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永远的隧道工(2)

 

瓷器活儿要的就是金刚钻
 

  把拉林铁路控制性工程巴玉隧道比作拉林铁路施工的“瓷器活儿”,那是一点也不过分。

  雅鲁藏布江在古藏文中是“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神水”的意思。她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北麓杰马央宗冰川脉发源,自西向东奔流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在流出藏南谷地进入桑日加查区段之后,雅江两岸海拔5500多米的大山更加向中间靠拢,将本来就狭窄的雅江挤压得更加拥塞不堪,雅江似乎也极为不满,发怒地咆哮着,江水也更加汹涌湍急地一泄百里,这便是被称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的大峡谷——桑加峡谷。

  为了避开峡谷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难题,拉林铁路便在桑加峡谷的喜马拉雅山一侧开凿巴玉隧道。承建巴玉隧道的正是陈永所在的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巴玉隧道全长13073米,隧道的进口出口都在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一侧的峭壁上,自然坡度最大达75°,地形陡峻,几乎垂直,而且都不通公路;进口下面便是深切峡谷、激流澎湃、狂呼怒吼的雅江,出口则在桑加峡谷东端的藏木水电站库区深达60多米的水域之上;隧道址区地面标高海拔3260至5500米,高差达2300米,隧道最大埋深约2080米。

  2015年12月,巴玉隧道作为拉林铁路控制性工程先于其他标段开工,指挥长白国峰带担任巴玉隧道进口工区长的陈永来到桑加峡谷,指着峡谷对面的山崖峭壁,说那就是巴玉隧道的进口位置,然后将巴玉隧道的情况给他作了介绍。

  指挥长告诉陈永,巴玉隧道施工难度之大,就在于它虽然避开峡谷内施工的不便,然而也正是由于地形地势所限,峡谷内根本不可能再另外开挖斜井、横洞拓展施工。这就使得13000多米长的巴玉隧道施工仅限于进出口两个作业面,你就是浑身有劲也施展不开呀!更为艰难的是勘探设计表明,洞内施工将会遇到中度以上的岩爆,这才是隧道施工最大的拦路虎。

  最后白国峰指挥长对陈永说:“巴玉隧道可真是个‘瓷器活儿’,就等着你这个‘金刚钻’来制服它呢!”

  指挥长走了,陈永却还呆坐峡谷边上望着巴玉隧道的进口位置,一坐就是三个钟头不挪窝。直到吃晚饭的时候,进口工区的同事们才发现新来的工区长陈永怎么一下午不着面?有同事猜测:“是不是工区长刚来就被巴玉隧道吓到了,又跟着指挥长跑了?”

  了解陈永的说:“不会,绝对不会。陈永不是那号人!”

  后来,同事们还是在峡谷边上找到了工区长陈永。只见他在隧道设计图纸勾勾画画的,作了不少标记,笔记本也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好几页。要不都说“生姜还是老的辣”呢,还是陈永匠心独具,一个下午对洞口地形地貌的观察,结合隧道设计图纸上给出的上千个技术参数,初步的隧道进口的入洞施工方案已经跃然纸上。

  说他匠心独具,还在于他的眼睛不光只盯在隧道入口一个点上,而是由点及面,他盯得是更大的面上。就是金刚钻,也不能硬碰硬!何况这里可是青藏高原啊!隧道施工是在海拔3200多米的高原展开,高寒缺氧,连平地上走路都头重脚轻,气喘吁吁,此时他首先想到的还是人。人还是施工成败的决定因素。在这雪域高原之上,人能不能上得来,上来了能不能站得住,站住了能不能干得久,干久了能不能干得好。这些都取决于人。

  在指挥长白国峰的指导下,工区长陈永带着大伙没有一上来就开挖隧道,而是先修便道、盖工房、搭便桥,先把临建和生活设施搞好了。让大家上来,吃,不但要吃得好,还要吃得有营养;睡,不但要睡得着,还要睡得香;玩,不但要娱乐,还要有益身心健康。

  于是,出口工区最先建的临建就是厨房,配齐一应俱全的厨房电器,特别在高原水的沸点低,只有80多度,一般锅具做饭夹生,工区特意买来高原专用的高压锅具,从内地请来高级厨师,保证顿顿饭熟菜香。指挥部还安排专门人员车辆每周定期采购,给每个工区送来新鲜肉蛋蔬菜,确保营养供应。工区还建有职工文化活动室,业余时间组织一些棋牌乒乓台球书画摄影等适应高原特点的低运动量的各类文体活动,满足青年职工业余娱乐文化生活需求。职工宿舍也尽可能地建得宽敞舒适一些,淋浴间保证24小时热水供应。

  这期间,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和设计、监理单位的专家也多次到巴玉隧道现场给予技术指导,并将控制性工程的巴玉长大隧道施工列入拉林铁路科研课题,进行科研攻关。陈永抓住这些机会虚心向专家学习请教,提出他对施工方案的设想和建议,得到专家们的支持肯定,帮助更加完善施工方案。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和中铁十二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的帮助指导下,巴玉隧道进口工区做好了开工前的各项准备。

  2014年12月18号,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有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为证,有雅鲁藏布江的千山万壑为证,有藏东南各族人民群众和中铁筑路人为证,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长一声令下,陈永启动了巴玉隧道开山第一炮,这也是拉林铁路建设的第一炮,这宣告藏东南地区将结束没有铁路历史的标志性一炮,将永远载入西藏交通现代化的史册。
 

岩爆,岩爆,我来了!
 

