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组织的劳动竞赛中,巴玉隧道进口平导多次获奖,2016年7月还荣获单月辅助坑道创纪录奖。工区长陈永本人也屡屡获奖,被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评为拉林铁路优秀施工架子队队长,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中铁十二局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技术员、敬业标兵、青年岗位能手、实干先进个人,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2016年在铁路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火车头奖章。他的科技论文《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在西山隧道的应用》、《复杂地质条件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等,也先后在《山西建筑》等科技期刊上发表。赞他获奖无数,荣誉有加,陈永淡淡一笑,说:“这些都只能表明一时一事,过去就过去了。而我还是我,永远的隧道工。”永远的隧道工!这就是隧道工陈永的追求。在巴玉隧道的掌子面上,什么时候都能看到陈永的身影。凿岩开挖,陈永在现场细心地做技术指导;爆破出碴,陈永也在现场调度指挥车来车往;断面支护,陈永还在现场进行安全防护检查。又一个工序循环开始凿岩开挖了,陈永准在掌子面上。别人一个工序干完出隧洞休息,他这个工序刚跟班干完,下一个工序又上去了。架子队的农民工说,只要在洞子里看到陈永在,我们的心里就踏实了。陈永平常和大家有说有笑,没有烦恼。他的个子不高,换上肥大的安全防护服,穿上高筒雨靴,头戴安全帽,从背影看上去,和农民工没什么区别。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个子,一进隧道洞里,却立刻像换了个人一样,内心里充满着强大的正能量。一次,他从二衬班打隧道衬砌的现场走过,突然感觉有点什么不对头。他又返回来看着二衬班工人灌注混凝土砂浆,他一眼看出混凝土砂浆流动得要快那么一点点,他将手伸进去抓起一把混凝土砂浆,砂浆从他的指缝迅速流出。他果断地叫停,指出这车混凝土不合乎标准要求,加水多了。他叫来试验班取样检测,果然这车混凝土砂浆含水配比高出标准0.02点,也就是说一车8立方米的混凝土砂浆,大约仅仅多加了一桶水。陈永叫来衬砌班长,告诉他这车混凝土砂浆全部报废,重新配比。衬砌班长心里佩服陈永的眼光厉害,任何一点马虎都休想在他眼皮底下蒙混过关。口里却委屈叫喊着:“这不是浪费了吗?能不能这次将就着用了吧,保证下不为例!”陈永严肃地跟衬砌班长说:“没有下不为例。这次我把你放过,就是一次犯罪!”接着陈永耐心地跟衬砌班长把道理讲清楚:混凝土中,除了空气以外密度最小的就是水了,混凝土的用水量越大,混凝土的密度越小,强度就越低。在隧道施工中,每一车混凝土都是唯一的一次,一次质量不合格,导致隧道衬砌强度不够,那就等于在隧道里埋设了一个定时炸弹啊,随时都有可能毁了整个隧道啊!一席话,说得衬砌班长心服口服,可他还是没明白,陈永怎么就能一眼看得出混凝土砂浆不合格呢?隧道测量班在隧道施工中起到引导和修正开挖方向的重要作用,首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按隧道设计图纸的参数在现场放样,施工人员按放样开挖、支护、衬砌,这样才能保证隧道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有次测量班在隧道中线放样,按规定要求台车铺轨要将台车中线与隧道中线相吻合,这样才能以放样中线为基准去开挖。可是由于地形原因,台车中线与隧道中线总是相差三四厘米,怎么对也不能相吻合。为了赶时间,放线员将台车的中线往一边移动了三四厘米,人为地将两者相吻合。陈永当时正在测量现场,就感到奇怪了,刚才还报告说错位三四厘米,怎么台车轨道没有移位,就自动吻合了?放线员再次报告,确认真的吻合了。陈永还是不放心,自己爬到台车上去检查确认,结果发现了台车中线与隧道放样中线是怎样相吻合的。他狠狠地批评了放线员,当场责令测量班换人,并要求立刻纠正,重新对位。事后,放线员主动找到陈永检查错误,陈永批评说:“你要知道如果台车中线和隧道中线两者错位,后果十分严重。轻则导致隧道超挖或欠挖,造成误工或浪费,将错位延续下去,就不是错位三厘米、四厘米的小问题,而是错位三米、四米、十几米的大问题,甚至将导致隧道因开挖偏移错位而报废。这个责任你负得起吗?你、我都负不起!”从此,这位放线员吸取教训,不但自己工作不敢再马虎,而且还自觉监督别人都别马虎。每次不管谁放线对位,他都主动再检查确认一遍,把陈永告诫他的话,给同事再学说一遍。这就是对工作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就是严格要求、师徒传承的拉林铁路工匠。在外人看起来是粗线条的铁路隧道施工中,也一直在追求着只有自己能感受到的完美和极致。在陈永的示范带领下,巴玉隧道进口工区的施工人员虽然身在雪域高原苦点、累点,但工作生活是团结的、快乐的。而支撑他们能够在高原坚持下来的,不正是这种可贵的工匠精神吗?美哉,雪域高原!壮哉,巴玉隧道!赞哉,永远的隧道工!
编辑:岁月凝思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