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包兰铁路赋

包兰铁路横贯内蒙古、宁夏、甘肃三省区。起自内蒙古包头,经五原、临河、巴彦高勒、乌海、石嘴山、银川、青铜峡、中卫等城市,至甘肃兰州,全长990公里,是继陇海铁路之后通往西北的第二条钢铁大动脉。包兰铁路西段长463公里,由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施工。东段长527公里,其中:包头至公庙子90公里由铁道部第三工程局施工,公庙子至银川437公里由铁道兵第二师、第七师、第九师、独立桥梁团负责施工。1954年10月开工建设,1958年10月开通运营。包兰铁路在中卫与干塘间穿过腾格里沙漠,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是中国修建的第一条穿越沙漠的铁路。这条铁路是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干线,对加速内蒙古、宁夏、甘肃革命老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满足了沿线地区人们拥有便利交通的愿望。

  包兰铁路①全线长,九百九十公里,东段部署铁道兵,四百丗七公里②。沿线气温变化,高则零上三十摄氏度,低则零下四十摄氏度;沿线年降水量,少至二百毫米,多达六百毫米;沿线年蒸发量,少则一千七百毫米,多达三千二百毫米。鄂尔多斯沙漠地段:整天风沙弥漫,昼夜温差较大,环境特别艰苦。顺口溜:“一天二两沙土,白天吃不够,晚上睡觉补。”“地窝子”③,太狭小,“荆笆房”④,沙入室。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无砖瓦,无木料,黄河水,河边泥,做土坯,筑营房:食堂,餐厅,宿舍,澡堂,办公室,游戏院。短短几个月,荒凉沙地之军营,包兰线上之花园。

  “今日吞风饮黄沙,明天彩虹草原挂。”豪言壮语,响彻天下。风沙肆虐之瀚海,严寒酷暑之磨炼,扫清施工障碍,攻克技术难题。迎水桥至甘塘,沙漠五十五公里。深黄、浅黄、灰色、白色,千堆沙浪,蜿蜒起伏。寸草不生,滴雨不降,封闭干旱,飞沙走石,尘土飞扬,防沙治沙,巨大难题。一人挑土,两人抬土,一群人抡起石碾夯土;两班对倒,夜以继日,全身心扎进一线工地。顶着黄沙,带着干粮,迎难而上,艰苦进击。沙地松软,一踩一坑。大风袭来,黄沙弥漫,天昏地暗,刚刚修建路基,流动沙丘覆盖,刮得无影无踪。官兵技术攻关闯过沙坡,使用滴灌技术浇灌,“平铺沙障”,“黏土沙障”,麦草方格⑤,“中国魔方”,“固沙治沙”,挡沙“英雄”。

  公庙子至银川,北部河渠纵横,桥涵改渠众多。一百三十公里地段,大小八百渠流跨越。一百五十公里漠区,两次跨越黄河。南部风沙弥漫,流动沙丘四伏。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无尽涛声,无常变化。三盛公黄河铁路大桥⑥,六百八十二米长,蒸汽打桩机,射水沉桩法。钢筋混凝土管桩,管桩四百零八根,每管三十六米长,连接总长三十里。三道坎黄河铁路大桥⑦,长三百四十多米。一九五八年春,黄河水汛,澎湃冰流,时而浩浩荡荡,时而悠悠缓缓,翻滚、咆哮、簇拥、撕扯。官兵奋战七个昼夜,坚守工地上游两岸,爬冰堆,放炸药,炸碎冰凌丗万立方,保住大桥安全无损。

  包兰铁路,希望之路,承载沙漠绿色发展梦;奇迹之路,开创沙漠“浓黑碧绿”画。宁夏铁路填空白,天下黄河富宁夏⑧。生态厥功至伟,沙漠兹事体大。

  苍茫包兰,塞外长虹。大漠飞虹,沙漠之星。

  注释:

