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兵文苑
我当兵的三个连队

连队是我军建制中最基层的单位,是一个战斗、生活的大集体,也是一所令人向往的培养军人素质的大学校。我虽然在连队的时间只有三年,但是,连队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1961年8月,我离开家乡应征入伍,分配在铁道兵十一师新兵团九连任战士,从此开始了军人生活,连队成了我的家。新兵连每天的作息时间是统一规定的,以号声为令,闻声而动,统一起床、出操、训练、就餐、就寝,目的是培养集体观念、时间观念,一切行动听指挥。每周日晚上的班务会人人都要发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利于发揚成绩,改正缺点,互相帮助,增强团结,还能提高表达能力。连队的训练更是紧张而严格,教官由老连队抽调来的带兵干部担任。队列训练从一二一的齐步走开始操练,十分枯燥,其意在培养组织纪律观念,使你明白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射击训练关键是练习瞄准,三点一线,无数次扣动扳机也是很单调,但让你反复体会要领,提高实弹射击命中率;战术训练从单兵到战斗小组,再到班、排合练,全部在野外丘陵地带奔跑,使你学会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政治课主要是进行忆苦思甜、光荣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激发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军队的感情,培养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树立“当兵光荣、艰苦光荣、当铁道兵光荣”的思想。新兵连位于江西童家营房,是苏式结构,一个连队住一幢。驻地条件艰苦,四周是起伏的红色丘陵,山坡上長着一棵棵细细的松树,显得有些荒凉。用水困难,一到雨天,自来水也是渾的,洗脸用的白毛巾成了黄毛巾。又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所以每天伙食也不太好。训练强度大,天气热,不少战友患了痢疾。对上海籍新兵是一个严峻考验,是退缩还是前进?是连队一系列有针对些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激发了革命热情,增强了克服困难勇气,迈出了向前进步伐,自觉参加训练,有的在训练中暈倒了,休息后又接着练,有的放弃休息时间单个苦练,我在一次夜间行軍中跌了一跤扭伤了脚,也坚持走完行程。连队干部们说,这批有文化的上海新兵看起来娇气,想不到他们还是很听话,适应快,训练刻苦,成效明显。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我们经受了考验,完成了训练任务。我也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熟悉,使我初步学会了军人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弹射击、投弹成绩优秀,懂得了军人应具有的仪表及礼节礼貌,能够安心服役,为当好普通一兵奠定了基础。
我的第一个老连队是五十二团二连,在福建省南平市郊区,驻地背临闽江,滔滔江水哗哗地向东流去,涛声不断,一声接一声,永无休止。住的茅草屋是老战士们自己动手盖的,墙是毛竹片编的,顶是杉木树皮和茅草盖的,环境是艰苦。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连队接受了开荒种粮、上山挖木薯、葛根等代食品的任务,节约粮食,支援灾区。1962年初夏,连队进入紧急战备,当接到参加闽江大桥抢修的命令后,连队冒雨行军赶往抢修地点,借住老百姓民房里,我们放下背包、武器装备,稍作安顿,顾不上行军劳累就立即投入到抢修闽江大桥的行列中,与兄弟连队一起日以继夜地奋战,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当一列列火車通过时,战士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战备结束后,连队担负莱福线南平段维修,如清理滑坡,砌挡土墙,拓宽路基,加固护坡,支线新建等。那时,机械装备少,挖土用铁镐、铁锹;搬运物资靠肩扛,扁担挑;打夯用石礅,四个人喊着号子,抬起来放下去,一点一点夯实;混凝土搅拌,也是靠人工翻抄。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却很大。有一次又是夏天,我和战友们一起扛枕木,这些枕木都是浸过柏油的油枕,不仅沉重,每根都在一百斤以上,而且熏人,连续几天作业,肩膀和颈部皮肤全部烫伤,但没有一人叫苦,大家默默地坚持着,直到完成任务。老连队的内务卫生比新兵连要求更高,如:被子要叠成四方块,褂的衣服、挎包、水壶要整齐。每天有检查,每月有评比。每周晚上还有1~2次的点名制度,传达上级指示,通报连队有关情况,讲评注意事项。我所在班是三排八班,班长王仁礼,贵州凯里县人,矮矮的个子,身体结实,是劳动能手;副班长吴志航,福建尤溪县人,中等个子,口才不错;一名老战士肖可健,是副班长的同乡,中等个子,老实肯干。他们对我们四名上海新兵成长很关心,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传、帮、带,如:人工打炮眼需要二人配合,一人掌钢釺一人用八磅大錘打,锤柄是用毛竹片安装的,因此,打不准就会打到掌钎人的双手,有一定危险。刚开始我们四个新兵不敢打,先是学掌钢钎,但也有些害怕,后来王班长要我们试试,他自己掌钢钎叫我们不要有顾虑,按照要领去做。于是,我们轮流打钢钎,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往往打不准,不是打空了就是打到班长手上,班长却说,不要紧,只有多练就能打得准。鼓励我们继续打。老班長以身相教使我们很感动,增强了信心,逐渐在练打过程中掌握了技巧,学会了打钢钎。就是这样我们一点一点从老兵们那里学到了各种操作技能,更是学到了许多高尚品德,从中加深了对战友情的理解。
1963年5月,我奉命调往四连任核算员兼文书,负责连队的工程成本核算、档案保管及文字工作等。这是我的第二个老连队,这个连队先后担负了莱福线南平段维修、虹桥机场扩建、浦城森林公路建设等。虽然连队施工任务重,但思想政治教育不放松,每周有上政治课也有个别谈心,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党团活动正常,事事处处强调党员作用,时常宣揚好人好事,重视树立好榜样,始终鼓励大家奋发向上,使连队有号召力、有凝聚力、有战斗力。在施工期间,常常遇到不少困难,如:在上海虹桥机场扩建中,我连担负跑道混凝土灌注,一时沙石料供应紧张,眼看着要影响施工,连首长把连部的“八大员”调动起来,那天,我也和战友们一起,分别跟着地方运输车到黄浦江码头,再把装满沙石料的运输车带到连队,往返多次直到深夜才结束,人是有些累,但心中为解决了材料短缺的困难感到高兴。到施工后期,任务越来越重,时间越来越少,为了加快进度,只好加班加点,曾经连续24个、36个小时作业,连排干部都在工地现场指挥,还参加劳动,没有一人叫苦,天天全员满勤,确保了任务按时完成。从中使我体会到连队为什么有战斗力,是干部以身作则好,全连上下拧成一股绳;是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共产党员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好,战士们的技术、作风过硬。
连队真是一所大熔炉,三年的连队生活,我经受了各种考验,意志坚强,养成了忠诚,不怕苦,不怕牺牲的好作风,1963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三级线路工基本技能,还具备了一定书写能力,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4年8月,我由中士士兵被提升为少尉军官,调往团机关工作。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连队,是连队培养了我,是连队教会了我怎样成为一名合格军人。
(本版编辑:老粥)