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兵文苑
难忘绿军营
最近,收到远在千里之遥四川战友寄来在部队时穿戎装的战友合影照片,耳边又一次响起,背上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曲,诉说着浓浓的思念、无尽的感慨、心心念念的那些难忘的往事。
难忘老战友。今年4月上旬一天的下午,我的手机“嘟,嘟,都……”响起,我接通电话,那头传来亲切的声音,是李会文老战友吗?我是王立武呀,还记得吗?我的脑海里迅速闪出了一个高个子身材,方形脸颊,聪明有智慧,为人豪爽的11师宣传科新闻干事(后任16局宣传部长)的形象。我们相处时间不长,但关系甚好,后来我调回家乡广西玉林工作。原来王部长在海南度假结束,准备返京,打电话问我是否在广西玉林,想过来见下面,我立马答应,并通知了在玉林工作的战友,这世间最美好莫过于战友久别重逢了,第2天用玉林最高礼仪在玉林宾馆接待了老战友,席间,我们倾谈分别之后的各方面情况,尤其是聊到我们在大秦铁路的不眠之夜,那是1986年早春2月,恰好是春节前夕,战友们在洞外冰天雪地、洞内滴水成冰的大团尖隧道工地上战塌方、搬冰层,事迹很感人,我们连夜加班赶写稿件,不久后《工人日报》、《人民铁道报》以“斗严寒修大秦,铁道部笫十六工程局二处三段三队施工见闻”为题发表,《铁道工程报》以“迎春曲”在一版加花边刊发,此文后来被收入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大秦风彩》一书中。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大家十分高兴,都处在异常兴奋之中。

难忘新兵连。1978年阳春3月,广西陆川县360多名应征青年怀揣着军旅梦想,告别可爱的家乡告别父母,踏上了北去的列车,迈入了河北省滦平县小白旗公社铁道兵89352部队新兵一连,让我们第一次感觉到室内温暖如春、室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滋味。
新兵连3个月的摸爬滚打,练兵场上龙腾飞跃,立正、稍息、敬礼;齐步、正步、跑步走;向左、向右、向后转;射击、投弹、刺杀、举枪瞄准,一切都是紧张、规范、有序进行着,从这些队列操练的基本动作开始,锻炼军人的基本素质。90天的艰苦磨练,那是心灵的重塑,是人格的淬沥,是彻骨的体悟,使我们迅速地从普通百姓转变成为合格的军人。感激那段酸甜苦辣、摸爬滚打的岁月,给我们提供了成长的平台,磨练了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在最灿烂的年华,实现了最华丽转身。新兵连是熔炉,让我们千磨万砺,百炼成钢,没有新兵连的艰若磨砺,就没有我们百折不挠的执着,新兵连的吃苦精神,永远在召唤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是我们生命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感恩有你新兵连。
难忘绿军装。从军六载,回望军旅生涯最为高兴的事情莫过于穿上绿色的军装,戴上领章和帽徽,当时激动无比。
当时钟回拨到1978年阳春3月,我们用温暖的双手首次接过绿色军装的一刹那,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军装,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承载着荣誉,更多的是它饱含着我们的梦想和未来,是的,军装是我们梦想启航的开始,是军人的责任和使命。当我们领到了领章和帽徽,兴奋不已,爱不惜手,急不可待地拍照留念寄照片回家,尤其是对军装的爱护,珍惜有加,每次都能把换洗好的军服折叠得整整齐齐,这个良好习惯至今一直保留着不变。“一身绿军装,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这是那个年代军人服装的标配,穿上军装,戴上领章、帽徽,军人的气质和朝气蓬勃的状态立刻彰显。记得1981年早春2月,我有个要好的同学,为了演讲比赛,需要弄到一套军服,写信给我要求帮忙,我思前想后,只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圆了同学的梦。现在,回忆绿色的军装穿在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凝结了我们对军装眷恋之情,这一切如同发生在昨天,触手可摸,终身不忘。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我们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精彩的人生,当年穿的绿色军装已经过去了40多年,我们却彼此珍藏在记忆的深处,随着年龄增长,思念的情愫在心底越发强烈。现在看到军装还是那么亲切,好像又回到了绿军营,虽然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我们的心还在那个年代飞翔……。
(2021.11.07广西玉林)
图片选自网络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