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雨音朗诵 || 妈妈,带我回家

 

雨音朗诵 || 妈妈,带我回家
 

作者:令狐孤雁 雨音朗诵

 

 

 

作者:令狐孤雁 朗诵 :雨 音

配乐:大 风

雨音朗诵:妈妈,带我回家

引言

:2014年3月28日,搭载着437具在韩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开始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在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中方先后投入总兵力190万人,阵亡达183108人,很多志愿军战士在牺牲后,只能被就地掩埋在牺牲的战场上,60多年间埋骨他乡……

  2014年7月9日江苏作者令狐孤雁应邀创作了散文《妈妈,带我回家》。网络军旅朗诵家们谨以此文表达对忠魂遗骨的追思,对英烈们半个多世纪漂泊的遗恨……千万个儿子的呼唤、千万个妈妈的期盼,唤醒国家、民众对英烈的记忆……
 


 

  妈妈,临别的时候,没来得及多看您一眼,也没来得及带上冬日的棉装。我不忍回头,我知道您正站在家里的土坯墙上,站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站在秋风瑟瑟的乱石岗上。妈妈,为了祖国,为了家里能过上安生日子,我要离开您,参军去杀敌!

  一路北上,马蹄声声,车轮滚滚,家乡越来越远。我知道,这一去,万水千山,征途漫漫;这一去,枪林弹雨,壮士难还。妈妈,假如我在战场上光荣牺牲,别忘了在家乡的土地上,给我挖一个坟冢。我要回家,死了尽孝,活着尽忠!

  冬日的北国,寒风凛冽,白雪皑皑。我冻僵了双脚,疼裂了双手,可我还有滚烫的热血、钢铁的意志!号角连天,军旗漫卷,越关山,渡汉江,一路高歌。我打光了身上的所有子弹,眼崩瞎了,腿炸断了!妈妈,我回不去了,我用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我的尸骨,散落在三八线上,散落在异国的峻岭崇山……

  冬去春来,金达莱开了又谢了;秋寒冬回,山绿了,江水又冰封了。我在天空中游荡,在密林里穿行,我无处落脚,无枝可依。妈妈,我想回家,我要回家,我找不到回家的路在何方!妈妈,快接我回家吧!

 


 

  巍巍长白山,滾滾鸭绿江!你们为何要阻断我回家的魂归之路?半个多世纪的归程为何那样遥远?妈妈!您在哪里?我想回家!几十年的孤魂野鬼般的漂泊,我已面目全非、身心疲惫!快带我回家吧!我要回到自己的故土,回去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要我的灵魂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得重生……

  南飞的大雁,带我回家吧!我听见了妈妈的召唤,我看见了苍颜白发的妈妈正站在那颗老槐树下,站在新居的高楼窗前,站在那已快荒芜的山岗上!妈妈,让我回家吧,让我守护着您,依偎着您,再也不离开您,让我回到我朝思暮想的家。
 


 

  策划:宏军 雨音
 

  作者:令狐孤雁
 

  朗诵:雨音(北京)、宋重东(山西)、聆风(大连)、 宏军(云南)、生如夏花(江苏)、大山(上海)、王卉 (四川)、 琴箫剑气(北京)、梅园(丹东)、郑健康(北京)、大风(大连)、东方(辽宁)、冰蓝(北京)、润物 (天津)、蓝湾(南京)、慈航(南京)、天空(陕西)、如茶(山西)、水痕、梅竹(丹东)、绿野 (新疆)、 纯茶、焦秀梅(山西)......

 

作者令狐孤雁:
 

  此文是应雨音及洪军老师的命题之作,是为了祭奠那些埋骨异国的朝战英烈的!形神两分、心神对应,千万个儿子、千万个妈妈,呼唤、感应、孤独、哀怨、向往、幽恨,错综复杂的多味情感的交织、碰撞,拙成此文。

  几天来,跟几位朗诵家们在反复打磨(妈妈,带我回家),也没时间写点东西了。没日没夜地折腾让我这个夜游神都吃不消了,打小喜爱朗诵,总在美文与自我陶醉中觉得朗诵是件享受身心的事情。然而,这几天的经历完全颠覆了自己的浅薄,几位朗诵家们字字句句的泣血吟诵,使我真正知道了原来朗诵不是享受,而是煎熬、折磨甚至是身心的无尽苦旅。

