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匆匆暮云茫
弹指竟已鬓染霜
往事闲时常激荡
时空无界唯梦乡
当年应招赴疆场
洞居经历实难忘
隨着时光的流逝,我那援越抗美的风华年代居然一转眼57年过去了。如今的战友们已陆陆续续地走了不少,这叫大自然的规律吧。近来我突发奇想,欲将无人提起的洞居经历写出来,虽然住时都不长,可它是战争年代特殊经历,曾起到过有效保存战斗力的作用,进而保证了抡修进度,也是我们同老美周旋的战地选择。这是为我们尚健在的战友以及已逝战友录下一段难忘的足迹。
大自然的馈赠,为人类提供了不尽相同的洞穴,真可谓无奇不有,形状不一,巧夺天工。人类的智慧将许多洞穴都派上了用场,象我国的敦煌石窟等,还有不断发现的洞穴被人们巧建成旅游景点。也有挖作居家的延安窑洞,战场上的防空洞等,因地制宜吧。
在越南也有与我国地貌相同的各种山洞,比如我们二连三排抡修六号公路错车道时从莱洲河至奠边府修到72公里处,附近有个山洞,原是越方战时用作油库的。我们去时正好空着,为省搭建帐篷,全排往进洞里,那洞可容一个连,我们排住那很宽松。整整住了一个多星期才又向前推进,那是1966年11月。
1965年春节期间,黄莲山下了场百年不遇的大雪,那里的亚热带绿叶阔叶林还未换装,被积雪压得纷纷断枝,有一人抱不过来的大树有的也压得连根拔起。我们连长正在办公,一棵大树从西倒向连部,连长险些被砸。为防止三排住地周围大树倒蹋,连里命令我们夜宿防空洞,我们在防空洞里睡了3晚,躲过了自然灾害。
1967年9月,12号线抢修进入尾声,老美更加肆无忌惮地对沿途加快轰炸频率。企图拖延抢修进度,他们无所不用其极。除了增添弹种类,还不定期地昼夜轰炸。比如子母弹丶钢珠弹丶菠萝弹丶定时弹,花样之多。还利用敌特在我方设置定时信号灯,指示夜间轰炸目标(老美夜间在目标上空投放探照灯然而飞在探照灯下向目标投弹)大有亡我之心不死势头。我和江西籍战友杨平品同志遇到一回,被我俩果断击灭信号灯。美机来后扑个空,转了一圈悻悻而回。我们俩还受到连长杨茂荣同志的表扬呢。
我们的住地西庄与号称胡志明小道的老挝接壤,说明胡志明小道对解放越南南方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所以越是12号公路抢修接近尾声越成了轰炸的重灾区。由于轰炸指数巨增,不少防空洞顶部土质结构,而且厚度也不能抵御重型炸弹,危险性较大,只有一排防空洞牢固,坚石结构,可予防重磅炸弹。实际情况引起领导重视。加上不久前11连连部遭炸,连领导和勤杂人员无一幸免于难,上级决定除留下一排坚守驻地外,其余两个排和连部人员全部转移营部附近的后山洞穴住。
这么一来,我们的施工位置不变,住地向后推移将近3公里,给上下班多添了个来回路程。我们每天上班要下山过沟再爬坡,穿过3连工地才可到达自已施工位置。碰到雨天,崎岖的小道泥泞打滑,行走艰难。这些也是后来我们工地遭炸最多,灾情最重而伤亡最少的原因之一。只不过我们所付出的艰辛多了点,总体还是划算的。
我们居住的山洞,原来是营部放一台发报机在那儿,报务员吕金正同志一个人在那工作。我们进住后洞里气氛热闹起来。
山洞面积不足200平米,进出仅一个门,高度6一1O米不等,空气流动不暢,阴天更加闷人。夜间人的呼吸与体味混杂,站岗回洞格外明显。我们全排合住山洞仅两个月,9班与11班在洞口附近林子里搭房搬出,余下两个班住洞也宽松多了。由于上班的来回路程不占施工时间,施工进度也没受到影响。
我们营在越南不只是2连人住过洞穴,4连也住过洞穴,他们出出进进还走事先搭好的跳板。一个目的,都是为了防御空袭。
如今我会经常回想那黄莲山的风雪夜,6号公路72公里附近的山洞,还有12线西庄末端收尾工程时又住山洞的原由。美机在西庄轰炸的恐怖阴影依然经常浮现脑际。有一次夜梦里因防空踩滑脚摔了一跤,醒来原是从床上摔了下来,双膝还在疼痛........
老美的侵略行径的阴影至今难以磨灭。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