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战火中的《人民铁军》报

     


战火中的《人民铁军》报

 吴志义
 

一张军报,是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是战斗的号角。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我国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我国安全。党中央、毛主席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加反侵略的正义之战。为保障战时铁路畅通,铁道兵团所属部队于1950年11月开始,陆续开赴前线,执行铁路抢修保障任务。
 



《人民铁军》报在朝鲜出版第一张报纸

 

1950年10月31日,《人民铁军》报发表社论《坚决粉碎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和平》;1950年11月24日,《人民铁军》报一版转载人民日报社论《中国人民志愿部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意义》,刊登《兵团政治部关于开展抗美援朝宣传工作的指示》;1951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政治部决定由朱德总司令题写报头的《人民铁军》报在朝鲜出版。

然而,《人民铁军》报出国赴朝并不顺利。入朝时,一辆载有报社编辑兼印刷厂厂长张健及7名印刷厂技术工人、印刷机具的十轮大卡车开往前线,为躲避敌军空袭,白天隐蔽,只能夜间行军。1951年3月1日夜间,汽车行驶中突然滑出路面,倾翻到40余米的山坡下,张健等5人当场牺牲,另有3人受伤。车上装载的印刷设备严重破损。后经紧急筹备,从国内征调6名排印工人,并重新购置相关设备,运抵朝鲜,1951年5月1日,第一张饱含烈士鲜血的《人民铁军》报与读者见面。

报纸陆续出版后,采编人员紧密配合朝鲜战场的形势和任务,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思想,总结交流战时铁路抢修经验,传播战地军事、政治和救护知识,为鼓舞指战员的斗志,保障铁路畅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朝鲜战地办报的环境和条件十分艰苦。新组建的印刷厂设在平安南道顺川郡北昌面寒岭里的一个自然山洞里。洞内用方木隔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编辑部,下层作印刷厂。临时接通的输电线路时常因敌机空袭而断电,拣字排版只能借助蜡烛的亮光操作,尔后由编辑记者和工人们一起摇动印刷机进行报纸印刷。印好后还要及时送到铁路抢修现场,直到指战员们看到自己队伍的报纸。后因时局和组织机构变动,《人民铁军》报曾一度停刊。

跨入1952年,朝鲜铁道线上的斗争进入到更加激烈和艰苦的阶段。敌人依仗并充分发挥其空中优势,由分段轰炸、两头堵截的战术,转为重点轰炸和所谓“卡住咽喉”不放的“绞杀战”,妄图彻底切断我铁路交通运输线,以挽回其败局。

在粉碎敌方“绞杀战”的日日夜夜里,铁道兵团广大指战员在千里铁道线上展开了一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英勇顽强、斗智斗勇的殊死斗争,奏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为了及时有效地宣传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顽强斗志,决定将停刊的《人民铁军》报复刊,并增调人员,加紧工作。
 



报采编、印刷人员在“山洞”里工作

 

复刊后的《人民铁军》报,设在朝鲜球场郡墨石里的一个山村。编辑部借住在一位朝鲜老乡十多平方米黄土为墙、茅草为顶的房中。大家一起动手,用包装箱、炮弹壳、木板、土坯搭成床铺、书架,白天办公,晚上住宿,大家称此为“炕头报社”。为了及时掌握千里铁道线上反轰炸斗争的动态,报社人员除适时深入重点现场了解情况外,与各师宣传科保持电话热线联系,及时掌握敌机轰炸中和轰炸后部队的抢修动态,了解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并及时整理成稿件见诸报端,使《人民铁军》报充满着浓郁的战斗气息。同时,编辑部注意从一线干部战士的大量来稿中,选用有战斗力、有思想、内容生动活泼的稿件,使报纸更加贴近一线,贴近生活,从而有效地鼓舞部队一线官兵的战斗意志,指导和推动了反“绞杀战”的胜利进行。

报社的工作艰苦而紧张。大家白天忙于采访,每当夜幕降临时,挂好防空窗帘,在煤油灯下,围坐在炕头上召开编前会,确定下期报纸的主旨、选题及稿件,随后分头画版样,改稿编稿。此时此刻,也常是敌机乘黑夜对桥梁线路频繁轰炸的时候,电话响个不停,不断有现场传来的最新消息和感人事迹,于是大家便对报纸内容做及时更动和调整,经常彻夜奋战到东方欲晓。长期的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有人日渐消瘦,甚至患上肠胃、神经疾病,却依然情绪饱满,坚持工作。报社工作自然也有让人“放松”的时候,那是防空待避的时间,每逢听到防空警报枪声一响,必须吹灭油灯,一人一角或蹲或坐,守在土炕上,漫无边际,谈点工作,说点趣闻,精神情绪可以得到些许缓解。

 



采编人员在抗美援朝前线合影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给志愿军下达了关于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冒险登陆,争取更大胜利的指示。《人民铁军》报为配合形势,鼓舞士气,从1953年开始,大力宣传铁道兵团各部队在保卫钢铁运输线中的伟大胜利和英雄事迹,重点报道清川江大桥守卫部队英勇顽强的反轰炸斗争,连续重点报道铁道兵团第二届庆功大会二等以上功臣的感人事迹。其中,突出的有铁道兵团第一师一团一连副连长杨连第,他在铁路抢修中屡立战功,在清川江大桥上指挥战士们起重钢梁时,因一颗定时炸弹突然爆炸,被弹片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同时,对在紧急备战反轰炸斗争中牺牲的英雄战士袁孝文进行了重点报道。1953年2月8日,他带领两名战士在京义铁路线上执行夜间巡逻任务,一列火车刚刚通过,敌机轰炸使线路遭到破坏,为了保证后续列车的安全,他冲进轰炸圈中探查线路破坏情况,不幸被一颗子母弹炸断左腿,他摸着钢轨继续爬行,右腿被又一颗子母弹炸伤,昏迷中一声汽笛将他唤醒,他忍着疼痛爬过破坏区,在钢轨上安放好五个“响墩”紧急停车信号,拦住了一列满载弹药、物资的列车,自己却因伤势严重壮烈牺牲。杨连第、袁孝文的英雄事迹,后被选登于《辞海》历史卷中国近代史词条,铁道兵烈士仅此两人。

同一时期,报纸还对铁道兵团突出的先进个人刘长岭、李云龙、史阜民、阎万库、田清洲、宋万宏、钟英、李文生、王宝等人的英勇事迹,也进行了陆续宣传报道。

1953年10月16日,《人民铁军》报社编务和印刷厂人员,随铁道兵团机关离开朝鲜兰田里,于18日返回北京,结束了朝鲜的战地办报生涯。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