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中越人民的友谊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我于一九六三年应征入伍,在海军航空兵独立六营、十一营任排长,一九六八年元月有幸参加了援越抗美战争,历经了生与死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过去了近五十年年头,但那段鲜血烈火交融的烽火岁月及中越人民的情谊确仍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怀,历历在目。
 


 

  一、活跃在战场上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援越抗美期间,正是国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峰期,毛泽东思想宣传活动热火朝天,到处是“红海洋”(处处张贴,用油漆刷写的毛主席语录,人人学唱毛主席语录歌)。我们在越南也不例外,天天坚持“早请示晚汇报”,背诵“最新指示”;即使是警报拉响后、敌机投下子母弹、气浪弹、响尾蛇道弹进行狂轰乱炸时,战士们都仍用毛泽东思想激励自己,齐声朗诵毛主席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能去争取胜利”的语录,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拼命精神英勇杀敌。同时师、团、营还选调文艺骨干组建自己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我所在独立十一营同样也组建了一支十多人的“文宣队”。潘成琪任队长,我任付队长,没有文艺器材,营首长指派专人回国到上海购买各种文艺器材,如锣鼓、洋琴、三弦、二胡、笛子、喇叭等,花费近万元。组建后,我们分工到各连队“采风”,搜集历次战斗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将其编排成快板、歌舞、诗朗诵等喜闻乐见的短小节目,深入到连队、越南百姓住地进行慰问演出。一年多时间里演出达百场次,从而增强了广大官兵的士气,鼓舞了壮志。我们还演唱毛主席语录歌和当时深受官兵喜爱的“逛新城”、“看见你们格外亲”、“洗衣歌”等革命歌曲。越南男女老少跟着学唱中国歌,中国军人学唱越南歌,我们共唱《中越友谊之歌》,歌词是: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友谊像朝阳。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啊!共理想心相连,胜利路上红旗飘扬。呵!我们共唱胡志明—毛泽东。当晚,中越人民亲如一家,真是渔水情深 。
 


 

  二、屹立在越南人民心中的“友谊亭”

  元月八日深夜,我援越部队浩浩荡荡驶过红河桥,直达越南北方重镇—安沛省附近八号公路一侧的多个山丘上,布防构筑阵地,搞好伪装,随时歼灭入侵的美帝战机,保卫中国工程兵正在修建的新机场和公路桥梁等重要设施安全。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援越部队的国际主义军事任务,同时,我们还肩负着保卫“五个伟大”(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为“五个伟大”争光的历史使命。因此,各部队在所在连队附近的公路、道口分别搭建了一个“中越友谊亭”,进行毛泽东思想宣传,增强军民友谊。我所在的六营一连也同样用毛竹、芭蕉叶搭建了一座简易棚屋。门上挂着用中越两国文字书写的“中越友谊亭”的招牌。屋内正上方悬挂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主席的画像,四周贴有毛主席语录,室内显得十分庄重热烈。条桌上摆放着各种毛主席著作1-4卷及单行本、语录本、画报和毛主席像章。还备有座凳、凉茶,供路过的越南人民歇凉休息。我当时被派到“中越友谊亭”负责,还配有一名战士,凡路过的群众都愿意在此留步,进屋闲坐聊天,我也会用越语热情打招呼;“招咯懂基、温喏”(同志你好请喝茶)。并给他(她)们免费送上准备好的书画像章。其中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尤为喜欢毛主席像章,有的女青年还要我们将毛主席像章亲自为她们佩戴到胸前后才肯离去。走时还说:“招咯懂基海呱”(中国同志谢谢)。在一年多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共送去毛主席像、书、画、像章共2000多件(张),广泛的宣传了毛泽东思想,促进了中越人民的友谊。同时我们也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中越友谊亭”直到部队归国时才撤销。

  三、红河波涛中的小渡船

  美帝战机不断改变轰炸目标,调整飞行航线,我所在部队也随机应变,经常换防,我连后驻守到靠近红河边的一个沙洲上,三里多宽的红河水滚滚流淌、一泻千里归入大海,当遇到春夏涨水刮风时,河面波涛连天,十分凶险。然而我们的给养包括粮食、食品、蔬菜等生活物资,只能用军车从国内运到大河对岸外洲上,再用小船渡运过河,幸好附近河边住着一个年迈花甲的阮氏老人和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儿,正常父女俩靠一只小船为民摆渡维持生计。父女俩听到中国军队的生活物资需从对河装运过河时十分高兴,满腔热忱的接受了任务,一年时间里,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军车一到就及时将所有生活物资摆运过来,没有出现一点差错。老人的老伴早年病故,又患有严重疝气病,儿子参战牺牲,父女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寒。每逢过年过节,我们连队总会给其父女送上一些米、固体酱油和其他生活物资,以示对他们的关怀和感谢,天长日久,战士们和老人的感情也日益加深,亲如一家。
 


 

  四、炮弹壳的“钟声”传深情

  我们部队为了寻找战机,争取高炮射击主动权,经常会不断的转移阵地,往往是“打一炮换一个地方”。部队的机动也绝对是神速而保密的。一九六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深夜,我们连奉命从红河沙洲山丘转移到了远离十余里外的另一个山上。天明后,阮氏老人突然发现中国军队离开了,便四处打听未果。最后从每天的清晨和晚上的起床钟声中寻找到了熟悉的“钟声”(是用炮弹壳做成的敲打器)。父女俩沿着这十分熟悉的钟声,爬山越岭,终于在天亮前找到了部队进行话别。连长、指导员十分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全连战士知道原由后十分感动,这时他父女俩才含泪离去。

  正如胡志明主席所说的,中国援越抗美部队是一支“来时人人敬爱,走时人人都想念的部队”。中国军人与越南人民的渔水之情将永远源远流长。

  
作者简介:安乡县公安局退休民警一级警督



(编辑:铃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