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山村又响喇叭声 (散文)



 
         喇叭又称广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颇为盛行。县、公社、大队都有广播站,家家户户装有广播。记忆中的喇叭,碗碟大小,黑色纸质碟盘中心嵌有硬币大小的白磁铁片,磁片上焊接红黄两根电线,就成了传递电讯的简易广播。有的人家把它当做宝贝,特制了一个木匣子装进纸喇叭,免遭烟尘污染,音质清晰又浑厚。装好后挂在墙壁或柱子上,接通广播线,埋好地线,便可收听广播了。
        记得刚开通广播,像遇上盛大的节日,院落里的男女老少,感到新奇和称心,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收听广播是群众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生产队特意提前半小时收工。
        夜幕降临,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围坐在广播下方的桌子旁,张开耳朵认真收听。似乎一心能够二用,孩子们一边边听边写作业,大姑娘、小媳妇一边听一边纳鞋底、织毛衣,男子汉悠闲地吸着烟,听到精彩的内容,时而精神振奋,时而开怀欢笑。尽管喇叭质量不太高,电压不够,不时发出 “嗡嗡”噪音,丝毫不影响人们的情绪,百听不厌,乐此不疲。
         从广播声中,社员们知晓了国际、国内大事,开阔了眼界;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先进分子的优秀事迹,提高了思想觉悟,净化了社会空气,邻里团结,和睦相处,社会环境安定,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还学会一些革命革命歌曲和样板戏的唱段,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当年的田间地头,社员们劳动休憩间隙,姑娘、小伙子可活跃了,你一段样板戏唱段,他一首革命歌曲,欢笑声,鼓掌声此起彼伏,兴致所至,其乐融融。大家的劳动热情、劲头倍增。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随着收音机、录音机的流行,尤其是电视机的普及,前些年,农村广播不再辉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近来乡间村村响大喇叭开通了。
        如今,鸟枪换大炮,又实行精兵简政,几个村落共一个铅制立体声高音集束大喇叭,挂在高压电杆上,声音雄浑,扩散力强,音质更清晰洪亮,到处都能听到。
        山村又响喇叭声。
        山村又响喇叭声,广播的内容焕然一新。每天中午、傍晚,随着庄严、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振奋着每一个村民的心。
        山村又响叭喇声,广播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新闻和报纸摘要,有领导的重要讲话录音,有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有聚焦村民们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有解决防诈骗、防疫、防中毒等实用问题的解答释疑,有音乐、戏曲欣赏,还有天气预报。总之,大喇叭节目注重了内容、形式的高度统一,完美结合,非常接地气,村民们乐意听。
        山村又响叭喇声,聚焦民生热点,传递责任与担当,给广大村民们带来安全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防火、防溺水、反诈骗、防中毒、交通安全法规等,在山村中定时反复播放,让人们深深的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群众无微不至的关切。
山村又响叭喇声,传递着祥和与和谐,让人们更加热爱珍惜家园,让人们增强了建设和美幸福乡村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