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难忘的成都财会学习班

  一九七八年上半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铁道兵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需要,铁道兵第一指挥部(原铁道兵西南指挥部),拟在成都举办一次为期三个月的财会人员学习班。铁十师迅速行动,并从各个单位抽调了十九名人员前往参加。自己作为一名统计人员,也十分荣幸地被选中,从而正式走进了财会和价值核算人员的队伍。

  从部队的财务股,到经济核算办公室,再到计划科。从工程局的计划统计处到经营部,自己再也没有离开过经济核算行列,几乎一辈子与计划、统计、预算、计价、成本核算、投标报价等打交道。也经历和见证了,从任务分配到找米下锅、投标竞争的激烈转变,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经济飞跃、战果辉煌,时而还有激烈竞争的惊心动魄,令人感慨、令人振奋。

  然而,成都财会学习班则是自己终身事业的第一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其中更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和经历。

  记得离开寒冷缺氧、偏僻荒凉的青藏高原,来到了骄阳似火的美丽成都,从冬到夏、棉衣换单衣,我感到了无比的激动兴奋和轻松愉快。

  名不虚传的蓉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车水马龙、美丽繁华、美食美景、美女如云。比起青藏高原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然而,更多的美景还没有来得及欣赏,就已经迅速地进入了紧张的、令人窒息的学习阶段。

  我们学习的是工程成本核算,主要内容有财务会计的增减记账法等,虽然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和数学知识,但严格的标准制度和规范要求,令人难以想象。大部分内容都要死记硬背,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能乱用,否则就要被扣分。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对我们这些初入门的人来说难度更大。况且三天一小考,一周一大考,全部都会记录在案。

  每次公布考试成绩时,都是大家最为紧张的时刻。满分为一百分,选择题为二十分。当老师在全班公布XX学员成绩为一百加二十时,这件事是最最令人开心和激动的事情。而成绩落后的人则压力巨大。因此,夜不能寐而躺在床上背书的人比比皆是,利用节假日不休息而坚持读书的更是大有人在。当然这些都是违规的,按部队的要求是绝对不允许的。在课堂上除认真地听讲以外,任何人都不敢随意缺勤一堂课。

  虽然学习紧张,但是伙食还是很不错的,品种繁多、花样齐全,好多品种还是自己平生第一次接触,比如鸭肉、鹅肉、苦瓜等,比起高原条件,犹如天天过年。但由于主食几乎全是大米,我们北方人还是稍有不适,再加上天热流汗,不少北方人都消瘦了好几公斤。好在经常有机会出去过过面食瘾,吃几碗小面或操手(馄饨)等,也令人感到无比的开心和快乐。奇怪的是,自己当年在成都却从未见过火锅,第一次吃火锅则是兵改工以后在重庆,麻辣鲜香、汗水泪水直下,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天气炎热,学员们整天汗流浃背,但当时的条件,教室和宿舍都没有风扇降温,更谈不上有空调。况且当时学习班的人员太多,除我们之外,还有机械设备、物资管理等学习班。百余人同时培训,住宿特别拥挤,一个房间住6、7个人,更没有桌椅,每个人只能趴在自己的床上学习或做作业,湿透的衣服经常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有时犹如春运期间的火车厢。

  记得当时招待所里也没有服务员,内外卫生均由学员自己负责打扫,虽然学员们全部都是男兵,但要求绝对不允许赤身裸体,因为部队特别讲究军容风纪,有时还要求着装整齐、穿戴统一。所以,汗湿衬衣、军装也是常见的现象。在当时,想要洗澡冲凉的难度也特别大,卫生间的淋浴下经常是排队等候、人满为患。

  虽然酷暑难耐、条件艰苦,但几乎人人都毫无怨言,觉得一切均属正常,学习热情的高潮前所未有。况且当时市民们,能够享受到空调的人也极为少见。就此,我们在以后的聚会时还经常提及此类话题:为什么当年的人们的忍耐程度都非常强,比如拥挤的春运火车,空气污染、臭气熏天、行动艰难,有人连续站立几十个小时,也能够忍耐和接受。而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

  关角隧道环境恶劣、烟雾笼罩、极度缺氧,而我们的战士,每天还要工作七八个小时,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并且经常有人晕倒(有一次竟然晕倒了32人),但他们稍事休息后又能及时返回施工现场。试问现在的人,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并返回?