  “如果说,文字是一棵树,朗读就是枝叶间鸟鸣;如果说,文字是一座山,朗读就是潺潺的流水;如果说,文字是绿色的草原,朗读就是绚烂的花朵;如果说,文字是思绪的载体,朗读就是思绪的翅膀。”这是一位网友对朗诵的感悟,似乎轻松、浪漫了许多。鸟语花香、高山流水、云淡风轻,载着优美的文字,在有声的世界里自由飞翔,多美好的闲差,多惬意的享受!可我这几天的感悟却完全相反,用杜鹃啼血、柔猿哀鸣,心神相伴、肝胆相倾来描述朗诵人的艰辛付出当毫不为过!柔情、纯美、低沉、激越,当诵吟之声传入耳际,我真切地感到他们是用灵魂在读,用生命在诵……

  不一样的角色,不一样的感动,不一样的震撼!有血有肉有灵的泣血吟诵,把我们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回那充满激情与豪迈的峥嵘岁月,让我们更加怀念那些漂泊在异国他乡,为祖国而战,英勇牺牲的先烈英灵!抚往追昔,国殇依依,感谢朗诵家们的倾情奉献!

 


 

策划、诵者雨音:
 

  心与心的交流相邀是真诚的,那些流淌着真诚而热情的文字没有因时间流逝而褪色,相反,更加炽烈!用激情、真诚、大爱去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才无愧此生,才对得起我们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与使命。 能够做一个有价值的社会人,虽平凡却是有意义的!……

  1952年,女兵聆风祖父,祖母,伯父,父亲等全家十几口人一同跨过鸭绿江,以志愿军文工团京剧队成员的身份奔赴朝鲜战场,慰问抗美援朝战士。今天,聆风选择以女文工团员的人物造型诵读这篇《妈妈,带我回家》,更有真情实感,同时也以此纪念父辈们所经历的那段光荣岁月。

  诵读的过程就是审视心灵的过程,就是回忆历史的过程,忘记意味着背叛。此刻,我代表网络朗诵家向作者致敬!也期待更多的声音诵读加入进来,用我们的真诚拥抱军人的节日,向所有的军人和家属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画面与文字的完美结合,声情并茂,灵魂有了生命,文字有了血肉,催人泪下!陆续转发播音主持朗诵公众微信平台和相关朋友圈、美文之声微信群、文艺兵沙龙微信群、天蚕朗诵艺术团、雨音朗诵艺术交流群,几天来VV社区朗诵文学区,顶级社区文学与诵读区、雨音工作室、很多朗诵人一直在读...... ‘
 


 

  转发留言(大连)听众:几天来几番观看几番聆听,片中那泣血的吟诵独白和震撼心灵的音画在我耳边眼前久久的挥之不去,作为190万志愿军的后代,我曾无数次听父亲讲述那场惨烈悲壮的战争及他几次死里逃生幸免遇难的经历;而我的大舅则马革裹尸永远的长眠在了那块被叫作金框村的(音译)异国土地上,我的姥姥一直活到九十余岁也终究未能等到儿子遗骨回家的那一天。看着画面中那些在冰雪中艰难跋涉在战火中殊死拼杀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战士,我的心好痛,我的血在沸腾,我的泪水在奔涌,他们当中就有我的父亲和大舅呀!而那个背靠大树站在乱石坡上望眼欲穿的妈妈就是我那死都闭不上眼睛的姥姥。作为志愿军的后代,作为烈士的亲属,作为曾经的军人我对这部作品有着难以言表的特殊情感。泣血的吟诵源自内心深处的情感迸发。在此再次感谢本文的作者、军旅朗诵家、音画制作者几位老师们在八一建军节前夕为那些活着的逝去的和曾经的老兵们作出的倾情奉献!
 

 

转将门之后,志愿军第15军45师政委聂济峰之女景观妙趣留言
 

  60多年前,赴朝作战牺牲的绝大多数志愿军的遗体都埋在了异国他乡的烈士陵园,在朝鲜安葬有十多万中国军人,在韩国的中国军人遗骸估计也有一万多。毛泽东主席还带头将儿子毛岸英的尸骨埋在了朝鲜。当时祖国太穷,没有能力而只有选择了这种方式。6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祖国富强了,我们应该对保家卫国牺牲的英烈有所交待——祖国人民没有忘记他们!谢谢雨音,八一前推出力作!谢谢参与朗诵的老兵!我们聆听!
 


