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连载】七:【京城铁军展雄风】——伟大的工程 历史的丰碑

                                 ——修建毛主席纪念堂

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建立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11月24日,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同志为纪念堂奠基。 我们基建工程兵北京市办公室所属部队派代表参加了奠基仪式,从此,一项受世人关注,具有历史标志性的伟大工程拉开了序幕。

   "纪念堂"施工采取大会战的方式进行。现场组成了以李瑞环同志为总指挥兼党委书记的现场指挥部,下设十二个分指挥部。直接参战的有近百个单位,涉及到全国29个省市几千个单位。

     基建工程兵北京市办公室组成了第一分指挥部。由办公室副参谋长王采同志任指挥,九支队政治部主任姜孟德同志任政委。陈玉平、华德润等同志任副指挥。下设设计、施工、材料、政工等若干个组。主要承担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并参与了地上工程的部分施工。

   纪念堂地下工程的设计由勘测设计队负责。6支队54大队、7支队62大队、64大队,承担地下战备工程的施工;7支队61大队参加地上主体建筑和台明的施工;6支队51大队、53大队、7支队63大队及6、7支队的木材加工、钢筋加工、修理、汽车区队的部分中队、工厂、仓库分别参加了地下工程的施工或修理加工任务:65大队的一个中队还担负了工地内部的警卫任务,总计有18000多名干战、职工参加了施工。

   "纪念堂"工程历时189天,提前54天建成,共完成工作量1859万元。其中:开挖及回填土方30.3万立方米,占整个工程的32.6%:灌注混凝土4.36万立方米,占整个工程的48%:绑扎钢筋3820吨,占整个工程的31.8%;此外,还打工字钢桩102根:钻井8孔。(见下图)

:铺贴防水层19400平方米:安装防护门53扇:安装电力、通风、通信、给水排水等设备249台;敷设各种电缆、电线49.5千米:预埋各种管线14千米:完成了地下全部装修:铺设和修理天安门广场方砖4.5万平米。全部工程合格率百分之百,各种设备调试一次成功,降低工程成本7.2%。无论从速度、质量、效益等都超过地铁施工以来的最好水平。(下图是雄伟壮丽的毛主席纪念堂)

这场漂亮仗是怎么打的呢?,体会如下:

    一、缅怀领袖千秋业不负全国军民心

    建立毛主席了念堂是一项顺党心、合民意的工程。部队接受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任务后,群情振奋,从个人到单位,纷纷写请战书,要求参加修建毛主席纪

念堂的施工。

    当参加施工的部队确定后,参施单位自上而下,层层召开誓师动员大会,一致表示:决不辜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优质高速地完成任务。

   开工后,各部队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广泛开展"一学、二批、三大讲"活动。即:学习毛主席著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央文件和领导讲话:批判"四人帮"反党集团的阴谋罪行;大讲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大讲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政治意义,大讲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我们的责任。在开展这些活动中,各级领导带头参加。如62大队党委书记、政委张俏同志,经常给部队作动员。副政委魏云亭同志坚持住在工地和大家一起学、批、讲。54大队多次召开常委会、党委会研究学、批、讲活动情况,有3名常委在大会上带头发言。党委的重视和领导干部的带头,推动了部队学、批、讲活动的深开展,做到施工三班倒,活动三班搞。据统计,在半年时间里,有13540名同志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7480名同志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各单位还利用工余时间召开学、批、讲会议3226次,办专栏614期,写心得体会32756篇。

   通过学、批、讲活动,部队的情绪空前高涨,都自觉地把做好本职工作当成缅怀毛主席、实践党和人民重托的实际行动。许多同志有事不请假(30次),患病不休息(537人次),探家往后推(694人次),婚期往后移(180人次),复员退伍战士站好最后一班岗。同志们早上班、晚下班,废寝忘食,艰苦奋战。有1300名机关干部和后勤保障人员,完成本职工作后,主动参加施工。62大队18中队饲养员徐天佑每天蹬三轮车往猪场送猪食,往返70里,回来后又主动到工地参加劳动,关节炎复发,爱人来队都没有间断。

