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不灭的铁血军魂 ——《铁血雄师》读后感


  

 

不灭的铁血军魂

  ——《铁血雄师》读后感  

  

  一、
       2021年春,一部反映铁道兵秘密出国作战的史实文汇——《铁血雄师》在榕城福州出版发行。这本援越抗美风云录的问世,牵动着当年与那场战争密切相关的无数人的心。

 


 

  该文集在福州举行了首场发布会。本人有幸获取到几段由老兵群友发来的首发式图片和视频片段,点开后,隆重热烈的场面扑面而来。其中两段致词发言视频感慨人心:一位身着红上衣的参战老兵慷慨陈词;本书的策划人情到深处言语哽咽……

  虽然只是短短几分秒的视频片段和两三张零散的图片,我还是感受到了现场那浓郁的铁血情怀。

  初闻《铁血雄师》,缘于老兵群友的一篇文稿《战火中的文艺宣传班》。此篇文稿为《铁血雄师》而作,因后期投稿受篇数限制转而另投他处。那时对《铁血雄师》茫然不所知,以为就是一本薄薄的杂志类刊物。

  当拿到这本沉甸甸极有分量的风云录时,有点惊讶了——为它40万字的鸿篇巨制,为它扉页上庞大的编委会阵容。

  厚厚的文集共收录有109篇涉及67位作者的回忆录,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和时期反映了真实的援越抗美及六支队回国后的情况。

  关于援越抗美这场重大的外事军事行动,我的认知仅限于童年时期“爸爸在越南,那儿有飞机轰炸”的依稀记忆。半个多世纪漫长的岁月中,不爱说话的父亲极少提及在部队的经历,虽然他参加过抗美援朝,经历了援越抗美。

  而对50多年前父辈入越参战这段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历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则是眼前这本援越抗美风云录《铁血雄师》了。

  二、

  翻开这本饱含老兵作者深情和编辑团队艰辛的文集汇本,不得不感叹他们的热情与坚毅。

  然而尤其令人感佩的是90多岁的参战老兵为本文集书言作序。96岁的总工程师撰写回忆录!

  我不禁掩卷而思,是什么样的缘由和力量使得这些景入桑榆的老人汇聚于此抒情写意?

  《铁血雄师》的首篇是集体编撰与文集同名的反映六支队援越抗美全貌的纲要性文章,是本书提纲挈领之作。

  具有史料价值的这部分内容,清晰地诠释了儿时“爸爸去过越南,有飞机轰炸”的模糊记忆,填补了认知上的许多空白。阅读完这篇长文,我对父亲和他所在的六支队当年在越南援越抗美的真实概况有了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和了解。

  《铁血雄师》收录的近百篇参战老兵及老兵后代撰写的战场回忆录,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和我六支队的英勇无畏。

  在这些回忆录中,担负六支队抢建施工安全的高炮部队和高机连伤亡最为惨重。悲壮的场面在《功勋团的血性》、《站起来呀,回家吧》、《为何不再看我一眼》中多有描述:“三连阵地上共找到19具完整的烈士遗体和7名烈士遗体碎块,有5名重伤员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幸牺牲”。“……仔细看脖子已被弹片削去了一小半,剩一条筋肉连接,头颅没有完全扯断……阵地中弹后,炮架上、树枝上、泥土里留下的残体:半条肠子,一个下巴、一截指头,还有内脏,血肉模糊……”

  惨烈!目不忍视的惨烈!以至心灵有些难以承受了。中华好儿男,异国勇捐躯,“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高炮团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铸就了中国军队的军魂。

  《铁血雄师》中,有不少是后代写的回忆父辈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家书抵万金》感受颇深。文中展示了四封林永梓烈士援越抗美期间写给父母双亲的信。

  当四封由原件复印的家书展现在眼前时,时空一下子拉近了,感觉自己离烈士是那么的近,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情感和心灵。

  我戴着眼镜,找来放大镜,“双镜”共用逐封查阅起来。

  四封书信行书字体不算工整,但字迹清晰可辨。家书内容有家事,更有国事,体现了林永梓烈士的家国情怀。

  首封家书:

  “儿在援越抗美的战线上(战场)已经一年多了,在祖国人民和越南人民的关怀下,生活上过的很好,越南派来了歌舞团给我们演出……在今年2月份要完成十号公路,把美帝国主义埋葬在侵略的土地上。我这次寄21元钱回家,就是给你们过春节用的。如果钱不够用的话,去(跟)别人借点钱用,2个弟弟要给他读书,家中有困难,请来信。”

