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军歌千万首

  
    军歌千万首

  最喜《洗衣歌》

  文/ 铁五师王新明
 

  铁道兵军旅歌曲中,有许多气壮山河、豪情满怀、抒情悦耳的歌曲,它伴随着铁道战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高歌猛进。军旅岁月里我最喜欢听《洗衣歌》,甜美的女声小合唱,百听不厌。“是谁给我们修公路?是谁给我们架桥梁?是亲人解放军……我给亲人解放军洗呀么洗衣裳”。


  当兵入伍之前,我不会洗衣裳。从我出生以后,我的衣服都是母亲给我洗。记忆深刻的是母亲给我们兄弟几个洗尿片子的情景:“真是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们拉扯大。记得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没有尿不湿这一说,新生儿,就用破旧的布,母亲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夹在屁股底下。屎尿就拉在上面。换下来,母亲先用夹钳夹着,在水塘里把屎洗掉,然后再在家里,用水缸里的清水反复清洗,晾晒干后这些破布尿片子还得反复使用。

  那个时候连肥皂都没有,一般用草木灰和茶饼(都带有碱性)洗衣裳,我们家里人多,母亲每天一洗就是一大脚盆,要一个多小时才洗完。我看到母亲那双洗衣服的手就想流泪,母亲的手就想桦树皮一样,到处是沟痕皱褶。母亲洗了一辈子衣服,当了一辈子"全自动洗衣机"。

  我上高中的时候,见过年轻姑娘在河里洗衣服的情景:就像阎维文老师唱的那首歌一样,情姐姐下河洗衣裳,一个水桶,一个棒槌,几个姑娘围坐在河边的麻石上,白白嫩嫩的小腿伸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把脏衣服放在光亮的石头上,左手压着衣服,右手举起棒槌,反复槌打,几个姑娘一起槌打,十分有节奏感,溅起的水花飘落在姑娘们的脸上,银铃般的笑声随着流水欢畅。也许她们是新婚姑娘,为夫君洗衣服是多么的甜蜜。

  1972年底,我们铁五师在四川德昌半山腰进行新兵训练。我们不得不自己洗衣服。记得当时去小卖部,用每个月发的六元津贴费,买了一个鬃毛刷子和二块洗衣肥皂。第一次洗衣服时,是把换下来的脏衣服,先用军用洗脸盆泡上二个小时,然后在衣领上打点洗衣肥皂,用刷子刷一刷,再用双手使劲搓,搓完后用清水反复洗几次。洗衣的“技巧”也就慢慢地学会了。新兵连经常要检查内务卫生。白大布床单,白色的枕巾,白色的洗脸毛巾,战友们洗得特别干净。白床单洗得洁白无瑕,铺在地铺上,平平整整,彰显出我们军旅生涯,象一张白纸,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铁道兵战士,奋战在施工第一线,在边疆、高原的隧道、桥梁、路基上施工,满身油腻灰尘 ,洗衣服还真不容易。修建南疆铁路的铁五师,在新疆戈壁沙滩上,干旱无雨,吃水用水都十分困难,都是用油罐车拉水,人人都必须节约用水。洗衣服也十分为难。特别是我们机械兵、汽车兵,施工工作服尽是油腻灰尘,基本上一个月才洗一次。洗之前,大都把工作服放在洗完机械零件的废汽油里泡泡,把大块的油腻泡出来,再用刷子刷,然后用清水洗一次二次。晾晒的时候还满是汽油味。

  当年医院、卫生队、慰问团的女兵一到施工连队,就跑到男兵宿舍,在铁皮床底下把男兵们放在军用脸盆里,还没来得及洗的衣服,拿到有水的地方洗得干干净净。她们一片战友情、十分心痛在施工现场作业的兵哥哥,一片深情洗呀么洗衣裳!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的我,把《洗衣歌》下载在手机里,几乎每天听一遍《洗衣歌》,军旅岁月的情景,伴随着这首《洗衣歌》一幕幕在脑海里再现。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