  ①全句:1949年宁夏解放后,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非常关心宁夏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于1952年经国务院批准,铁道部开始对包兰铁路进行实地勘探设计,两年多的勘测、调研、论证、分析,特别是对火车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工程,在没有可借鉴经验的困难条件下,做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工作。包兰铁路——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划修建的1级铁路干线。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站起,到甘肃省兰州站终,全长990公里,分东西两段施工。包头至银川为东段,长527公里;银川至兰州为西段,长463公里。分别由铁道部华北、西北设计分局勘测设计。东段,包头至公庙子90公里,1955年10月由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开始动工修建;公庙子至银川437公里由铁道兵第一军率二、七、九师和独立桥梁团修建。1957年3月,部分主体工程开工,5月全面展开施工。包竺铁路与京包、陇海、兰新、兰青铁路相接,构成我国北方的铁路交通网。沿线不仅煤、盐、碱、铁、铅、铜等地下矿藏十分丰富,而且铁路经过的河套、宁夏两大平原,是发展农牧业极好的地方。包兰铁路的建成,对加速蒙、宁、甘等沿线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发展农牧业生产、建设边疆、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包兰高铁为各族群众搭建起一座交流的桥梁,能有效促进各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包兰铁路痠工后,铁道兵政治部编印了反映这一重大工程的画册《塞外长虹》和一本优秀通讯作品集,记载其建设过程。

  ②四百丗七公里:东段,包头至公庙子90公里,1955年10月由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开始动工修建。1957年,为了支援包兰铁路的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军率二、七、九师和桥梁独立团挥师北上,开始修建公庙子至银川部分的437公里铁路和桥梁。

  ③地窝子:用推土机推出或人工挖几米宽、两三米深沟槽,上面铺上钢轨、芦苇、牛毛毡,并用土回填。在“地窝子”钉木桩,铺铺板。

  ④荆笆房:用柳条和泥巴糊起来的。

  ⑤麦草方格:“草方格”治沙法源于包兰铁路。1958年开通运营的包兰铁路穿越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时,科技人员、铁路人先后进行了大面积平铺麦草压沙:圆形、三角形、格状、带状等各种不同形状的麦草方格治沙方式试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试验成功了中国人治沙秘诀-麦草方格,即利用废弃的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扎进沙中,留麦草的1/3或一半自然竖立在四边,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竖立在沙地上。使用这种方法稳定沙面、保证固沙植物的成活率,逼退沙漠20公里,改写了腾格里沙漠“沙进人退”的历史,保障了包兰铁路穿越腾格里沙漠时畅通无阻。我国创造的奇迹引起世界的关注。1977年8月,全球沙漠化会议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我国代表被请上讲坛介绍经验。“草方格”又被世界誉为中国治沙智慧的“中国魔方”。

  ⑥三盛公黄河铁路大桥:由12孔55米下承式钢桁梁组成,全长682米,桥梁基础施工采用蒸汽打桩机射水沉桩法,入土深度30至50米。全桥需要36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管桩408根,连接总长15公里。独立桥梁团于1957年3月1日开工,1968年6月15日建成。后来称此桥为三盛公黄河铁路一号大桥,因为1999年竣工使用了三盛公黄河铁路二号大桥。

  ⑦三道坎黄河铁路大桥:全长340.6米,由3孔55米下承钢桁梁和6孔28米钢板梁组成,桥墩为混凝土沉井基础。由铁二师承建,1957年7月1日开工,1958年9月9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4个半月通车。

  ⑧全句:包兰铁路的修改,结束了宁夏没有铁路的历史。黄河之水,自巴颜喀拉山脉奔涌而下,穿过青、川、甘三省之后,由黑山峡一改野马脱缰之势,自西向东缓缓进入宁夏,在沙坡头至青铜峡之间的黄河两岸,冲刷出物产丰饶、鱼肥稻香的卫宁平原。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其中横贯中卫即长达182公里,引黄灌区100余万亩,号称“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

  注:照片由张金春提供。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