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明月心事》——跟着课本品古诗之七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学课本节选了李白的《古朗月行》。起笔就用儿童的纯真眼光,来描摹月亮,连用了两个比喻,就像白玉琢成的盘子,就像瑶台仙子照影的宝镜,飞悬在云天之上,画面多么清净而美好。尤其是描写儿童眼中的事物,是真淳而神奇的,用一个“呼”字、一个“疑”字,尽得天真烂漫之趣。这让我想起双胞胎儿子八岁时,我让他们学着写诗的情景。当时,老二鸣丹写了一首《长城》:“长城万里长,看似连天上。又像一条龙,飞翔在山岗。”有夸张有比喻,颇有点这首诗的影子。老大鸣岐于是也写了一首:“鸣丹作首诗,献给家长看。爸说太好了,妈说不简单。”哈哈哈!
 

 

李白写这首《古朗月行》,是拟乐府古题的《朗月行》所作,南朝刘宋诗人鲍照就写过一首《朗月行》,写的是明月当窗,佳人弦歌侑酒的情景。而李白只是拿来这个题目,来抒发自己的忧思之情。全诗是: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李白以一贯的浪漫之笔,把瑰丽奇幻的神话引入诗中,并进行了新的创造。古代神话中,月亮中有桂树,有姮娥、吴刚等仙人,有捣炼仙药的玉兔,还有一只蟾蜍,所以月亮也有蟾宫、银蟾等别称。

  李白以童心写完月亮的形状之后,就用屈原《天问》一样的奇瑰笔法,开始对月亮作进一步的审视和追问。屈原写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然能够缺了又圆、死而重生?对月亮有什么好处,而有玉兔在其腹中?

  月亮本是那样的皎洁美丽,月中仙子垂着双脚,桂树的轮廓团团圞圞。桂树下的白兔天天捣药,又是要献给谁吃呢?这清和安谧的场景,让人心情愉悦。

  可是,李白笔锋一转,霎时圆满变为缺憾,清欢转为忧思。月中的蟾蜍,原本是阴精所化,也就是月亮的精魂,张衡《灵宪》里说:“月者,阴精,积而成兽,像蛤、兔焉。”《淮南子》则说,“羿妻姮娥窃以奔月,托身为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而李白笔下,蟾蜍成了天狗一样的蚀月者,在它的啮食下,月亮渐渐残缺沦没,渐渐晦暗无光。后羿曾经射落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在天上值班巡行,换来了天人两界的清平。而今,又有哪个英雄能阻止蟾蜍的恶行呢?他只能眼看着月亮一步步被侵蚀沦亡,越来越没法看了,忧愤和悲伤真让人肝肠寸断!
 

/后羿射日(图片来源网络)/
 

  月亮,是李白诗歌的重要寄情之物,他流传至今的诗中,吟咏到月亮的诗篇达340余首,差不多占他全部诗作的四分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他把月亮当成了知音,这次,更是当成了映照大唐国运的镜子。

后人推断,这首诗是“忧禄山将叛时作”。前半部分那皎洁的月亮,清平的景象,是在照应开元盛世,那时的唐明皇励精图治,君正臣良,大唐一派盛世光景。到了天宝后期,皇帝宠爱杨贵妃,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擅权误国,朝政糜烂,安禄山正磨刀霍霍,伺机进犯。月亮被“蟾蜍”蚕食,变得残破不堪。对此,作者满怀忧愤,盼望有后羿那样的救世英雄,能够力挽狂澜。可是,现实让他深感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局面一步步变得不可收拾。
 

 

无独有偶,早年间,李白就曾用“蟾蜍蚀月”的比拟,写过一首诗。那是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他写了《古风五十九首》,其中第二首道: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蝃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沉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当时,唐明皇以王皇后不会生孩子等理由将其废黜,而想要改立自己宠爱的武则天侄孙女武惠妃为皇后,虽然因为大臣劝谏,武惠妃没能如愿,但她还是用阴谋害死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给大唐造成了深远的危害。“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四句,就是王皇后被废黜的曲折描写。长门宫是汉武帝废黜皇后陈阿娇之后,让她迁居的宫院,后来成了冷宫的代称。桂花不能结子,于是遭受了天威下的严霜打击。《幼学琼林》中说:“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蝃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是说白虹侵袭象征皇帝的紫微星,日月也变得黯淡了。“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指的是阴云阻挡了日月的光华,万物变得晦暗不明。李白反复描写日月星等光明天体遭受侵袭遮蔽的情景,使得整首诗的氛围都是黯淡、萧杀和沉郁的。

  这两首诗虽然用意相似,但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写作技巧不同,《古朗月行》更加生动,更加精彩。李白写出了世界景象由清新美好,逐渐转为阴郁晦暗的动态过程,用精妙的比喻、奇幻的神话映射现实,又把自己的情绪代入其中,写得深婉曲折、摇曳多姿。而且,李白诗情横溢,挥动灵动的大笔,天上人间纵横写去,使得全诗境界阔大,不同凡响。而最动人的,是写这首诗时,李白有着屈子的精神内核,忧国忧民,心怀天下。那一轮月亮,不是和他消遣闲愁时对酌的月亮,而是家国的化身。
 

 

作者简介

王秉良,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大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学会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具象中国”油画双年展和“大路画展”学术主持人。在《中国青年作家报》连载《悟画记》《跟着课本品古诗》专栏,并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和《中国书画报》刊发系列文人画评论散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文摘报》等报刊转载。


照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老粥

上一篇:床单上的“地图”
下一篇:田园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