  当然,除信仰和精神力量以外,恶劣的环境也能够锤炼出人们的坚强意志。红军、志愿军的铁人精神也是在恶劣的环境下被逼出来的。

  而今天优渥的生活条件,使后辈们人体的机能严重退化,生理的承受力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冬天必须有暖气、夏天离不开空调,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路不想走,娇气、脆弱,犹如温室里的花朵。从而导致了贪图享乐、怕吃苦受累、信仰缺失的普遍现象。网传中国最能吃苦的一代人已经老了,重活累活无人干了,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及优良传统的继承受阻,铁道兵精神的永久弘扬令人担忧。这种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

  扯远了、跑题了,但以上内容确实是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总之,成都财会学习班确实有很多收获和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主要如下:

  一是难忘紧张的学习环境,天天都在复习备考,周周犹如参加高考,个个好似学习狂人,人人整日挥汗如雨。刻骨铭心地亲身经历了那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为以后的自学成才增添了动力。实践证明,我们十九个人,在以后的工作中,个个都是精英骨干,人人都能独当一面,有的人成为财务主管、有的成为核算领导、有的担任了总会计师、计财部长等,王玉松战友更是担任了集团公司的总经济师、副总经理。成都的财会学习班,我们认为它是经济核算人才的摇篮,初钢淬火的福地。

  二是难忘参观的诸多景点,学习虽然十分紧张,但指挥部领导为缓解压力,还利用周日安排我们参观了周围不少的有名景点(当时还没有讲是旅游,计划安排都称为是参观)。其中有宏伟浩大的都江堰,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水利工程的奇迹;还有新都宝光寺的五百罗汉,气势磅礴、历史悠久,令人惊叹;大邑县刘文彩庄园,收租院泥塑的逼真、水牢的恐怖,至今印象深刻⋯⋯。虽然以上景点以后再也没有去过,但当时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令人终生难忘。

  三是难忘过足的电影瘾,在青藏高原,看一场电影犹如过节,十分不易。但指挥部领导十分关心学员,每周都要安排我们,坐汽车去马家花园机关大院看一到两次电影,记得有一次机关放映电影《刘巧儿》,因故没有安排我们,但第二天白天还把影片送到了招待所,在适当遮挡的教室里,近百人汗流浃背地圆了电影梦。

  另外,当时在班里,自己是一个有名的电影迷,只要有一点时间,都要到附近的电影院买票看电影。当时的不少电影刚刚解禁,外国的新片也不少。几乎每个周六自己都要买一份晚报,把周日的电影安排得满满当当,其中有一个周日竟然连续看了五场电影,连饭都顾不上吃去赶点赶场。学习结业时,自己出示了所集存的一厚沓电影票根(每张都有所看电影的名字),战友们看了都十分震惊。我也发现,周日看电影,第二天头脑更加清醒,神清气爽,更利于学习。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优良。所以劳逸结合、适当放松犹如磨刀,永远不误砍柴工。成都的看电影也使自己广为人知,这件事成为笑谈、至今难忘。

  四是难忘的支农经历,还是为缓解压力,其中有一个周日,我们还参加了支农劳动,就是到近郊农村,把农民已经收割的水稻,挑运到他们的场院。距离虽然不远,但很少挑重担的我们,肩膀都被压得红肿疼痛,叫苦连天。而经常挑担的刘立胜等南方老兵,他们却显得轻松自如,一闪一闪、步伐稳健,且又多又快。农民的热情、大家的欢声笑语,空前的头脑放松,这次活动令人难忘。劳动的当晚大家都没有去熬夜学习,都踏踏实实地睡了一夜安宁觉。

