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跟着老韦,去他的布依族寨

 

 

  这次安顺战友聚会,认识了韦正兴。

  韦正兴是原铁道兵33团汽车1连的75年兵,年龄比我还长1岁,我便改口称他为韦大哥,有时也喊他老韦。

  原来在33团老兵群里看过他写的诗,句子不长,可是很接地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很感人。

  因为都是一个团里的,这样就有了一种潜在的感情,所以一见面,用不着介绍,我们的手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韦正兴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朴实,花白的短发,黑里透红的额头,厚厚的嘴巴,一脸的淳朴厚道。他个头不高,却很敦实,腿脚也利索,根本看不出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

  尤其他对人很热情,一开口说话,总是面带微笑。

  听说他是布依族,我就想去他老家看看。
 


 

  韦正兴的家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本寨镇岩下村一个叫小坝的地方,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隶属安顺市管辖。

  从安顺出来走贵黄高速,到镇宁县也就30多公里的路程。可是从镇宁到本寨镇岩下的路却有60多公里,尽管也是很好的县乡柏油公路,可那道路左拐右弯的,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而且弯的很急,常常让人想不到的提心吊胆。

  幸好老韦的车技很娴熟,听说在部队时开车就受到人们的好评,退伍后在安顺市教育部门也开了几十年的车,所以说他开的车很稳,颇有安全感。

  一路上,从他的话语里,让我对布依族有了大致的理解。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但最有说服力的是说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首要栽培水稻。男人喜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大都穿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穿蜡染的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饰、项圈等细软。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



 

  中途,老韦还找了一个苗族朋友杨老师,我们在苗寨停了段时间,杨老师还找来几个当地的苗族老艺人,给我们跳了当地的舞蹈,唱了当地山歌,中午苗寨的朋友还炖了一大锅新鲜的鸡肉鸡汤,喝了当地的包谷酒。我说,回头一定要写点苗寨的文章,这个地方很有文学的特色。

  刚吃过午饭,天气还有点热,老韦说已经距离他们家不远了。我说,那就先到你家看看,最好找一点原始的东西开开眼界。

  于是,我们就上了车,把车窗玻璃摇了下来,那山风就晃晃悠悠地吹了过来,让人觉得身上凉飕飕的,十分的惬意。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变化较大。我们的车很快就上了县境东北部的茅草坡山主峰,老韦说这是全县的最高点,海拔一千六百多米呢。看来,镇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怪不得一路的都是山地和丘陵。

  忽然,我发现距离我们盘山脚下有一条清水河,水流清澈见底 ,别有一番轻流曼舞的婀娜多姿,在阳光的照射下,虹霓隐现,缥缥缈缈,似实如虚,神奇美妙。

  老韦说,这是他们的母亲河,他们就是吃这河里的水长大的。他用手指着对面的一排群山说那里就是他可爱的家,说原来坝子上吃水还是很困难的,这几年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好,他们所处的村庄可以吃到自来水了。

  我抬眼看了一下河对岸,在一大片郁郁葱葱的半山坡上,隐隐约约地发现了几户绿树掩映的房屋,四周的群山静谧,在被雨水冲刷干净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金色的阳光给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铺上了一层金辉,显得很诗情画意。

  老韦说他们村的周围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锑、铅锌、铁、锰土、陶土等,都在等说开采。附近还有神奇壮观的夜郎洞、石花洞、响水洞以及天坑、燕峰斜崖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让我在他这里停几天,可以带我去看看的。

  我说,来年吧,今天就去生你养你的那个小坝看看吧。
 


 

  七拐八拐的大约走了又大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小坝寨,这里就是韦正兴儿时生活过的地方。

  这个坝子不大,大概有几十户人家,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就是那石板房,因为镇宁这地方生长着天然的重晶石、大理石、方解石、石炭石等不同的石块,当地布依族的居民们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

  布依族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也就是在前半部正面看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方式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5至6米高。除檩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用的桌、凳、灶、钵都是石头凿的。最关键的是以石板盖顶,风雨不透,冬暖夏凉,防潮防火。

  一切都看似简陋,一切都朴实无华,但却固若金汤。村里的石建筑,据说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所以当地人既堪称这为凝固的音乐,又可当作不朽的史诗。

  但这种房屋采光较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已经进行了房屋改造,大多的人都用水泥个钢筋来建房,而且结构也很新颖。

  老韦家的新房也是10多年前建的,是他三兄弟一起凑钱合盖的,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公路,汽车上不来,好多建筑用料都是他和兄弟们手搬肩扛运上来的。不过房子盖起来,他住的少,因为他在安顺买的有房子。

  说着我们就来到了他的家。据说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的,首先要请人看风水,靠山最好是“卧狮拱卫”、“青龙环护”、“贵人座骑”等山势,所以这里的居民大都选择依山傍水处作宅基,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