 

  附《妈妈,带我回家》写作的动因与思辩
 

《妈妈,带我回家》写作的动因与思辩
 

  文:令狐孤雁(江苏)
 

  七月八日,雨音姐和洪军大哥给我看了437具朝战英烈遗骨回国的视频,接着又看了烈士后代们在迎接父辈们回国时撕心裂肺的凄然哀嚎画面,当时就有了一种写作的冲动。我的心神、情感,突然与烈士们的灵魂,与他们后人的半个多世纪的等待、思念、煎熬、幽怨的复杂情感融为一体了。我的眼前满是六十多年前的场景:青山绿水的乡村,满目苍凉的山岗,瑟瑟秋风中的征战离别,千军万马的浩荡,战火连天的硝烟,各种场景像黑白影片一样呈现在眼前,联想到英烈后人们的哭嚎,內心的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折磨得我一夜未眠。我想提炼、升华这种情感,可又无法消除心中许多无法释放的郁闷情绪,我不想这种情绪在文字里不着痕迹地消失,要有某种形式的表达,否则,有了神圣、高洁的光环,却不能反映英烈后人们对几十年不得相见的思念与苦盼的纠结心情的真实,也有悖于我对英烈们不得回归的遗憾的表达。
 


 

  写作此篇散文的初衷,就是想表达对朝战英烈不能回归的一种慨叹、一种心里幽幽的恨意,想倾诉心中的一种很复杂的情绪。为什么别的国家对为国而战的英烈如此地敬重?无论在哪里,付出再大代价也要接他们回家?就是日本人也要在神社里供奉那些对中华民族犯下滔天罪行的邪恶魂灵,为什么我们要让保家卫国的英灵们在异国他乡游荡?!青山处处埋忠骨没错,可为什么不能让忠魂荣归故里?!国家可以放眼世界,民族可以胸怀大义,可不能违背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失去亲人的英烈家属企盼英灵回家的强烈意愿!那些英烈为国捐躯,他们的亲人为国送儿送郎上战场,难道就没有接回遗骨的权力吗?难道为国舍命就得做孤魂野鬼吗?因此,这些情绪带进写作的情感里,是符合中国的人文伦理的,也必须有这种情绪的渲泄,才能唤醒国家、民族对英烈们的日渐模糊的记忆,才能唤起国家、民族对英烈的敬重、景仰…… 当然,这些思考、心底里的情绪,如果进入文字或者笔太重,会影响文字的格调,如何表达这种情绪又不破坏文字的格调,是有一番考量的。

  文字的前面是正常的写作,用虚拟的手法,顺着场景展开的,但在后面是有个人情绪的:“无处落脚,无枝可依”就透着迷茫、凄苦、无奈及无法魂归故里的怨恨,故而才有了呼喊,有了哀嚎。问诘就是责问国家、责问民众的遗忘、冷漠,是泣血的呼嚎,各人凭自体味吧,不作展开。在结尾处,妈妈“站在新居的高楼窗前,站在已快荒芜的山岗上”,同样也有着很多的潜台词:家乡变了,村落变成了城市,土坯墙的农家屋变成了高楼,沧桑巨变,人是物非。从崇尚英雄到安享太平,映衬着魂不能归的悲凉,也暗示着人们因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淡忘的记忆已然模糊。那快荒芜的山岗是暗讽时下的中国,荒淫奢靡,已失去生机,迷失信仰。想借英灵之口,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思,也想就此提醒人们,为建国牺牲的英烈们,为保家卫国牺牲的英魂们在看着我们,在怒视着那些数典忘祖的窃国贼们!谁要是毁了我们的家园,毁了我们的信仰,他们决不会放过它们!……

  文字是平面的,却透着立体的想像,就看读者的感悟了。文字的初始是应景而作,呼唤英灵回归,唤醒国家、民族记忆、良知,但近些天来,朗诵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深刻诠释了此文的含义,并大大提升了文字的格调,其传播的凄美、壮丽、意境,远远超出了文字的范畴。感谢朗诵家们的倾情奉献,也希望读者及听众朋友们能从此次的创作中体味更多的、更美好的东西,接受一次神圣的灵魂洗礼!……
 

  2014.7.17子夜于金陵
 

作者:胡大玮

,笔名令狐孤雁,江苏南京人,祖籍徐州。喜好文学,业余创作诗歌、散文、评论,不求闻达,但求无愧于心。


 

朗诵者 : 雨音,

我国首位登上航母演出的朗诵艺术家。原部队文工团报幕员,曲艺、话剧演员。中国网络朗诵奠基人之一。首届中国原创视频播客大赛最佳人气大奖获得者,荣获国家七部委网络文化形象推广大使”称号、“国旗文化传播使者”、“铁道兵文化事业发展贡献者”。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