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铁道兵汽车团的故事:我们的芳华

  



铁道兵汽车团的故事:我们的芳华
 

  梅梓祥导读:

  以老照片为主,配简短的文字说明,照片背后自然有许多故事。从寥寥数语中,能想象到警通排工作的辛劳,连拍合影照的机会都没有;也有野外维修线路、从事体力劳动;女兵们顽皮,悄悄去照相馆照相、挤在摩托车上合影;重感情,亲密无间的战友感情,46年后再聚首,在在都是明证。

  祝女兵们健康长寿!

图片

  我们的芳华

  王克莉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些少男少女从大江南北走到一起,担负起铁道兵建设祖国使命,那时的我们……

图片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们八姐妹分到了总机班,照了全班第一张合影。工作太忙,凑不齐,是外线班的男兵替我们值班才完成“合影”。

图片

  请男兵值班,我们悄悄去大雁塔合了个影,回来挨了排长一顿训。

图片

  不值班的女兵和男兵去东郊灞河拉砖,路过兴庆公园时留影,个个灰头土脸的!

  左、新兵连第一张照片,傻傻的,一脸的青涩;中、一九七一年夏天,有点老成了;右、去成都西南指挥部之前。

  一九七二年,因“九·一三”事件没有征兵,我们虽然当兵一年多了,但是在没有新兵入伍前我们还是新兵。

图片

  一九七三年,我们班里从铁道兵西南指挥部调来了一位战友刘萍,那年我们班九个人。

图片

  一九七六年,我们班仅有的六人即将分别时合影。

  一九七六年汽车团撤编前,二十岁的我们已是汽车团六年的老兵了。我们班六人,二人去青海铁七师,四人去成都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我们班六个人在小寨照像馆一人照了一张照片互送留念。

  那个年代照相机珍贵,照相都是去照相馆。我们班战友是自始至终六年都在一起,但留存的照片却不多,所以愈感弥足珍贵。

图片

  我们班的演出,庄班长编剧,好象是《银线传万里》。

图片

  团部大楼前,,平时老羡幕通迅班的摩托车,趁着没人开,我们坐上合个影。

图片

  一九七六年十月,分别前在钟楼邮局门前合影。那是一九七六年男兵接了我们的班。照片中少了杨妙娜,那天她有事缺席了。

图片

  左图:一九七六年分别后,叶素玲去了青海格尔木的铁七师,改行到七师医院当护士了,这是在青藏高原骑骆驼巡回医疗时留影。右下图:调到七师医院的叶素玲在青海大草原骑着骏马去牧区巡回医疗留影。右上图:叶素玲和杨妙娜在藏区巡回医疗,藏民家的奶羊生下小羊羔,一黑一白十分可爱,二位兵姐一人抱一只,宣传干事抓拍到这个珍贵的镜头。

图片

  左图:凌空飞燕(李亚非供稿)右图:查线路上(李亚非供稿)

  山高路险弯道急,汽车兵面前无险阻。我们汽车团的战友们就是在艰难险阻下练就过硬的驾驶技术,车轮滚滚,常年奔驰在崇山峻岭中。后来,我也学会了开车,每当有人问我什么时候学会的开车?我都自豪地吹牛:我是汽车团的兵,教练是开拖车的,路考是在翻越秦岭的冰雪路上,听的人都对我羡慕不已,决定跟着我混了……

  2017年6月,铁道兵独立汽车团警通排总机班战友,应临沂独立汽车团警通排老战友邀约,前往沂蒙革命老区相聚。巍巍大青山,浓浓沂蒙情,这里是我们的父辈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也是我们回忆绽放青春的福地,分别四十六年,大家重新相聚,喜悦之情荡漾在每个战友的脸上,影像记录每一个难忘的瞬间。

图片

  四十六年后欢聚在沂蒙。警通排的合个影,梁振宇排长坐中间。

图片

  当天晚宴,警卫二班长田玉富致欢迎词,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让我们共饮一杯美酒,我们的临沂行、战友情永远值得怀念。

图片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小调发源地欢聚。

图片

  在临沂新区市政府大楼前广场合影留念,依依惜别,来年再相会。

  相册跨越了四十六年,虽然只有我们的青春岁月和花甲之年,缺失了中间几十年每个人成长奋斗史,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战友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祝亲战友们在余下的日子里夕阳无限好,且行且珍惜!

  王克莉:1956年出生,1971年元月2日入伍汽车团,参军时还是一名中学生,从1971年到1976年10月一直都在汽车团总机班,1976年10月份调到铁道兵西南指挥部总机班,1977年4月复原到西安。1977年至2007年工作安排在西安工商银行,直到退休。

       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