    分指挥部设计组的同志们,为了早日拿出图纸,在分指挥部副指挥、勘测队队长华德润同志的带领下,废寝忘食,昼夜奋战,使每项图纸都提前完成,为部队施工创造了条件。

    另外,没有直接参加毛主席纪念堂施工的部队,迫切要求到现场参加义务劳动,以表达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厚感情。经请示上级批准,分5批,组织了24000名同志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满足了大家的愿望。(见下图)

    二、集中优势兵力  科学组织指挥

  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的特点是工期紧、项目多、工序复杂、要求高、场地小、干扰大。为了掌握施工的主动权,我们运用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军事思想,抓时机,抓关键,抓主要矛盾,把立足点放在影响全局的关键项目上。做到兵力部署上保重点,机械使用上优先重点,材料供应上满足重点,宣传鼓动突出重点,适时组织大会战。

    部队上场后,各单位根据自己的任务,反复研究施工方案,各级领导还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指挥有方。

    施工开始时,担负结构施工的54大队和62大队一致认为,土方开挖是开路先锋,是打开施工局面的首要任务。为了争取主动,62大队大队长李胜景和技术干部多次到现场进行调查,与一线干战、职工一起研究施工方法,制定出"梯形分割围歼,双层开挖,化整为零,分两个战役打"的施工方案。他们集中人力机械,精心组织会战,各级领导跟班作业,现场指挥,提前一个月完成土方开挖任务,为后续工序赢得了时间。后来,他们又和61大队分别提前8—15天完成土方回填和加强层任务。李瑞环同志亲自带领指挥部机关的同志,敲锣打鼓,专程到这两个大队驻地送贺信,表扬他们为纪念堂工程作出的提出贡献。

    54大队担负的纪念堂西段地下工程,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全面展开施工。大队长李万发和副政委蔚根补与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决定集中兵力突击风道,于1976年12月28日打上了两段底垫层,为下一步施工创造了条件。1977年1月15日,上级批准他们靠人民大会堂的儿段施工,但要求不能影响4月份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召开。四段结构九十多米长,从开挖、结构到加强层完成只有两个半月的时间,工程复杂,任务艰巨。大队和区队党委周密计划、科学安排,集中力量,突击抢攻。还克服了地下管网多等困难,保证了3月底完工,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紧接着,指挥部又向他们下了"112"(注)风亭改建任务,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这又是一场硬仗,他们安排了作风硬,战斗力强的14中队投入战斗。为了拿下这颗钉子,他们提出"要做开路先锋,不当拦路虎,宁掉几斤肉,任务提前完"的口号。为了破开高7米、宽2.7米的混凝土结构,大家抢着抱风枪,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破开的混凝土灰尘呛的人都喘不过气,睁不开眼,同志们全然不顾,每天工作13—14个小时。分指挥部领导和大队领导现场坐阵指挥,中队全力以赴,分只用了18天就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特别是他们担负的结构第11段,是个暂留口。为了保证洞内设备安装和装修的需要4四月底才能封洞(比原计划推迟15天)。按上级5月24日全部完工的要求,必须在20天内拿下4000立方米回填土,1800立方米加强层,还有几千平方米的方砖铺砌。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54大队党委精心组织,精心指挥,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确保了全部任务的完成。

    64大队担负着整个地下工程的机电设备安装和管线敷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大队按专业组织了思想、技术、作风三过硬的队伍投入战斗。副大队长何玉成针对任务的特点,充分发扬工程民主,经常与技术人员和干部战士一起,认真分析施工形势,仔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中,苦干加巧干,确保工程质量和设备安全。7中队在完成地下排水系统安装任务时,总长400多米10多吨重的铸铁管,由于受现场条件的限制,全部靠人工运进洞内。安装时,战士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确保质量。5班完成的排水站安装任务,经检查已经通过,但他们自检时,发现有个焊口不平,主动向领导提出精细加工的建议。经同意后,他们用砂轮磨平,重焊一遍。4中队在完成变电站任务时,电缆沟低矮窄小,抬不起头,转不开身,副中队长裴德林带领大家侧身仰卧在电缆沟里,一干就是半天。在运输设备时,他们用棉被将设备包好,底下垫上木板和胶皮,确保设备完好无损。由于他们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各项任务都提前完成,质量完全符合要求。