  此致

  敬祝:双亲身体健康,新年愉快。

  儿:永梓 字

  1966年元月3日

  林永梓是林家的长子,参军入伍身处生死难料的战场,仍不忘对家的牵挂,津贴寄回家,嘱咐父母“钱不够用,借,也要让弟弟读书”。这是一个男儿对家的责任担当。读罢此信,令人感动又感伤。

  第二封:

  “首长把儿调到别(另)一个单位工作,这个任务比以前更重要,按照父母亲的要求一个月写两封信,没有达到,请放心不要挂念,希望父母亲保重身体健康。”

  男儿从军远离家乡,两牵挂:儿想家;母念儿。

  第三封:

  “父母大人,您们好!家中弟妹都好吧?”

  ……“我要在越南争取打下美帝国主义的飞机。”

  儿:永梓

  1966年7月3日

  这是战士的誓言,是一个英勇无畏战士的誓言!为了这个誓言,林永梓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第四封:

  “如果家中有困难,一定要写信来,儿能解决的,就要帮助家里解决。

  ……只要越南人民需要干多久就干多久,直到美帝国主义滚出越南为止。儿一切都好,请放心。下个月寄钱回家过年。”

  儿:永梓

  1966年11月30日

  这是林永梓最后一封家书。对于国家,需要他在越南干多久,他就要干多久,归期是“直到美帝国主义滚出越南为止”。

  然而美帝滚出了越南,他却永无归期。

  1967年3月30,林永梓在空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

  读完这四封饱含家国情怀的家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林永梓,于国,他尽忠职守是好战士,是不惧生死的英雄;于家,他关爱父母,关心兄弟姐妹,为家尽孝尽力,是好儿子好兄长。像林永梓这样爱国爱家,家国一肩担的好儿郎中国有千千万万,他们是国家的栋梁,是家庭的脊梁。

  风云录中还有一篇《写给天国父亲的信》也是感人至深的。在越南陶美陵园烈士墓前,高家儿女对爸爸声声地呼唤,真情地诉说,触人心弦,令人泪目。

  肝肠寸断的场景不禁令人生发出无限感伤:战争让人倒下,倒下一个人,牵动一个家。倒下的人是另一个人怀念的伤痛,一个家庭思念的伤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由此,我们颂扬烈士赴汤蹈火为国捐躯,同时我们也憎恨战争,企盼和平。

  《铁血雄师》风云录中有数篇老战士撰写的我六支队官兵修筑10号公路征服黄连山天险的文章,这些纪实文篇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六支队不畏艰险战天斗地,攻克难关,展现了铁道兵无往不胜的铁血雄风。

  三、

  援越抗美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由于那是一场非公开的援外抗敌军事行动,不为世人所知。而当年生龙活虎血气方刚的参战士兵如今已是古稀耄耋的老人,这段历史在他们心中无法磨灭——那是他们引以为傲的,火热军营的战火青春。虽然那段岁月已久远,虽然他们所在的部队已不复存在。

  随着一个个老兵的故去,他们担忧、焦虑这段刻录着他们人生重要经历的史实从此湮灭于世,他们有了“想写点什么”的冲动。

  2020年铁道兵网发起了援越抗美55周年征文活动,正合老兵所思所愿。他们闻风而动,纷纷拿起搁置已久的笔投入到征文活动中。

  然而他们并不满足这点回忆文章,他们有了更大的设想——编书,编辑一本记录援越抗美的书!

  起了动念,随即付之行动。援越抗美老兵陈登辉一马当先,牵头组委,携手铁二代和老兵新锐开始了援越抗美风云录《铁血雄师》的编撰工作。

  凭着对援越抗美深厚的情感和留住这段史实的责任,他们铁血雄心,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铁兵精神,完成了本文集的编辑,赢得《铁血雄师》付梓成书。

  《铁血雄师》的出版发行,实现了老兵的夙愿,是老兵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更是当今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铁血雄师》风云录的问世,掀开了援越抗美神秘的面纱,显露出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半世纪前创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功绩。

  致敬,援越抗美异国捐躯的英烈!

  致敬,艰苦奋战创造丰功战绩的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

  致敬《铁血雄师》的编撰团队!

  永远的铁道兵,不灭的铁血军魂!
 


作者:潘小玲

 

  作者简介:

  潘小玲,女,贵州省都匀市人,大专学历,小学语文老师,其为原铁道兵十三师62团铁二代,2015年退休。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