  韦正兴的房屋就建造在一个半坡上,那坡很陡,且连拐几道急弯,他接连打了好几把方向盘才把车停下。

  这是普普通通的农家布局,背后是苍山翠岭,房前面是一条村道,村道旁有一道沟壑直通山下的清水河,可谓是依山靠水,三面群山环绕,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主从有序,严谨对称。且房屋后面有苍翠的修竹,房前有根深叶茂的杜仲树,站在他们家的院落,感觉到鸟语花香,视线也开阔。

  老韦家的房屋是两层小楼,现在只有他的婶婶在家居住,他的两个弟弟在外地打工,也很少回来。因为他的婶婶不知道我们要来,就去附近的地里做工去了,那门还紧锁着。

  为了不打搅他婶婶,我们就在这个院子内站了一会儿,我还特意打开他们已经通的自来水管洗了把脸,顺便还尝了一下那水管内的水,觉得那水有一股桂花香味,挺甜的。

  放眼望去,只觉得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环境清新,山脚下远远的那一片片稻田也一半的浅绿,一半的金黄,发着光亮。



 

  我说,唱支山歌吧!老韦,这么好的风景!

  老韦就亮开嗓子:哪呀嗨啊——

  纯正的原生态!尽管他唱的我一句也听不懂,可是老韦很激情澎湃一脸专注的样子,很让我敬佩。

  老韦说唱山歌是他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统,现在的年青人,到了过节的时候都会唱,因为可以收获爱情。

  据说布依族传统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每当“六月六”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古扫寨。然后,一些人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也叫赶场和赶集,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夕阳西斜时,“躲山”的群众会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取出香喷喷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作客。

  等到夜幕降临,从五村八寨的女娃们都穿着艳丽的花边衣服,锁着极好看的盘花纽扣,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系着留须的腰带,吹着木叶,一个个满面春风地就开始进行对歌和“丢花包”活动,这时候是男女定情的最好时机。

  这个时候,人们会找一个平坦的大草地,有人会雷响牛皮大鼓,那鼓声会时快时慢,时抑时扬,加上锵锵的饶钹声,到处是人喊马嘶,笑语喧哗。男女青年这时一群,那里一堆,有的翩翩起舞。有的则弹月琴,吹木叶,唱着古老的山歌,向对方表示着热烈的爱情。

  唱歌之余,也有丢花包的。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丢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其方法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不准横掷。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没有过肩,包就落地,则要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

  不知道老韦的爱人是不是对山歌对出来的,我没有问。



 

  下得山来,我们来到了韦正兴所属的岩下村村部,见到了一个很年青的陈支书。

  村部坐落在山下一块很平坦的凹地,是个一字排开上下各有十多间的两层小楼,院内有一个新建的篮球场,整个院落打扫的很干净,完全是新时代的新农村形象。

  一到院内,就闻到一股稻花的沁香。原来村委的一墙之隔,就是一片金黄的稻田,此刻正随风摇曳着等人收割。稻田的下方,是那条潺潺流动的清水河,一阵微风吹过,水面上波光粼粼,让人能听到细微的流水声。

  小陈支书给我说,这几年靠着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家家户户的日子蒸蒸日上。村村通了公路,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庄稼长的也旺,山货也有人收购了,村民们富裕了,好多家庭都盖起来多种形式的楼房。作为村里的领路人,他们信心大增,正在引导大家形成建设繁荣富裕美好乡村的共识,去强化科学跨越,为村里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出一点力呢!

  老韦也说过去他在县城中学读书,从自己的小坝天不亮就步行出发,常常要到了晚上快熄灯的时候才走到学校。路途,就是啃自己带的一点干粮和土豆,喝点泉水坚持着,有时候会把两条腿跑的红肿。他说过去的那个时代永远的不复还了。

  眼看太阳渐渐西沉,小陈支书好意地挽留我们住一晚上。他也是布依族人,说布依族人重礼好客,他们这里的“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血豆腐、狗灌肠及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是很有名的,一定让我尝尝他们当地的包谷酒和地方小吃。

  我说等以后吧,等我某一天再来的时候,一定在老韦家住几天,来尝尝这里的乡村小吃,来挖掘一下这里的布依族文化。真的希望他们这里的绿水青山不要被人为的破坏,更希望这里的村民们一年比一年过的更有滋有味。



 

  (图片选自网络)

      李战军,男,原铁道兵第七师33团汽车2连副指导员,后调铁十师洛阳基地任指导员,兵改工转业后在中共洛阳市委工作。曾毕业于解放军体育学院、铁道兵学院,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出版过6本书,部分文章获奖并被转载,现为中国搜狐旅游热门达人。

上一篇:奇遇
下一篇:大山里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