     三、 加强现场管理

抓好重点环节

    毛主席纪念堂工程在那么小的场地、那么短的时间,集中那么多的单位、兵力、物力、机械、车辆搞大会战,在我们部队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为了避免打乱仗,除了加强组织指挥外,我们还针对质量、安全、节约、团结协作等重点环节,下力抓好现场管理。

   1、抓质量。毛主席纪念堂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在我们每个指战员的心中是非常明确的,这是我们搞好纪念堂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但是我们认为这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把质量标准落到实处。从分指挥部、大队、区队到中队,都分工一名领导抓质量,并建立了有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战士组成的"三结合"质量检查小组,做到布置任务时提出质量要求;检查工作时检查质量情况;总结工作时讲评质量问题。施工中狠抓"技术交底、施工程序、质量检查"三个环节。

  62大队4区队,为了保证灌注混凝土的质量,研究制订了4条措施:一是三服从制度。即:运灰服从下灰,下灰服从布灰,布灰服从振捣;二是岗位责任制。每次混凝土灌注前,都绘制振捣手分布图,定人定位,编号挂牌。关键部位安排技术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把关。三是检查制度。坚持自检、互检、交接班检。这项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灌注的质量。

    54大队3区队指战员牢记"精心"二字,宁愿自己多吃苦,不让质量出问题。经常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脱掉棉衣,钻到钢筋空里,吹风、振捣,手冻裂了,衣服刮破了也不在乎。

    61大队18中队在一次灌注编顶混凝土时,工地突然停电了,在场的同志们怕出漏振事故,情绪非常紧张。指导员薛增起同志一边做工作稳定大家情绪,一边研究应急措施,决定立即用振捣叉进行人工振捣。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精心振捣,在7次停电的情况下,创造了灌注混凝土以来的最好质量,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64大队在预埋管道施工中,发动群众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准确的掌握各段、各部位的质量情况,预埋了各种管道11.63公里,做到了无漏无错。

    62大队第一次担负洞内装修任务。技术复杂,标准要求高,他们边干边学,在每一个房间挂一个牌子,注明任务,施工程序,质量要求和注意事项。各级质量检查和技术人员,盯在现场,对着图纸,认真检查,严格把关。经过50天的努力,提前10天完成了任务,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受到了上级的好评。

    2、抓安全。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的安全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交通安全、施工安全和保密安全。

    在交通安全方面,由于土方开挖、回填土和各种材料供应量大,车辆使用集中。而且车辆要经过长安街、使馆区、机关、商店等30多个繁华交叉路口,往返路途30多里。针对这种情况,分指挥部领导亲自在司机大会上作动员。各级党委、支部都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安全组织,分工领导负责,做到了从上到下,分工明确,人员落实,措施有力。

    62大队副大队长韩志英同志深入车组,跟车上路,及时发现和纠正行车中的问题。车辆检查小组昼夜巡回检查,促进了安全工作的落实。该大队15中队紧密结合施工任务、客观条件和人员的思想情况,在做好安全教育的基础上,重点抓了五个方面:一是组织司机熟悉行车路线,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道路狭窄、拐弯处、繁华街道、交叉路口设置标识,减速慢行;三是干部跟车上路,检查车辆行驶情况;四是严格控制车速,坚持三慢(进出工地慢、雨雪雾天视线不好慢、拐弯会车并线慢);五是发现苗头、故障及时处理解决。由于他们教育成熟,措施得力,在完成运输土方67,330立方米的任务中,安全行驶207,207公里,避免了四次大的事故,被指挥部评为学大庆先进集体。