  尽管早在2.4亿年前,印度古陆板块开始向北朝着欧亚古陆板块俯冲、碰撞、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快速隆起、抬升,形成了今日的青藏高原。但是,青藏高原仍然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至今青藏高原的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拉林铁路正处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仍在隆升的边缘地带,活动山体内高原隆起抬升的向上地应力、大山巨大重力垂直的向下地应力和两大古陆板块横向碰撞挤压的水平地应力相互交织,三种高地应力大量积聚,在山体内形成巨大的应变能量。当山体没有受到扰动时,这三种高地应力势均力敌,还能保持相对均衡,给人一种稳定的假象。一旦山体有了裂隙,三种高地应力便集中朝着裂隙方向喷发出来。隧道施工,便造成了山体扰动,于是,隧道便给高地应力的释放提供了机会,对隧道工程造成最直接的灾害就是,在硬脆性岩体隧道表现为岩爆,在软弱岩体则表现为隧道大变形。这两种隧道工程灾害在拉林铁路的隧道施工中都有中强度以上的表现,而巴玉隧道则表现为岩爆。

  当巴玉隧道进口顺利掘进到2000多米的时候,预料中的岩爆终于向筑路人示威似地宣告:岩爆,我来了!

  当时是一次正常爆破作业之后,施工人员清理掌子面时,突然发现掌子面上的岩石块不等清理,便自动地一片片地剥落下来,还发生脆裂的声音。开始有人还开玩笑说,这是老天爷开眼,隧道不用爆破,可以自动掘进了。可是等到岩石突然爆裂,猛烈地弹射出来,差点伤及工人,这才感到事态不妙,赶快向工区长陈永报告。

  工区长陈永听到现场人员报告之后的第一反应,便是高喊一声:岩爆,我来了!便冲进掌子面。

  陈永接近岩爆掌子面时,岩石还正在爆裂中,大老远地现场人员就试图阻止陈永再靠近。陈永着急上火,对现场人员发了一通脾气:“我是工区长,我不上前,谁上前?我不了解情况,谁来了解情况?”

  此时此刻,陈永没有一句豪言壮语,语气急促了一些,但话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句,却让大家很快镇静下来。陈永靠前仔细观察了岩爆现场,迅速作了记录,并用手机拍了岩爆现场一段视频,很快上报给工程指挥部。

  中铁十二局指挥部白国峰指挥长和乔志斌总工程师迅速赶到现场来了。

  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王建盛总指挥长带着工程技术专家也迅速赶到现场来了。

  设计、监理单位的专家也迅速赶到现场,对巴玉隧道发生的岩爆进行现场科研攻关。专家经过现场调查说,拉林铁路高原高地应力地质特殊,隧道岩爆规模和程度均可能超过其他地区,对工程施工安全和工期会造成很大影响。

  岩爆是隧道施工的世界性难题,专家们的科研攻关还在进行中,一时也提不出根本解决的好办法,施工却不能停下来等待。岩爆的突发毫无规律可循,有时是突然瞬间发生,有时又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在这种情况下,工区长陈永一方面加强隧道施工人员的被动防护,给掌子面施工人员买来军用钢盔、防爆服,保护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他一连几天盯在岩爆掌子面上观察,试图找出一点规律性的东西,尽力克服岩爆给施工带来的影响。

  是陈永匠心独具,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几天的现场观察摸索,结合翻阅国内外大量的隧道施工岩爆防治资料,陈永找出了他的一套“十八字令”的办法来克服岩爆。这就是“勤观察、预处理、弱爆破、少扰动、强支护、重安全”。

  勤观察,就是掌子面爆破之后,第一时间采取看、摸、听的方式仔细观察,看爆破面岩石颜色发绿的、渗水的,摸岩石有裂缝、发潮的,听掌子面没有岩石开裂声音的,就肯定不会发生岩爆。反之爆破面光溜、干燥、能听到岩石丝丝开裂声音的,就极有可能发生岩爆,立刻启动岩爆应急处置预案。

  预处理,就是爆破后,对掌子面进行预处理,清理危石、钻地应力释放孔、强注水软化围岩等,将大大减少或弱化岩爆的发生。

  弱爆破,少扰动,就是减少炸药的填装量,进行小进尺光面爆破,尽可能地减小对岩爆区域围岩的扰动,弱爆破之后岩面应力保持相对均衡,延缓岩爆发生。

  强支护,就是加大支护参数设计,根据岩性加密加长锚杆、及时喷射混凝土,强化隧道支护,有效防治岩爆。

  重安全,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高度重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制定岩爆应急预案,采取最高等级的防护措施,防止岩爆对施工人员的人身伤害。

  同时,中铁十二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也加大设备投入,给巴玉隧道进口工区配备了一台三臂液压凿岩台车进行30米超前地质钻探预报,配合地质雷达对围岩情况进行超前探测,配备一台三臂液压凿岩台车开挖作业,一台湿喷机械手喷锚支护作业,以及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形成从超前地质预报、开挖、喷锚支护、装碴运输等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既减少人员投入,确保人员安全,又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在陈永的带领下,巴玉隧道进口的施工又开始顺利向前推进了,目前平导洞月成洞210米以上,正洞月成洞180米以上,进口平导洞的工期由原先滞后赶超到超前2.4个月。
 

图片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