  五是难忘的人山人海。记得有一个周日我们坐汽车外出活动,路过一个集市,乌泱乌泱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我们部队的几辆军用大卡车几乎寸步难行,再按喇叭也无济于事,无奈也只能跟着人流缓慢移动,耽误了很长时间,也使自己见证了什么是真正的人山人海。回到天峻县以后,自己讲给当地人听,他们根本不信,认为全县人都集中到县城,也不可能造成拥挤。但四川的人山人海却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是最最难忘司令员的接见。在学习期间,我们还受到了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将军的接见。当时我们全体学员,在招待所的一块空地上,提前按照准备拍照的队形排列。

  待将军到来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将军笑容满面地挥手致意,并向大家问好。但他也并没有坐下,而是在我们的队列前来回踱步,边走边讲话,年近七旬的老人,显得精神焕发,声音洪亮,使人感到十分的随意与亲和。

  将军讲了他的不少往事和难忘经历,并勉励大家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铁路建设贡献力量。随后,他又和大家合影留念。学员们都感到特别的高兴和激动,觉得能够和自己兵种的最高首长合影留念,而且他还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传奇将军,所以兴奋、幸运、开心快乐是每个战士的共同感受。

  遗憾的是,至今我们都没有看到那张珍贵的合影,如果那位首长或战友,有那张照片,可否发到网上与大家共享,那更是一件令人开心的大好事。

  成都财会学习班令人怀念、令人珍惜、令人难忘!

  二0二五年元月于西安

  附录一:成都西南指挥部财会学习班人员名单

  (铁道兵第十师共计十九人)

  师 机 关 廖啟彩(领队)

  师后核办 孙玉贵

  四十六团 翟守金 扈振祥 刘保杰

  四十七团 李遂志 左西宁

  四十八团 武远新 袁西奇

  四十九团 王克玺 闫青山

  五 十 团 刘立胜 王玉松 白顺才

  师 仓 库 王绍新

  师机械营 杨留根

  师汽车营 郑吉清

  师修理营 倪天亮

  师水电营 刘振兴

  (注:上表中的李遂志、郑吉清战友已经在50多岁时因病英年早逝,在此表示沉痛的哀悼和怀念。)

  一九七八年于成都市人民北路铁一指招待所

  附录二:《战友学友有情意》二首

  左西宁

  一九七八年五月,铁道兵第十师十九名年轻战友,暂别青藏高原"天路"工程工地,来到了成都学习财会业务知识。至今已达四十五年之久,但往日情景却仍然厉厉在目,欢声笑语,难以忘怀。昨日西安部分战友聚会,现以拙诗抒情,以示怀念。

  (一)

  十九铁兵蓉城聚,

  学习财会到一起。

  专业知识要牢记,

  百加二十心里喜。(l)

  学习旅游有情趣,(2)

  司令接见添动力。(3)

  "黄埔毕业"回营去,(4)

  "天路"建设把功立。

  (二)

  四十五载己过去,

  欢声笑语记心里。

  战友学友有情意,

  难忘苦乐好兄弟。

  今日微信把旧叙,

  不知何时再相聚。

  但愿诸君有福气,

  健康快乐到无期。

  注:(l)每日学习考核,得到一百加二十分是心里最高兴的事。

  (2)学习期间还游览了都江堰、大邑县刘文彩庄园、新都宝光寺、杜甫草堂等。

  (3)铁道兵陈再道司令员。

  (4)有人戏称成都财会学习班为核算的黄埔军校。

  (以上两图为部分战友西安聚会时的照片。前排左起:闫青山、倪天亮、王玉松、白顺才、王克玺。后排左起:孙玉贵、袁西奇、廖啟彩、左西宁)

  二0二三年六月十八日于西安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