     在施工安全方面,由于参加会战的单位多、人员多、机械设备多,又是三班倒施工,交叉作业。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我们主要抓了"安全组织、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安全活动"五个方面。做到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制度,天天有教育,经常有检查,件件有落实。还重点围绕"防违章、防失火、防触电、防高空坠落、防物体打击"等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竞赛活动,个人是安全日,中队是安全周,大队是安全月,效果很好。

    在保密安全方面,鉴于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的保密等级要求,我们把保密安全提高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具体作法有"四"抓,即:抓组织、抓教育、抓制度、抓落实。在组织上,各单位在原有保密组织的基础上,专门增设了负责毛主席纪念堂工程保密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具体人员;在教育上,把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的保密作为政治纪律来要求,特别是工程的内部情况,上不告诉父母,下不告诉妻儿,要做到终生保密;在制度上,上班清点人数,进现场凭证登记。领图纸两人以上,严格履行收发手续。在现场不串岗,出现场不闲溜等。

   在半年的紧张施工中,由于各单位对安全工作抓的紧,抓的细,全体参战人员积极参与,认真落实,减少了一般事故,杜绝了重大事故。

     3、抓节约。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是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受到全国各地、各族人民关注支持的工程,资金到位,材料充足,这是完成任务的物质基础。我们一分指挥部党委认为,我们国家由于遭到"文革"的影响和"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经济发展受到很大损失。我们必须按照毛主席"要节约闹革命"的教导,抓好各种材料的管理、使用和回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分指挥部分工副指挥陈玉平和后勤组组长负责这项工作,大队、区队、中队都成立了节约领导小组,还组织有关人员到北京市三建、五建学习取经。在施工中,广大指战员从点滴入手,精打细算,为国家节约一寸木、一颗钉、一滴油。

   54大队4中队在拆通风道内模时,由于洞子小,拐弯多,有20多根方木拆不出来。如果把方木锯断,就很容易拆出来。但他们惜木如金,不怕费力,用铁锤一点一点地敲,调正方木的位置,终于把20多根方木完整的拆出来。该中队战士唐秀安在一次立模时,需要一根5米长的方木,但基坑里只有6米长的,如果锯掉1米很快就能立上。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爬到基坑上,到木料堆里挑了一根5米的方木扛下去立好。

   为了节约水泥,54大队提出了"两不漏",即:运输不漏灰,下灰不漏浆。汽车中队改革了汽车运斗,钉上封条,使汽车运斗密封不漏灰;把原来的二节敞口下灰盘改为一节关闭式下灰盘,解决了长期以来撒灰、漏灰的浪费问题。

   62大队20中队过去绑一个下灰脚手架,需要50公斤铁丝。在纪念堂施工中,他们发动群众研究出根据杉木杆的粗细,把铁丝分成大、中、小三个型号,并把拆下来的旧铁丝充分利用,使每个脚手架消耗铁丝由原来的50公斤下降到20公斤。

    各单位还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修旧利废、清理回收活动。从机关到基层,从领导到战士,既有即将离队的老战士和刚入伍的新兵,还有来队探亲的家属,累计时间9500个工天。共修理下灰盘42台,漏斗168个,滑槽480个,手推车201辆,枕木120根,钢板33吨。62大队提出"下班不空手"的号召,每次下班大家都自觉到现场拣废铁钉、铁丝、木板等。测量班刘泽林同志,60多岁了,每天坚持拣废料已成习惯,他早上班,晚下班,从不间断。整个施工期间,他共拣废料1000多公斤。

