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新论辑要(1)长征

  

  按语:1934年10月,为应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与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中共中央率领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万里长征。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改写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和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选辑了近期网上发表的新论点以飨读者朋友。

  (一)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何友良提出:长征决策的形成与释疑:针对社会上有一种“长征是一个突然事件”的观点,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辩论:

  (一)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周恩来和军事顾问李德首提战略机动、撤离苏区计划,形成议案并向共产国际驻上海代表和共产国际报告。(二)共产国际驻上海代表同意中共的撤离计划,几次向共产国际转达中共计划,尽力说明战略转移的必要性并提出完善建议。(三)共产国际书记处讨论并同意中共和共产国际驻上海代表的意见。(四)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会议最后完成长征决策。文章最后认为,长征决策当然不是一个新问题,只是因为不时出现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新言论,而成为不能不引人关注而需要重温、辨析的问题。说到底,长征决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是一个重大的组织行为,更是作为军事史绝唱的红军长征的重要起步环节。对于这样一个严肃的历史问题,应当实事求是地解读,而不能随意言说和演绎。

  (二)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蒋建农撰文提出:自我革命的历史必然——红军长征出发前有备无备问题的启示。

  长征,是中国南方的各路红军历时两年辗转向中国西北地区的一次战略大迁徙。参加长征的有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总人数高达20万(沿途扩红数不计),四支部队的总行程达6.5万余里,途经约2亿人口的大半个中国;长征是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直接率领下进行的,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也随之迁徙,这是一个“国家”的迁徙。这场巨大的社会变动,不仅给苏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苏区人民带来极大的震撼,而且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红军长征出发史,是研究这场社会巨变的开端。

  重温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历史,我们看到:这不是一支各自奔命的队伍,而是一支准备投入新的战斗的队伍。用革命理想凝聚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将士,不仅没有在危急关头如其他军队那样“大难临头各自飞”,而且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血脉相连的阶级基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奋斗目标,普遍具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组织原则,使全党和全军上下普遍认识到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广大红军将士和革命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贞信仰没有变,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没有动摇。他们的忘我牺牲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斗志,以及坚韧不拔的党性和气壮山河的英雄主义风骨,是中国共产党在最危难时刻依然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之根基,从而才能在遵义会议上实现自我革命,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三)

  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原副主任凌步机:如听伟人指,红军本可不长征。

  1961年2月,朱德到福建闽西视察工作。途经武夷山时,他回忆起1932年春红军攻打赣州时的往事,于2月9日写下《经闽西感怀》一诗:“不听仙人指,寻求武夷巅。越过仙霞岭,早登天台山。赣闽成一片,直到杭州湾。出击求巩固,灭敌在此间。”朱德解释说:“这首诗第一句以下的各句,都是毛泽东当时的指示精神。1932年春,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推行攻打中心城市的错误方针,当时以红军一部攻打赣州,结果没有打下来。毛主席针对这种错误方针,提出向闽浙赣地区前进,在那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但这一正确主张,未被采纳。”【《经闽西感怀》(1961年2月9日),《朱德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7页。】

  朱德将伟人毛泽东比作“仙人”,对当时苏区党和红军领导机关“不听仙人指”深感遗憾,认为如听“仙人指”,就能“赣闽成一片,直到杭州湾。出击求巩固,灭敌在此间”。朱德当年是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此事过去30年后如此深感遗憾,发出如此感慨,可见“仙人指”是何等正确!其实,在笔者看来,按照事物发展逻辑来理解,当年苏区党和红军领导机关如听“仙人指”,不仅能获得朱德诗中所描述之奇效,还能使中央苏区避免后来发生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红军主力完全可以不撤离苏区进行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革命后来的进程也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场景。

  (四)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发文说:

  红六军团成立于1933年6月,活动于湘赣苏区,自诞生之日起就处在国民党军的包围之中,经常面对十倍以至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湘赣苏区是中央苏区的侧翼,承担着辅助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的任务。1934年,由于受“左”倾路线的错误作战方针的影响,作战接连失利,被迫于7月初离开湘赣苏区中心区域,转战到永新东南的牛田、泰和津洞一带,处境十分不利。7月下旬,红六军团以“西征先遣队”的名义出发,打破敌人对湘赣苏区的包围圈,到达遂川横石和新江口,并安寨扎营进行整训。8月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红十七师、红十八师和红四分校等部,共计9700余人,率先“突围”。从而拉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红六军团西征辗转斗争的历程,为伟大长征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伟大长征精神的先行实践。

  (资料来源于网络,以上图片均为哲文摄制)

  2024年10月14日发

  2024年296期、总第07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