神经很快松弛下来,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手术。那一刻,让我真切地感到我们之间似乎并不是医患关系,而成了老朋友、老相识,甚至是亲人。手术对于我也似乎并不是痛苦,而成了一种特别的享受!

  感动四:

  眼科医院的患者以老年人和小朋友居多。众所周知,白内障是老年病,患者大多是六七十岁、甚至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这些人不仅视力很差,而且大多耳背,反应迟钝。要给这个群体解释清楚专业性很强的医疗问题,那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常常一个问题、一句话要大声的说上两三遍、四五遍,“声嘶力竭”是常有的事。而小朋友的眼疾也是多种多样,其中不乏疑难杂症。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陪同的家属心情也都十分焦虑,难免也会让医护人员多解释几遍……我曾于心不忍地问过王大夫:你们累吗?王大夫笑笑说:“习惯了!”

  “习惯了”!虽然只是简简单单三个字,但其中却蕴含了多少辛苦、多少奉献、多少高尚的职业精神、多少对患者真诚的爱啊!

  感动五:

  在第二只眼睛手术完成,按医嘱于次日复诊、摘除护眼纱罩、观察手术效果、测眼压、测视力、打消炎针等等,完成一系列术后检查和治疗程序之后,王大夫又在忙忙碌碌中专门找到我,说田主任特别交代要拔除我眼睛里的一根倒卷睫毛。那一刻,我都有些愣住了,我并没有感觉到眼里有什么不适呀!而且,这应该也不是手术治疗应该处理的范围吧?但是,田主任都及时发现并且在百忙中想到了——一根细小的睫毛。这印证了田主任和王大夫细心认真为患者负责的敬业精神!在为我细心拔除那根倒卷睫毛时,王大夫那轻柔准确的手法,那温柔关切的言语顷刻间让我的心融化了,眼眶也情不自禁的湿润起来……

  在相继完成两只眼睛的手术,摘下眼罩的一瞬间,我最强烈、甚至有些震撼的感觉就是眼前的一切突然间都变得清爽绚烂起来。所有映入眼帘的东西都是那么的清晰艳丽!抬眼望去,但见窗外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树叶苍翠,花开鲜艳,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真有一种往日混混沌沌,今日重见光明的兴奋和震撼!这也充分证明了田主任和王大夫为我施行的手术非常成功——因为我的眼睛并非单纯的白内障,还伴有严重的散光和屈光不正等问题,手术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想不到的是,如今,手术后的裸眼视力都达到了0.8—1.0,看远看近都合适,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竟然可以和伴随了我三十多年的眼镜“伴侣”说“拜拜”了!

  回忆就诊和手术难忘的过程,眼前突然幻化出一幕动人的情景——在这色彩分明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间;在清风拂煦、花团锦簇中,一群美丽的天使飘然而至——田主任、王大夫,和西安第一医院眼科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们,他们就是播撒光明的“美丽天使”。他们在播撒光明的同时也播撒了爱,让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患者在重新获得光明的同时,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持续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带给每一位中国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请容我对每一位美丽的“天使”说一声:“谢谢!”

  尊敬的西安市卫健委和西安市第一医院领导,如果我的上述几点感动能为你们在弘扬正能量,改善医患关系工作中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我将不胜欣慰!

  这次就诊和手术的过程,将永远珍存在我的记忆里……

  一位曾经的眼疾患者:卫建平

  2022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