   由于广大指战员时时处处注意节约,使我们在没有增加工程投资的情况下,多完成了68万元的工程任务,并节约投资26万元,实际为国家节约投资94万元,降低工程造价5%。

     4、抓协作。毛主席纪念堂工程从总体上说,是全国人民大协作的成果。从我们施工的角度讲,也是团结协作的结果,因为那个场面是太紧张、太复杂了。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是按时按分计算的,决不允许有半点迟误。否则,你这个工班下不来,那个工班就不能上。这道工序完不成,下一道工序就要往后推。那样的话,整个计划就无法进行,就要打乱仗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教育部队树立"一盘棋"思想,要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在施工中,要处处识大体,顾大局,留困难,让方便,搞好内外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施工任务。如前面说过的54大队担负的结构第11段,如果按他们的进度可以提前15天完成任务,但是承担洞内安装和装修任务的单位就没法进去了。所以,分指挥部要求他们往后推迟封口,以保证洞内安装和装修任务的完成。他们从全局出发,坚决服从分指挥部的决定,等兄弟单位完成洞内的安装和装修任务后才封口。虽然他们局部受点损失,但保证了全局的顺利。

    62大队的施工段和友邻单位衔接,由于相互干扰,他们主动让出一段场地,给别人创造条件。和地方施工单位相处也是一样讲团结,搞协作。如61大队在配属北京市五建参加纪念堂主体结构施工时,担负了困难多、条件差的部位。指战员们毫无怨言,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按时完成了任务。北京市市政公司在改移管沟时,土方运输力量不足,54、62大队积极协助。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移动上水管路时,62大队主动抽出人力、机械帮助。同时,我们也受到了全国有关单位和北京市施工公司的帮助支援,这一切都促进了我们施工任务的完成。

    四、  加强现场思想政治工作  保证施工生产胜利完成

    现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从1965年修建北京地下铁道时就开始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总结,到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就已经比较成熟了。根据纪念堂施工的特点,施工一线单位主要是开展以"五賽、五比、五看"为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即:赛学习,比觉悟,看谁思想好;赛团结,比协作,看谁风格高;赛进度,比质量,看谁贡献大;比安全,赛保密,看谁纪律好;比革新,赛节约,看谁效益好。如61大队在纪念堂台明施工中,组织了区队与区队、中队与中队、排与排、班与班的对手赛,功效成倍提高,提前三天完成了任务。

  四月末,总指挥部党委提出了"大干红五月,确5月24日胜利竣工"的号召,并把恢复天安门广场铺砌、修理方砖40000平方米的任务交给我们,要求20天完成任务。54大队和62大队接受任务后,分指挥部和机关有关人员与这两个大队的领导、机关干部昼夜在现场值班,组织班、排、中队开展对口赛。广大指战员情绪饱满,你追我赶,克服了任务新、技术要求高、施工条件差等难题,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夺取了收尾竣工的最后胜利。

  机关和后勤保障部队主要开展"三个面向"、"五到现场"、"四个保证"竞赛活动。即:面向基层,面向施工,面向群众;政治工作到现场,设计指挥到现场,物资供应到现场,机械抢修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材料加工保证质量,材料运输保证安全,材料供应保证需要,材料急需保证时间。在半年的施工中,后勤保障工作供应的物资、机械有:木材7780立方米;钢材7057吨;水泥20938吨;沙石料6770吨;沥青895吨;油毡880卷;各种施工机械、机具设备425台;安装设备650台;上场机械111台;运输车辆350台。负责这些材料加工和供应的6、7支队的机械区队、汽车区队、钢筋加工区队、木材加工区队、修理区队、仓库和九五一工厂、九九一仓库等单位,为了保证施工的需要,干战职工齐动员,不分昼夜连轴转,争先创优不怕难,千方百计保一线。

   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施工,对我们各级党组织和部队是一次很好的考验和锻炼。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部队付出了辛劳,获得了成效,我们没有辜负党的期望和人民的重托,心里倍感欣慰。同时,部队的思想、作风、组织指挥、施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还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其中:有51个单位荣记集体二等功;179个单位荣记集体三等功;有一名同志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53名同志荣记二等功;1829名同志荣记三等功;4277名同志受到各级嘉奖。有389名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98名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还有4056名同志被评为工业学大庆先进个人或先进生产者。

(上图是基建工程兵北京市办公室第一分指挥部成员合影)

     注:"112"是周恩来总理于1969年11月2日批准的一项重要战备工程的代号。

(本文于2012年12月26日根据档案资料整理,2025年8月调整)


编辑; 周健(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