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一连故事:瞬 间

  
盛华东

  往事如潺潺流水,悄然流逝,永不回头。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两个瞬间,虽未带来灾难与遗憾,却如刀刻般印在我的脑海与心间。一个瞬间,我阻止了即将出膛的子弹,避免了大祸临头;另一个瞬间,我将冒着烟、嗞嗞作响、眼看就要爆炸的手榴弹扔出掩体,挽救了自己和两名战友的生命。

  瞬间,转瞬即逝,难以预测。只有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冷静应对,才能将最坏的结果降到最低,甚至化险为夷。这两个惊心动魄的瞬间,纠缠了我近半个世纪,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1976年8月,铁道兵第十师在青海省乌兰县举办军事运动会,各团及师直、师后都派出代表队。我担任师直代表队队长,负责射击队训练,既是组织者、教练员,也是运动员。

  我参加的项目是五四式军用手枪快速射击和团体对抗赛。手枪速射要求在10秒钟内,向25米外的5个半身靶各射1发子弹,共6组。团体对抗赛则由8名运动员组成团队,包括1名机枪射手、1名副射手,配备5发备用子弹,以及3名半自动步枪手和3名冲锋枪手,每人配备3发备用弹。比赛时,全体成员先卧倒,听到枪响后起身,快速跑50米,卧姿装弹,无依托向200米外的胸环钢板靶射击。击中靶后,靶会倒下,打倒对应靶意味着消灭对方,剩余子弹可支援队友,直至一方团队将全部靶打倒,比赛结束。

  五四式军用手枪速射,关键在于一个“快”字:举枪快、瞄准快、扣扳机刚柔并济且快。预备动作是装好子弹后,伸直大臂和小臂,紧握枪,枪口向下成45度角。看到半身靶出现,立即举枪瞄准射击。靶仅出现10秒钟,稍一迟疑就无法完成一组射击。比赛中,我有两组发挥出色,5个靶全部命中十环,赢得阵阵掌声,荣获全师速射比赛第一名。

  团体对抗赛时,持枪卧倒成射击姿势,听到枪响后迅速起身,在50米奔跑中取子弹装弹,到终点迅速卧倒、举枪、瞄准、射击。射击时要在喘息中减慢呼吸,控制好瞄准具,快速扣扳机。若队友的靶未倒下,可用备用弹帮忙。若对方打倒对应靶,裁判员会用小红旗挡住枪的表尺,示意已“中弹”,不能再射击。我们团队速度远超其他团队,战胜了所有对手。与四十六团对抗时,我们将他们打得“光头”,完胜对手,夺得全师比赛第一名。

  训练中有一次实弹射击结束休队,一位女兵运动员找我校枪,说她的半自动步枪射击偏低。训练中武器有偏差需及时校正,这样运动员才能对武器有信心,稳定情绪提高成绩。校枪就是调整瞄准具。军人都知道瞄准方法:准星位于缺口中间,上沿平齐成一线,对准目标,三点一线。打过枪的人都明白,打三发子弹看散布面,就能发现偏差,进而调整瞄准具。偏低就下调准星,偏高则上调;偏左右就调表尺,偏左向右调,偏右向左调,调整程度凭经验和感觉,有时需反复多次。

  我让机枪射手小刘和副射手小陈留下配合,让女兵去报靶,并叮嘱她打一发报一次,指出弹着点,不要贴靶,只打三发,打完后把靶架拿回查看,根据弹着点散布情况决定调整方案。校枪时,我打出第一发,报10环偏下。准备打第二发,准星对准靶心十环,全身放松,减慢呼吸,右手食指压下第一道扳机,再加力就要击发,子弹即将出膛。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突然发现准星前的10环靶心不见了,脑海中警钟大作!我瞬间停止拇指对扳机的压力,迅速松开,放下枪一看,原来是女兵在贴靶,脑袋正挡住十环中央。好险!这可怕的瞬间,让我惊出一身冷汗,立刻停止校枪。若不是上天庇佑,后果不堪设想,我可能会面临军事法庭审判,两个家庭也将失去幸福。

  1982年冬天,我组织连队手榴弹实弹考核。新兵张成义拉弦时,手榴弹不慎掉在地上,冒着白烟嗞嗞作响。千钧一发之际,我瞬间跨出一大步,顺手抓起即将爆炸的手榴弹甩出掩体。张成义吓得呆立原地,不知所措。我手臂都没收回,又顺手抓住他的腰带,用力将他压倒在地。手榴弹还没着地就爆炸了,我们三人得以脱险。

  手榴弹拉弦后4秒就会爆炸,这4秒内要完成一系列动作。发现危险后,时间就是生命,我来不及思考,只能临危不乱,挺身而出。飞身跨出一大步,抓住冒烟的手榴弹甩出去。余光看到统计成绩的文书卢立功紧贴掩体内侧,让我安心。可张成义傻站着不知躲避,我甩出手榴弹时,立刻伸手从背后抓住他腰带将他压倒。手榴弹甩到掩体外不到10米处就爆炸了,弹片冲击掩体发出声响,随后一切归于平静。若张成义站着,极可能被弹片伤到;若手榴弹在我手中或掩体里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所幸一切动作都在爆炸前完成,现在让我再做一次,我恐怕很难做到如此完美。这一切发生在瞬间,是我作为指挥员的责任与担当。多年部队的正能量熏陶和临危不惧的精神,让我能迅速做出反应,处理好突发情况,拯救了自己和战友。若手榴弹提前一秒爆炸,我可能会成为英雄,被追记功,名字和事迹被载入史册,长眠于青海高原;若受伤致残,余生也将艰难度过。

  这两个瞬间的故事,让我终生难忘。

  第一个瞬间,我默默承受着恐惧与自责,从未向人提起。这是我在靶场指挥的疏忽,虽未出事故,却让我无数次反思、庆幸。我没让女兵战友知道那惊险一幕,不想她心灵受创,她至今不知校枪无果的原因。后来她退伍到省会城市卫生系统工作直至退休,拥有幸福家庭,我为她感到欣慰。

  第二个瞬间里的张成义,随部队转到铁道部当工人,在安哥拉工地生病回国治疗时,因服用头孢后喝酒,病情加重离世。文书卢立功在任文书期间,手枪走火打伤给养员,退伍后我多方寻找,却始终未能联系上他。

  我因这两个瞬间,人生轨迹也发生改变。工作还算顺利,家属小孩随军后,随部队转到铁道部二十局二处,从青藏线关角山来到内地,先后转战汉东线、渭南基地、上海松江,1990年调到南通办事处工作,直至退休回到出生地安享晚年。如今儿女优秀,工作上进,我幸福感满满。闲暇时,我会去苏州和儿孙团聚,去常州和女儿、外孙共享天伦,也会看看手机、散散步,回忆部队的人和事,感慨世间的变迁。

  瞬间哪能事事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人生不过一瞬间,难忘瞬间战友情。

作者简介:盛华东,1968年3月从江苏省靖江县入伍。当年从四十九团六连调铁十师特务连警卫排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1978年调一连任副连长、指导员,1983年调四十七团群工股任股长,1984年1月转铁道部二十局二处。1985年曾任二处渭南基地家属工厂副经理,1987年曾任二处医院教导员。1990年调二十局南通办事处直到退休。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